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S分类=段位,情绪本质是马斯洛高层需求~
想了想还是新开一篇,来把专业来学一遍,艾玛,曾经对产品这科都不感兴趣。。。现在就非常想知道!
财务课是必选,我曾经学财报其实也有点糊,财务课是听了一遍,在高顿的时候也接触了一点,这次还是好好学习吧^_^
销售是我的本行,营销现在我也想学了,运营也是想学。。。人工智能可以放到以后
财务有了,销售有的,产品、营销、运营,我到时候找小伙伴们看看,应该没问题

强思维,交付结果持续迭代,和思维持续迭代是两码事,比如在苹果手机出现之前,手机的迭代是在键盘手机思维上,苹果迭代的是思维——一个维度里强化是加量,升维是质变
B类人才是零散创新,点,A类人才是结构化创新引导——结构化
5W1H是定性的问题和思考,没有定量
原思考方式:业务增长由什么驱动(销售、产品),哪些板块跟不上发展(生产),跟不上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招什么人来不及,有需求的是什么人,什么需求。。。
视野外的思考方式:业务的增长情况如何,哪些业务增长快,哪些慢,慢的业务慢在哪个环节,数据表现如何,行业表现如何,我们和行业最佳实践差距在哪里,哪个资源存在瓶颈
进化后的思考方式:业务增长驱动,哪些板块跟不上,数据表现如何,有提升空间吗,资源可持续注入吗,资源边际成本如何,有更好的方式吗?现有板块需要被颠覆吗?原理是什么?新打法可能的数据表现是怎样
定性+定量,并且结构化

S级,永远不会觉得自己做到最好了,想要更好,一般企业留不住
三板斧,给机会,配资源,开空间
只需要给他机会,该发育的,他自己全部搞齐
叶教说有钱没闲是最苦逼的^_^,破格提拔机制,阿里,华为,碧桂园——6年从300亿到3000亿

总结,刷新团队能力到新高度
CBAS是从二段到八段,每个段位的人的培养方法,正负反馈的分配,基层只能正,高层就无所谓负反馈了
这课里面解决二段问题占了绝大多数篇幅,因为青云中大部分的人就是在解决二段人的问题
正好最后这张总结表也是全篇的大总结,来思考一下逻辑,然后,再把化情绪给搞一下

首先,人才的分类,从第一次提到ABCD分类,包括比例图,坐标系,打分谱等等,到这里跟起明的段位表融合了,原来就是从二段到八段。。。。
那对于二段来说,本来段位表里面,要求,认知级,好奇心,主动性,业务能力,计划能力,向上协作,同事协作,短期目标感什么的达成才能进段位
但是在这里,二段的问题,意愿需要激发——追求卓越,情绪需要化解,流程需要设计
所以,其实起明的D类常规C类,是二八定律中的八吧
往下看,真二段常规B类,这时候才是上面的一系列,长板其实是真六段才会出现的,所以这里是肯定是指方向,那育专长——长板,促创新——刻意训练级,都是六段的啊
常规A类,点局限——找方向,育广博——跨学科思维,强思维——结构化
感觉吧,这其实还是可以跟彼得原理综合综合,搞张统一的表

关于化解情绪,以前做过的表格可以拿来用一下

自己其实每课的内容都做了表格,以后真的要去一统逻辑的时候,估计还是从表格演化开始,不断的抽、融合
但自己其实缺个逻辑框架,自己想真的是有点难。。。等我去晨练里面看看,还有自己曾经搞过这种公式文件,等我先把课刷完再去搞其他部分

上面的这些情绪,都可以用人性的弱点来理解?全能自恋?
佛教里面有各种逻辑分类?比如八苦?
厄,要不是字数不到,我估计就想去开新篇了,但事已至此,人性弱点、情绪分类自己也是很想拿到的

先是人生八苦吧
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
。。。这就谈不上了。。。还是来学习一下,前面四个是自己,后面开始是关系,喜欢的人分开,不喜欢的日日相对,发出的意志不能实现
五阴=五蕴,色受想行识,所见所感所想所做所获(认知),欲望浓烈、反烧诸身?
厄,发现了,这个方向应该是错的。。。。

那还是直接面对十二种情绪吧,抽一下简单本质先,活在自恋独木桥上带来的:理解级自以为是高位——评价,高自尊式自恋受损——应激,害怕自恋位掉下——比较,用牺牲换道德高位“换对方给予”——别人人品差,渴望别人认可自恋高位——高光时刻
患得患失——怕得不到,怕损失——纠结
想要“万事顺利”——讨厌波折想放弃,自洽逻辑我是对的——别人不听我的没救了

第一层简单本质之后,可以抽第二层了
心理学里面的模型很多,人性坐标体系,对好行三个层次,人性弱点——这个倒没见到逻辑
百度了一下人性的弱点有哪些,第一条里面,天啊,居然有246条。。。。
知乎上也是没有分类的。。。我觉得还是心理学靠谱一点,比如弱点可能是马斯洛需求分层里的每一层需求的替代品?因为硬件条件达不成,无法真正的满足自己的这些需求,所以只能幻想中满足自己,表现成为弱点?
来试试好了

比如活在自恋维度带来的种种,其实就是第四层的尊重需求,自我尊重,信心,成就,被他人尊重——这是国人所说的,面子?
活着,安全的活着,归属感,面子,成功,感觉马斯洛需求可以这样理解
在能吃饱喝足之后,房子情节之后,第一追求感觉其实是面子,虚知伪知的尊重,常规的理解是狭隘的自恋高位,儒家文化之下,亲情爱情的珍惜其实被物化了,是面子和成功的一部分——权力社会的一个结构,所以感情维度是缺失的,面子和成功本身就是自恋维度,占比又太重,大家就喜欢谈梦想——这也是很多儒家文化下的大男子主义,“家里跌倒的油瓶不扶”毛病的原因吧——家庭生活现实琐碎而跟成功无关,能逃避则逃避,而且儒家文化里男权维系还给了很好的道德理由
“争”自恋高位,就是一个比较,在下自卑,渴望在上,自己给自己封王——评价指点,渴望别人封自己为王——高光时刻,实力在下时道德绑架“换取”高位——批对方人品

好像可以建一个二维四象限分类,先想想性格分类里的,动力、决策,动力内生or外生,决策结果or感情
其实这个自恋高位的二维四象限,争高位内封or外封,实低位自卑or道德绑架,这不是二维四象限,是活在自恋维度,分打法,向外求还是自洽逻辑,这两种打法下又有分类,是自己就能封位,还是要拉踩找垫背,前者应该是觉得骄傲不可一世目中无人,后者老踩周边人真讨厌

那继续,发现其他的几种其实可以到马斯洛第五层的自我实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达成目标的能力这些
患得患失,提建议,发出的意志都能实现,这不就是自我实现吗?
武老师曾经讲过焦虑,本质是死亡焦虑——是意志的发出、不能及时实现而“死亡”带来的焦虑,单说死亡,那是马斯洛需求第一层,但是,意志本身应该是第五层,如果实现不了,在感觉上错误的等同于第一层需求了——人的需求满足不了,感觉上的转嫁错位是很正常的,就比如暴饮暴食,一直吃吃吃的人,可能是其他层次的需求满足不了,转嫁成了生理上的“饥饿”
而焦虑的根本原因,是时间空间能力不足
在时间上,意志必须此刻实现,但这是不成熟的,意志只要能实现,不需要在此刻也是可以的,比如,我现在就想吃凉皮,但应该晚上去吃,这种时间维度是应该能接受的,比如重学起明,我可以希望很快就完成,但现实一点,目标是学以致用,所以,到明年完成也是可以的啊
在空间上,则是方法策略之类的概念,我就要,直挺挺的冲过去,我就要,这种也是不成熟的,只有幼儿才能这样去找父母满足他那时的几乎所有需求,只会直冲上去,开口索要,成年人是有方法、策略、规划的,从关系中获得,交换是本质吧

那所以,各种各样的基层情绪,其实都起源于没有领会获得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正确方法,进一步说,什么是尊重和自我实现的定义,时空成熟度概念都没有
所以,我还是觉得,人生成长,本质是真知构建的过程,从虚知开始,不断的跑笨功夫复盘,刷出来的“抓大放小”不就是重刷认知嘛,但是呢,不要傻的自己去摸索,一定要去学习啊,快速去get真知,然后跑笨功夫变成自己能用的,这不是省出几辈子的时间都不一定能做成的事情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大神都把成功精髓给分享了,感觉自己现在才明白了。。。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