时事地理 | 本次京津冀暴雨背后的地理知识


本次降水持续时间长
拥有充沛水汽输送
加上地形抬升增幅作用
共同导致了此次京津冀地区极端降水

“杜苏芮”残余环流本身携带了大量水汽,在其影响下,形成了一条南北向的水汽输送通道💦,受到大陆高压和副高手牵手的阻挡,这条通道持续横亘在东部地区,指向华北。另一方面,太行山脉+燕山山脉的阻挡形成一道屏障⛰️,将大量水汽拦截在华北平原北部。
与此同时,新的台风🌀卡努🌀正在向东海移动。我们知道,热带气旋是逆时针旋转的,而海上的副热带高压是顺时针旋转的,两者合力,将卡努的大量水汽向西北输送到华北北部,这就是第二条水汽通道💦。




携带水汽的东风和东南风抵达华北平原后
受西边的太行山脉
北边的燕山山脉地形阻挡作用
产生抬升动力,可能会在山前形成极端降水
同时,目前在华北东部有副热带高压
西部有高压脊东移
这两个高压可能会打通
在华北北部形成一个高压坝
这使得“杜苏芮”的环流北上速度减缓
并在华北、黄淮一带持续滞留,降水持久
导致这一带地区的累计雨量增长会非常明显

这次的强降雨位置和地形强相关,太行山东麓是最严重的受灾区,也就是北京、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西部☔️。河北城市虽然网上声量低,但格外严重,而且其所能分配的援助优先级显然是低于北京的。

说明:综合整理自中国天气网、中学地理研究,仅供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