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关生死,都是小事......
杨绛先生在《一百岁感言》里面说:“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人世间,做人实在是够苦。”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越长大你就越会发现,原来自己是如此的渺小。少年的时候我们也曾期盼过诗和远方,期待乘风破浪、期待成为一个了不起的自己,而成年之后,却发现自己不过是一个普通人。为了体面的生活、稳定的收入努力再努力,而那一条来时的路,早已经变得模糊不清,看不见踪影。
人生真的就只能这样了吗?
也许你能从下面两本书里找到答案。
《人间生死书》
在这个不断内卷、节奏加快的社会,我们往往在追逐目标的路上疲于奔命,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看看身边的风景;我们往往在意别人眼中的自己,却忽略了自己眼中的自己;我们往往朝着父母、家人、朋友所期盼的样子生活,往往忽略了自己对生活最真实的期待。
热热闹闹花团锦簇,推杯换盏载歌载舞,我们看似什么都有,却唯独没有自我。
可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也许是因为生活毫无波澜的日复一日,我们并没有认识到我们自己的珍贵,但死亡事关生命的真谛,与死亡打过交道的人,会更懂得生命本身的价值。
《人间生死书》是一本心理学的经典作品,里面的故事全部来源于濒临死亡的人们,从生活哲学的高度,来一一为你解析“真实、爱、关系、失去、力量、愧疚、时间、恐惧、愤怒、娱乐、耐心、屈服、宽恕、幸福、用心触摸生命” 这15个人生重要课题。
“切记在你的一生中只做你爱做的事,你也许会穷困、饥寒交迫,或是住在破瓦寒窑中,但你这一辈子真真正正地活过。在以后的日子里,你会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你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
如果现在你正处于心累、迷茫或者悲伤的状态,读一读它,你会发现幸福深藏于爱、时光和自我之中。
《当我们谈论死亡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不知死,焉知生,“看透死亡的人都在更好地活着”,本书的腰封这样写道。
本书的作者莫莉·卡莱尔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姑息治疗专家,在书中,她跟我们分享了18个跟死亡或临终相关的故事,并根据人们在面临死亡时可能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给出了很多专业建议。
在阅读这本书时,我一直在试图回答本书的标题提出的这个问题:当我们谈论死亡时,我们在谈论什么?然后非常悲哀地发现,我不知道,因为我从来不曾认真思考并跟他人谈论过这个问题。
对于老人来说,在经历过多次生死离别后,对于死亡,他们可能若有所感。但对于我们这样的年轻人,甚至更小的孩子呢?有限的人生经验,长辈口中讳莫如深的禁词,都让我们其实对其一无所知:
因为打游戏被父母训斥,8岁男孩一气之下跳楼自杀;
因为害怕交不上作业,初中女孩绝望之下割腕自杀;
眼看实验失败,985高校博士不堪压力,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
死亡是什么?仅仅是反抗家长的一种手段,或者现实压力的一种逃避吗?生命的存在就这样无足轻重吗?我不禁陷入沉思。
当读完本书,我相信,你会和我一样,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