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资本论》解析(一) 资本生产的一般过程

2022-09-04 14:10 作者:虹彩舞夜  | 我要投稿



    一     资本生产的准备


1


“资本”是一个特定名词。在这里,我们暂时只把资本看做是“在某个领域内投入一笔资金,经过一段时间后,获得了多于本金的回报。”这样使用资本的就称为“资本家”。这个理解当然是粗浅的。比如,定期存款到期后会有利息,所以有银行存款的都成资本家了,这显然是荒谬的。


不过,暂时限定在工业生产的领域中,它还是成立的。工厂主投入资本,生产产品,再把产品卖掉,获得超出投入的收益。


资本家能够做到这一点,原因也是众所周知的。投入的资本购买原材料,生产过程改变原材料,变成了新的产品。只要购买原材料和生产过程的花费,低于最终产品出售后的营业收入,差额就产生了,资本家也就挣钱了。


这个结果并非总是能够实现的。如果产品卖不掉,无法回收货币,投资就失败了,资本家也就赔钱了。


但是,如果我们假定,最终产品总是能够按照它的市场价格卖掉,那么就会发现,只要资本家这样投入资本,他就必定能够挣到钱。


为什么会这样?接下来就要回答这个问题。



2


假定,资本家总是能够把最终产品按照市场价格全部卖掉。


资本家要做的事情是,投入资本,组织生产,获得最终产品并且卖掉。


最终的营业收入是卖掉产品获得的,并且这个收入多于资本家投入的全部资本。换句话说,资本家用了低于市场价格的投入,就获得了全部产品。正因为资本家做到了这一点,所以当产品按照市场价格全部卖掉后,资本家当然会挣钱了。


(这里多说一句。有人说,“资本家能够挣钱,是因为使用价值的改变。通过生产,较低的使用价值变成了较高的使用价值”。可是,上面的经过已经说明,无论我们怎么估算产品的使用价值,生产它的总资本,总是必须低于它的市场价格。因此,资本家挣钱的秘密不是产品的使用价值,只能是生产价格的降低。)


如果最终产品是可分的,比如最终生产了100万件产品,那么分摊到每一件,它的生产费用,总是同样低于产品的市场价格。这样我们就可以用一个简便的方式来说明这个过程。


单件产品的市场价格是10元。资本家需要做的,就是把他生产单件产品的价格压低到市场价格之下,比如9元。总共生产100万件产品,就需要资本家投入900万元。


假定生产条件总是不变,生产价格也就总是9元,而市场价格是10元。那么,资本家最终收益的多少,就仅仅取决于他能够投入多少资本。能够投入900万,全部卖掉就得到1000万,收益是100万元。如果投入9万元,收入就是10万元,收益是1万元。


因此,资本家的投入不可能是盲目的。他必须根据产品的市场价格,制定生产计划,并且尽量保证最终的生产价格低于市场价格。



3


产品的生产,总是需要人的劳动。哪怕是普遍使用机器的大工业时代,生产过程中的人力使用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资本家投入的资金也可以简单地分为两部分。


一,支付工人的工资。

二,除了工资之外的其他投入。


假定资本家打算投入的总资本是900万元,预计生产100万件产品。产品的生产过程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100万件产品需要花费20周,每周就需要生产5万件。


每个普通工人一天8小时劳动时间的生产能力是100件产品,一周只工作5天,每周生产500件。那么,要完成5万件产品的生产任务,就需要雇佣100个工人。


资本家需要拿出多少工资来雇佣100个工人呢?


资本家现在要在20周完成100件产品,而他能够投入的总资本是900万元。900万必须分为两部分,工资与工资之外的投入,因此工资首先取决于其他投入能不能实现全部生产条件的供给。


首先是生产原料。由于原料必须通过生产过程全部转化为新产品,因此它必须满足生产100万件产品的总量。按照生产工艺的不同,有的原料需要一次性全部购买,有的则可以分开购买。不过,这里只算它是一次性购买的,假设为100万元。剩下可动用的资本就是800万元。


现代工业是机器化大生产模式,机器的投入很大,并且必须一次性购买。假设购买机器需要花费400万元。剩下可用资本就是400万元。


仅有机器和原料还不够,生产总是需要场地,机器需要动力,辅助的维修和后勤,还有不直接参与生产的管理和质检人员,等等等等,这些都需要花费一定的资金。假设需要300万元。


现在生产条件都准备好了,最后剩下的100万,就是能够拿出来雇佣工人的工资。100个工人,每人就是1万元。需要工作20周,每周就是500元。


如果在完成生产条件的准备后,剩余资本多于100万元,比如150万元,资本家会全部拿出来雇佣工人吗?显然,如果资本家现在能够只用100万元雇佣工人,他就不可能花150万。因为资本家的目标就是挣钱,而能够节省下来的资本,就是他能够获得的收益。


那么,资本家只剩100万元,他能够用更低的工资,雇佣100个工人吗?因为工人也要挣工资生活,如果低于1万元就无法生活,显然工人也不会接受。



4


以上就是资本生产的准备。可以看到,资本家并不是随意地投入资本,而是需要事先经过调查和规划,并且能够真正实现生产准备后,才开始资本生产。如果资本家不能做到预定的计划,他就会直接取消投资。


当这个准备完成后,资本家就具备了获得100万件最终产品的全部现实条件,这花费了资本家900万元。而把产品全部按照市场价格卖掉后,资本家就能够获得1000万元的营业收入。




   二     资本生产过程



1


资本生产过程,是总资本的实现过程。900万的投入,必须全部转化为100件产品。如果可能的话,还要尽可能地用少于900万的投入完成转化。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保证的重点,可以分为三部分。


一 原料供应。


二,生产工人的操作。


三,机器的运行。



2


在前面的例子中,为了生产100万件产品,购买原料需要花费100万元。实际上,它不可能正好等于1件产品就是对应1元原材料。


原材料通常需要资本家从其他人那里购买。买到之后,需要把原材料运送到自己的生产场地。因为不可能一次全部投入,还需要有储存空间。最后,因为生产过程难免会出现损耗,要完成100万件产品的生产任务,就必须多储备一些原材料。


因此,购买原材料所花费的100万元的总资本,也必然要合理地分配它的使用额度。


假定通常情况下的生产耗损为2%,要生产100万件产品,就必须购买能够生产102万产品的原材料了。


虽然总的生产任务是100万件,但具体到生产流程,在一个较短的生产时间内(比如一周),它一次性只能生产5万件。那么,只要第一周先准备第一批生产5万件产品的原材料,等到一周消耗万之后,再准备第二批就可以了。这样做的意义,就是可以减少储存原料的仓储空间,从而降低投入的资本。


此为,为了管理所储存的原料,还需要配置专门的人手,这是在生产工人之外的雇佣工人。这个费用应该算做原料成本,还是应该算做不参与直接生产过程的其他成本,其实是没有关系的。它必须包含在900万的总成本之中。



3


100个生产工人,他们的任务是在劳动合同约定的生产时间内,完成100件产品的生产任务。


招聘时已经声明,工人必须具备工作时间8小时内生产100件产品的工作能力。


可是,不同的产品,生产的方式可以是极其不同的。哪怕同一种产品,因为生产工艺和使用的机器的不同,工作状态也不尽相同。


同样是8小时的生产时间,有的可能必须保持长时间的专注操作,有的可能只是完成基本操作就可以在旁边等待,还有的可能必须在操作一段时间后强制休息。即使是必须长时间持续操作的生产流程,工人也没法真正做到8小时不休息。


而在生产过程中,因为操作失误或者机器故障,又或者其他什么原因,都会造成产品的损耗。


此为,工人因为个人事务或者意外受伤,导致一段时间内不能参与生产,也是无法避免的。



4


相对来说,机器的运行是非常平稳的。影响机器运行的因素,主要是一些意外导致的,比如工人的误操作,停电停水,或者机器长久使用后内部磨损而产生的故障。



5


除了以上直接的生产过程,还必须提供必要的辅助生产条件。


首先是生产场所,包含土地和厂房。土地的价格通常会因为它自身的地域环境而有所不同。根据生产工艺,需要建设在土地上的厂房也各有要求。这些都会产生投入资本的巨大差别。


机器生产需要配套的动力系统,还要有必要的辅助设备,比如照明和维修工具。


工人需要在生产场所工作8小时,通常情况下,资本家需要提供午餐,并且这个费用要由资本家承担。如果有必要的话,资本家还会为工人提供住宿条件。


要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管理人员必不可少。另外,质检员,仓库保管员,财务,供应与销售员,乃至于清洁工的职责,都是资本家为了保证生产任务的完成而必须配置的。



    三    最终产品的销售


因为假定产品总是全部卖掉,这里暂时不多说了。


而在实际操作中,销售是资本家必须关注的重要环节。产品必须卖掉之后,它才是从产品变成货币,资本家也才真正地挣钱了。



   四   资本利润的真正奥秘



1


资本家投入900万元,生产了100万件产品,再按照市场价格卖掉,获得1000万元的营业收入。看起来,挣钱真的很轻松。


可是,在之前不过是假定,资本家能够把产品全部卖掉。如果不能卖出去,比如只卖掉了90万件,营业收入就只有900万元,资本家并没有挣钱。如果只卖掉80万件,资本家就要亏损100万元了。


这被称为“资本家的风险”。它经常被拿来当做解释资本利润的理由。“资本家的利润,仅仅是风险投资的回报”。



2


现在,让我们重新梳理一下这个思路。


资本家卖掉全部产品100万件,获得1000万元的营业收入,利润是100万元。


资本家卖掉90万件,获得900万元的营业收入,利润为0。此外,资本家还有10万件的卖不掉的产品。


资本家只卖掉80万件,获得800万元的营业收入,亏损100万元(或者说,利润是-100万元)。此外,资本家还有20万件的卖不掉的产品。


不管资本家卖掉多少,他能够卖掉的和卖不掉的产品总和,总是100万件。


这并不奇怪。前面已经说了,资本家在准备投入资本时,以及在整个的生产过程,都是为了完成“投入900万元,生产100件产品”这个总任务。


因此,不管资本家怎么算,他总是生产了100万件总产品。


因为单件产品的市场价格就是10元,所以100件产品的名义市场价格总是1000万元,这跟它有没有真正卖掉是完全无关的。


同样的道理,卖掉一件产品时,买者只是按照它的市场价格10元购买的。


但是,我们现在已经完全知道了,当资本家拥有100万件产品时,一件产品的生产价格就只能是9元。这也是无须质疑的。


那么,为什么这同一件产品,人们必须多花一块钱,才是正常的市场价格呢?


同样的,当资本家拥有100万件产品时,他就同时拥有了1000万元的名义市场价值。可是,他也实实在在地只花了900万元就做到了。两者之间的100万元的差额,究竟是从哪来的呢?



3


我们再来换个思路。


资本家已经拥有了100万件产品。他卖掉10万件,获得100万元的营业收入,还剩90万件。


卖掉50万件,获得500万元的营业收入,还剩50万件。


卖掉90万件,获得900万元的营业收入,还剩10万件。


但是,当资本家卖掉90万件获得900万件时,他投入的900万元投入就全部收回了。而现在,他手里还有10万件产品,按照市场价格,它的名义价值还是100万元。


既然资本家已经获得900万元营业收入,抵消了他的总投入,那么剩下的10万件产品,就是资本家不需要再花一分钱就可以任意支配的。


换句话说,虽然资本家是实实在在地花费了900万元才生产了100万件产品,但他只要能够卖掉其中的90万件,剩下的10万件产品就是他没有花费一分钱就白白得到的了。



4


这就是资本投入能够挣钱的奥秘。


投入900万元的资本,必须是在生产卖掉后同样获得900万元营业收入的产品数量之外,还能够再额外多生产一些产品。资本家做不到这一点,他就不可能挣钱。


至于说,资本家只是生产出了产品,他并没有卖掉,这跟上面所说的毫无关系。


因为价值总是需要由具体的产品来承担。连价值900万元营业收入的产品都没有时,不管有没有卖掉,资本家都必然会亏损,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吗?因此,应该生产多少数量的生产,资本家是心知肚明的。


同样的,当达到足以抵消投入总资本的产品数量后,再多生产的产品才是资本的利润的保证,这也是每一个资本家都必然知晓的。


因此,资本生产从它开始准备到最后完成,都是以“只要做到了,就可以不用花钱就能多得到产品”为前提的。



5


到这一步,我们已经知道,资本家挣钱的奥秘,不过就是他花费在生产过程的总资本,能够白白得到额外的一部分不用花钱的最终产品。


但是,资本家究竟是因为什么才做到这一点,还没有真正地深入了解。这要留到下一部分,关于“价值”的讨论了。



《资本论》解析(一) 资本生产的一般过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