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他是找到了80回后曹雪芹文笔,还是执著于自己的红楼梦:一个记者对唐国明的专访长文

2023-12-08 19:13 作者:唐国明  | 我要投稿

他是找到了80回后曹雪芹文笔,还是执著于自己的红楼梦:一个记者对唐国明的专访长文

他是文艺青年、长沙书痴、红楼痴人、潇湘才子,他是生活上的失败者,文学上的成功者

———————————————————————————————— 喜欢我唐国明书的朋友,可直接加我微信:13467607858 ————————————————————————————————

(提醒:在本篇正文后,可以了解我出版的书与我的思想,及我开创的鹅毛诗、再现曹雪芹文笔、半途主义、诗意流。)

【半途主义就如主张“思危奋发图强、修德安和天下”的唐国明在《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与《零乡》书中表达的那样:

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不在别处,不在远方,只在路上;不在故乡,不在他乡,此刻只在半途之上。】

————————————————————————————————

集开创,鹅毛诗、再现曹雪芹文笔、半途主义、诗意流成就于一身的著名作家唐国明作品

———————————————————————————————— 【2014年8月8日,长沙晚报“星期天人物”整版发了记者范亚湘关于唐国明的专访《唐国明:执著于自己的红楼梦》——这么多年,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穿过,一餐像样的饭也没吃过。这条路走得太久,太远,太苦了。】 他是文艺青年、长沙书痴、红楼痴人、潇湘才子,他是生活上的失败者,文学上的成功者

———————————————————————————————— 原名——唐国明:执著于自己的红楼梦 来源——长沙晚报 范亚湘 发表时间——2014-08-08 人有梦想,难道错了吗?有人说,他的梦很精致;有人说,他的梦很苦痛。12年来,他蜗居在岳麓山下一间逼仄的房间里,一直在虔敬地做着《红楼梦八十回后真相还原》这个梦。然而,他的梦能否实现似乎已经变得不再重要,从他的梦出发,当下人们热议的是:一个人到底要有什么样的梦想? 【人物档案】 唐国明,男,现居长沙,已在《诗刊》《北京文学》《星星》等刊物发表文学作品近百万字。其中,13万字20回长篇小说《红楼梦八十回后真相还原》发表后,引来很多奇特的反响。前不久,该作品分别在美国和秘鲁中文报纸《国际日报》上连载。 —————————————————————— 1、为了写一部“伟大的作品”他很辛苦,却乐此不疲 —————————————————————— 诸葛亮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曾经触动过无数人的内心世界,即使是现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物质社会里,仍然有不少人将之当做人生的座右铭。 在长沙岳麓山下的向阳坡,有一个人可以说“淡泊”和“宁静”得叫人难以想象!可是,很多人并不觉得他“明志”,他也未能因此而“致远”。 这个人就是近期在网络上饱受争议的唐国明。 “不为风雨不为云,只为一梦在耕耘;板凳一坐十年冷,血泪流出是诗文。”这首唐国明所写的诗,可以说是他自己的写照。 16年前,从邵阳市城步县农村来到长沙读大学的唐国明,一毕业就“宅”在岳麓山下的向阳坡一间8平方米的民房里,不为别的,就为了“写一部伟大的作品”。 “一个作家一辈子只要写出一部伟大的作品就足够了。”他伸出一个瘦削的手指说。 为了写一部“伟大的作品”这个梦,他很辛苦,却又乐此不疲。 他早上基本只吃一个芝麻球,中午与晚上吃一顿,间或晚餐就空腹。他将生活费用压缩再压缩,有时甚至每月只能控制在100元钱以内。由于长期营养不良,他的身体骨瘦如柴。 这么多年来,唐国明就在岳麓山下,以近似都市隐者的生活,创作属于他的《红楼梦》。他的所有收入来自报纸、杂志寄来的微薄稿酬和隔三差五地去大学城“摆个小地摊子”。有时多一点,一个月千来块,但绝大多数只有区区三五百。扣除电话、打印、上网等这些生活必须费用,几乎所剩为零。他很羞涩地说:“真对不起父母,我一年才回家一两次,每次回去却只能给他们一两百块钱……” 可父母看重的却不是唐国明能够给他们多少钱,而是他发表在报刊上的“大作”。“我把发表的作品给父亲看,他不见得看进去了,但只要看到我的名字,就很开心,很开心。” 唐国明26岁时,父亲送他来长沙读大学,一路上,父亲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要学有所成,将来名扬天下。” 父亲的话唐国明听懂了,他不在乎儿子能够在物质上给他什么,而是认为儿子有出息才是“最大的孝”。直到今天,父母对唐国明不满意的就是“还没有结婚成家”。而对于唐国明通过写作能够赚多少钱,从来不问。 “一个从农村出来的年轻人,我大学毕业时的出路就是南下打工。但那不是我父母所希望的。我能够做什么?我觉得对于学中文的我,改变命运的只有文学这条道路了。”唐国明说,对文学的追求,才是他人生的全部意义。他这样的观点和行为,家里人除了妹妹有些不解和无奈外,通过勤劳的双手而“在当地生活算富足”的父母却逢人就说:“他能写,我们当然不反对!” —————————————————————— 2 、他还原的《红楼梦》八十回之后二十回有曹公的风骨和气度 —————————————————————— “那时为了安顿家人,我骗他们我在省文联上班。他们相信了我。我寻一个同学借了1000元钱,真正开始了成为作家的梦想。”也就是从那时起,唐国明把所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自己构思和创作的80万字长篇小说《零乡》。 “作品比较前卫。”唐国明说,《零乡》故事很淡,情节也很简单。主要讲述了一个富有的“我”与西藏女子卓玛在大学因诗相恋,但最后由于家庭的原因,卓玛离开了“我”。“我”开始感到人生的虚幻,从此进行了游走。 在这种游走与思念中,“我”开始了在梦里对卓玛的寻找,在似梦似游中,“我”突然觉得应该要留下点什么,就续写了《红楼梦》。 “最终他们还是没有在一起。”唐国明淡淡地说,小说的结尾,“我”追到了卓玛出生的西藏。但到了西藏后,却突然陷入了空灵,无所追寻,无处追寻。“这个主要是说一种状态,反映出当前‘漂一族’那种远离故乡没有归宿感的状态。”唐国明说,这是小说取名《零乡》的缘故,至于是否就是写他自己,他不置可否,只是轻轻地一笑:“到时看了,就知道了。” 《零乡》至今还没面世,“我还想把它写得更完美”。它到底会如何完美?“我会给喜欢我的读者一个好的交代”。 《零乡》尚未出笼,但作为“附件”的《红楼梦八十回后真相还原》却先期被刊发出来,并闹出了不小的动静。 2011年第2期陕西省大型文学杂志《延安文学》,头条重磅推出了唐国明还原的《红楼梦》的第八十一回《林黛玉焚稿潇湘馆 贾雨村归结红楼梦》。 当时,该杂志社社长、总编辑魏建国说,唐国明是他们从自由来稿中发现的一个作者,“杂志社几个编辑把稿件轮着看了一遍,都认为写得相当不错,尤其是在文字和人物对话的处理上,很有曹公的风骨和气度。可以说,唐国明理解《红楼梦》,理解到了骨髓”。魏建国毫不掩饰看到唐国明的文章有沙里淘金般的喜悦,“他作品中飞起来的才情,让人一连欣喜了好几天”。 接着,浙江一家公开出版的民办文学刊物《浮玉》不惜版面,一口气将13万字的《红楼梦八十回后真相复原》刊出。 14岁那年开始,唐国明从邻居家借来一部《红楼梦》,并如饥似渴地阅读,书中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故事深深感染了他,使他入迷。 《红楼梦》看多了,他从收藏的程高本《红楼梦》找到众多疑点,从字、词、句、篇,从环境、语调、情节、故事,“就是高鹗与程伟元在里面加了不少水与沙子。”他发现曹雪芹的许多原笔藏于其中,他开始觉得他有还原出来的使命。 为完成这个使命,抵达曹雪芹的文学境界,唐国明成百上千本的研读《红楼梦》有关资料。 以前,媒体在报道唐国明时,大多用的是“续写《红楼梦》”一说。为此,唐国明反复向记者强调,他不是“续写”,而是“修补复原”或“修补还原”。以曹雪芹的手法还原《红楼梦》,他还原了《红楼梦》八十回后二十回。 程高本的《红楼梦》后四十回虽然已被众多的专家学者高度认可,可唐国明认为,要还原《红楼梦》真相,修补复原出程高本后四十回中曹雪芹的原笔、原韵与原味“才能对得住曹雪芹”。 根据唐国明的研究,曹雪芹完成的其实是一百回的红楼梦。不过,曹雪芹作为一个唯美主义者,其“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几乎在死前十多年都在增删修饰。也许出于某种无形压力,也许是出于不忍心让自己与世人见到“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的下场,干脆将后二十回一气废掉了。 “在语言风格上,比刘心武的后续红楼有更胜一筹的地方。”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弟子王国华说,唐国明的章回风格令他惊叹。 —————————————————————— 3、 梦想仿佛触手可及,忽然之间又变得遥不可及 —————————————————————— 按照这个模式走下去,有“飞起来的才情”的唐国明,应该具有“飞起来”的前程才是。实际上,这也是唐国明所期望的,“我含辛茹苦为了什么?当然就是为了这一天的到来”。 唐国明的“这一天”似乎就要到来了,仿佛触手可及。“这一天”似乎又很遥远,甚至遥远得看不到曙光。 的确,好消息接连不断,美国和秘鲁的中文报纸《国际日报》分别连载了《红楼梦八十回后真相还原》,从而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自从2013年8月一家电视台播出《红楼梦里神仙哥》这档节目后,先后有50多家国内外媒体报道了唐国明。一时间,当代曹雪芹、红楼梦研究者、绝版文艺青年、长沙书痴、红楼痴人、潇湘才子等美名直把唐国明乐得“腰杆子挺得很直,连走路都感觉脚底生风了”。 那段时间忙得,唐国明说,除了接受媒体采访,就是与那些寻到岳麓山上来的“90后”俊哥靓女探讨《红楼梦》。“我摇头晃脑地讲着,他们痴痴地看着我,听得出奇的认真。”还有耄耋老人赋诗盛赞,“岳麓山下安清贫,书案红楼听雨声。回看红尘人间事,云梦湖上一烟云。” 见唐国明生活困难,有人找到他,意欲提供帮助。“我都一口拒绝了。我一个正当40来岁的男人,有手有脚,在当下追求这个在一般人眼里认为不值得追求的梦想,还接受人家的资助,那不要被人骂死!那还追求梦想干吗,不如去找个工作过平常人的生活好了……我能做这个梦,是因为我有做这个梦的能力和毅力。” 热闹归热闹,但在唐国明心里,始终有一个遗憾,或者说也是梦想,那就是他为之奋斗这么多年才写成的《红楼梦八十回后真相还原》没有出版单行本,“人出名了书还没出”。“很多读者都希望读到《红楼梦八十回后真相还原》的单行本,只要出版,一定会洛阳纸贵。所以,第一次印刷不能少于3万册。” 期间,唐国明主动出击,找过几家出版社,但大多石沉大海。也有出版社来人联系了,却又通过市场调研及多方评估,认为不好操作,只好忍痛割爱。 一旦认准了,唐国明就会一根筋走到头的,这也是他至今不放弃欲出版《红楼梦八十回后真相还原》的力量。为了使这本书早日出来,唐国明前不久去了浙江卫视的《中国梦想秀》节目现场,当他一手捧书,一手拿折叠扇,身着一袭长衫,一口邵阳家乡话出现在舞台上,述说着自己不畏艰辛所追逐的梦想时,很多观众泪眼婆娑。 节目嘉宾郭敬明对他表现出很大的热情:“我其实蛮欣赏他的,先不管对错,我觉得这么发自内心去喜欢一本书,完全沉浸在自己的那个专注的领域里面,其实很迷人。”郭敬明表示,如果唐国明的作品真的非常精彩、厉害,做出版的他可以帮唐国明“圆梦”。 不过,另一位嘉宾赵忠祥却也不隐晦自己对唐国明的看法:“我觉得你的梦想有点悲情,但要达到很难。” 现场观众的投票叫同去参加节目的妹妹不敢正视,唐国明的梦想不但没能通过节目实现,相反还不断遭来讥讽和质疑:他坚持还原《红楼梦》有什么价值?他不结婚不尽孝,对得起养育自己的父母吗?他这样的悲剧不值得同情更不值得提倡。 这下,网络上的声音与去年抬他的声音彻底变了一个调,有人说他是疯子,有人骂他是傻子…… “人们说我的梦精致也好,苦痛也好,但我有我的生活方式。”属于自己的梦想,如果现在不坚持,如何能够实现?他反问记者:“人有梦想,难道错了吗?” —————————————————————— 4 、现代人的梦想,参天大树有之,精巧的小灌木遍地皆是 —————————————————————— 从电视节目现场出来,唐国明妹妹说,她知道哥哥精神上很富有,但这么多年,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穿过,一餐像样的饭也没吃过。“这条路走得太久,太远,太苦了。”妹妹说,现在家里人只希望他能成个家,过上正常的生活。 唐国明妹妹说的,也正是很多人想说的。现在,人们对唐国明的梦能否实现似乎已经变得不再重要,从他的梦出发,当下人们热议的是:一个人到底要有什么样的梦想?唐国明能够给人们带来这个话题的讨论,应该不是他的初衷。 记者查阅了由唐国明引发的这场讨论的内容,现代人的梦想,宛若一片森林,参天大树有之,精巧的小灌木遍地皆是。 “在这样一个多元的时代,也许不去打扰别人的梦才是最明智的选择。”一个网友这样留言,对这条留言点赞的网友累积如山。 “有人说我火了,有人说我是名人了,其实我只不过是一个已被一些人知道了名字的人,也是一个不名分文的人。现在,我仍然是原来的样子,仍然守在那8平方米的房子里,埋头创作,这就是真实的我,一个在当下不太被认同的执著的追梦人。”唐国明没有说错,他眼下的生活又恢复到了以前的“朝闻鸟鸣,晚沐清风”,整天沉浸在读书创作的静静的日子里。或许,只有在这样的日子里,唐国明才是他自己。 贝多芬说过,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认为文采能直抵曹雪芹的唐国明,当然也会“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他会把他那个有些悲情的梦想扛到底。 唐国明说,他在生活上可能是一个悲剧,是一个失败者,“但从文学的角度上去看,我不是,我是一个成功者。我未来的路还很长,也许很艰辛,但我从来没想过后退。” ————————————————————————————————

唐国明定理:

1、“任一偶数除以2”加减同一个正整数,能得出等于这个偶数的两个素数与奇数;且两不对等素数与奇数都分布在“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与之数差相等。 2、万有在增减变化,而不在生灭。宇宙始于似递增递减的奇偶扩散造化中,太阳永不会熄灭。 3、1是2的半途,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万有总在途中。半途就是一种飘着永远抵达不了尽头的无归的零乡状态。 ———————————————————————————————— 唐国明的书法:鹅毛帖 ……………………………………………………

……………………………………………………………………………………………………………………………………………………………… 唐国明说:文学是人类共同猜想的方式。 唐国明说:尤其为利禄等死,不如为千古留名而生。 唐国明写《读项羽》诗说: 宁学项羽做自我,不学古人成皇奴;了却天下纷争事,只给虞姬当丈夫。 唐国明说:我有长风情怀与鹅毛风范;我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 唐国明说:我说的“长风情怀”就是流传千古的抱负”;我说的“鹅毛风范”就是不记功利得失对一件造福万世之事的坚持。 唐国明半途哲学名言:1是2的半途,2是1的下一刻。此刻是我们唯一的财富。除了拥有此刻,我们一无所有。 半途主义,既是哲学思想,又是文学观念。其核心观念为:我们都是途中人,此刻我们都是一群在途上——以“与时俱进,改造现实命运,思危奋发图强;实事求是,认知世界真理,修德安和天下”的精神,去成就自己,成就天下的人。就如半途主义开创者唐国明,用集诗、文 、史、数、哲于一体的诗意流方式,在他的半途主义三部书《鹅毛诗》《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零乡》中所表述的那样: 此刻一切都在途上,面临着此刻命运;我们此刻的命运,即使千难万险,也要把握住一个又一个此刻,以“与时俱进,改造现实命运,思危奋发图强;实事求是,认知世界真理,修德安和天下”的精神,去成就自己与天下,去成就自己与天下那个渴望的归。让自己归于天下,归于奋发图强的途上。在无数不确定中,归于能看到摸到的天下此刻。 在瞬息万变,难以确定的世界,无归的我们,只有将天下、路途、此刻当作有归的故乡、有归的家。只有归于天下、归于路途、归于此刻,一个又一个此刻地乘风破浪;一个又一个此刻地归于途上与天下——抵达1时,再去抵达2;抵达2时再奋进地抵达4地将天下万古流传的事业开创。 唐国明2019年6月出版开创半途主义的《 鹅毛诗 》集。

唐国明2022年出版,具有飞诗流意、鹅毛飞扬结构,开创“半途主义”“诗意流”文学的长篇小说《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这是一部集诗、文 、史、数、哲于一体的百科全书式史诗与交响曲。同时,《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既是诗歌史中海子想耗尽心血没有实现完成的,而唐国明自然完成的大诗,又是小说中的史诗。更是《零乡》的另一半。

…………………………………………………………………… 唐国明介绍他的书《零乡》时,如此说—— 《零乡》写出了一千万个理由不能成为作家的唐国明却成了作家的原因。也写了唐国明如何从仰望星空到成为被仰望的星空历程。 《零乡》是一本你读起来没有负担,读后余音绕梁万年不绝的书。你可以随时读几分钟或十几分钟或一个小时,也可以挑着或跳着随便读几节,就可以随时放下来,忙完你该忙的事,又可以看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的书;你从任何一个入口都可以进入我的生活,但又觉得永远没有结束,永远在继续,永远在循环;也就是说你可以从这本书的任何一节开始循环读下去。 《零乡》就是一个展示在无归的现实路上,表现不停进取乘风破浪精神的文本。 《零乡》是一部,是文学也是哲学、是史诗也是散文随笔、是诗意流小说也是百科全书式自传。 《零乡》更是一部融鹅毛诗、半途主义、自由古体诗、红学、数学为一炉的诗意流百科全书式自传小说。 若说21世纪是流行我唐国明提出的半途主义哲学的世纪,那么《零乡》注定是一本以小说、百科全书、自传,传达唐国明提出领悟的半途主义哲学最易懂的好书与扛鼎之作。更是一本开创了文集式、鹅毛诗式的形散神不散的诗意流半途主义小说。 《零乡》以“来回拉抽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样的内容,以我成才、求索的波折思路历程将此书更好地结成了一个叫“零乡”的体系;突出了人类重复此刻、此刻重复的重大哲学主题。同时《零乡》文本中用一种年月日期时间的方式,表达了速变时代,我们被置于一种在途上、无归、老在此刻的“零乡”状态。 ————————————————————————————————

———————————————————————————————— 唐国明2016年出版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找到《红楼梦》80回后曹雪芹文笔的书。唐国明说:续写《红楼梦》一万年也没有意义

—————————————————————— 作者简介: —————————————————————————————————————— 唐国明说过:续写《红楼梦》一万年也没有意义 ……………………………………………………………………………… 唐国明在前人做出的文本成就基础上,纠正前80回文本中的不通、删除第67回中不是曹雪芹的文笔,将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找到的80回后曹雪芹文笔以考古复原的方式再现出来,无限真实地再现曹雪芹生前完成的百回《红楼梦》。——《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原名《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 ———————————————————————————————— 编辑

———————————————————————————————————————————————————————————————— 唐国明是谁—— 一个雷打不动、火烧不倒、风雨不垮、踩倒高山就上路的明月清风中人; 一个流血不失长风情怀,火烧无损鹅毛风范、究天地之得失,强天下之心力、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的文人; 一个胸怀惠泽天下、造福万代;与时俱进,思危奋发、实事求是,安和天下精神情怀的人类知识分子; 一个提出半途哲论的命运跋涉者、文学执着者、思想开拓者、灵魂共鸣者的半途主义哲人、诗意流公子; 一个识你之理与力,看他之理与力,合诸家之理与力,知行之,得我之理与力的红楼梦中人、再现曹雪芹文笔学者; 一个喊出力定乾坤、理安天下, “不失长风情怀,已具鹅毛风范”、“以汹涌之势圣洁诗歌神坛的脏泥污水,以大风吹送鹅毛扬空之力让诗歌重回不胜寒的高处”的鹅毛诗人 一个主张去除框架束缚,把古诗写得天然上口、自然成声、水到成流、清水出尘的自由古体诗人。 一个“愿是高山,愿是流水,愿是清风明月的模样;不愿贫穷,不愿奢华,只愿思危奋发图强”的半途先生。 ……………………………………………………………………………… 体现在唐国明身上的半途主义人文精神,如唐国明诗作名篇《读书人》中所说的—— 雷劈不倒,火烧不移,风雨不垮,似朗月清风/ 日食随时,起住随所,执笔随心,如闲云流水 对汹涌潮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流血不失长风情怀/ 居安宁山脚,贫则无忧富则无过,火烧无损鹅毛风范 与时俱进认知世界真理,思危奋发图强/ 实事求是改造现实命运,修德安和天下 读万卷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富天下之力/ 行万里路,穷天地之理,成一家之言,安天下之心 ———————————————————————————— 编辑

—————————————————————— ……………………………………………………………………………………………………………………………………………………………… 唐国明,男,汉族,学者、诗者、智者,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一个具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 集文学家、哲学家、红学家于一体,集鹅毛诗、找到80回后曹雪芹文笔、半途主义、诗意流成就于一身的著名作家。 自发表作品以来,已在《钟山》《诗刊》《鸭绿江》《延河》《星火》及其他国内外书报刊发表文章数篇。 自2013年始其墨迹“鹅毛帖”一幅字能换3000元。 2016年出版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2017年中国红学会将其列入《红楼梦学刊》2014年至2016年红学书目。 2018年自传作品《这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于上海作协、华东师大获奖。 2019年出版网红至今的半途主义诗集《鹅毛诗》。 自2013年起,因再现80回后曹雪芹文笔的追梦事迹,陆续被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贵州卫视、辽宁卫视、湖北卫视、安徽卫视、南方卫视等电视台通过电视节目《中国梦想秀》《奇妙的汉字》《最爱是中华》《有话就说》……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与报道,被美国及其海内外无数报刊网络媒体报道至今。 2017年,分别论证了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并从“3x+1”发现了万有规律公式,通过论证“1+1”与“3x+1”得出了“半途”哲论:你永远处在另一个未知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2018年4月完成《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原名《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 2019年4月江苏无锡市《太湖》杂志双月刊发表唐国明半途主义文学探索“诗意流小说”原创开山之作《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 2020年6月完成半途主义探索小说扛鼎之作“鹅毛小说”《零乡》。 什么是唐国明“鹅毛小说”,就如作家唐国明本人所说的—— 鹅毛小说,就是吸收了诗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创作手法,就像鹅毛脱离了天鹅,迎风四处飞舞,鹅毛仍然是这只天鹅身上的鹅毛。 2020年10月29日与10月30日,唐国明因微博新闻话题#男子蜗居20年想复原红楼梦#连续两天上热搜,成为网络 “亿万流量”的热门人物。 2021年10月9日至10月15日,唐国明因新闻话题#男子蜗居出租屋21年复原红楼梦#上全网热搜。 2022年4月唐国明出版集22年心血企图以文学方式阐释半途主义哲学的跨文体式长篇小说,集诗、文 、史、数、哲于一体的、开创“诗意流”的百科全书式史诗《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 2022年4月8日正观新闻全网发布关于唐国明的新闻《湖南一男子蜗居22年复原红楼梦》,报道唐国明开创半途主义和鹅毛诗。 2022年4月9日至11日澎湃新闻发布关于唐国明的#男子蜗居22年再现红楼梦80回后曹雪芹文笔#新闻上长沙同城热搜。 2023年5月写唐国明追梦之事的《蜗居8平米每天开销不超10元,他被困在“红了梦”里》一文,上澎湃镜相5月榜第2名。 2023年11月8日发微信公众号《著名作家唐国明竟曾在岳麓山下向阳坡那个院子里,13年中与几百个女生相处生活过》一文上“10万+”。 2023年11月唐国明在江西鄱阳湖文学研究会主办的,有国家正规刊号的杂志《鄱阳湖文学研究》2023年冬季刊第50期上,发表了“开创红学新纪元”的万字大文《事实如铁,<红楼梦>现》。在这篇文章中,唐国明有根有据地摆出了自己找到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中曹雪芹文笔20回的事实;从文本创作规律出发,根据充分地讲出了《红楼梦》全本是曹雪芹生前完成了的百回事实;同时以事实根据罗列了《红楼梦》情节发展、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最后命运结局的故事逻辑,以及前80回中由于誊抄现存的错误不通之处。此外,唐国明还根据《红楼梦》文本推测了作者曹雪芹在当时“文字狱”高压下能完成写作可能的身份与家庭状况,以及在盛世之下曹雪芹写作这本书的真实目的。 …………………………………………………………………………………………………………………………………………………

唐国明在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数学与“半途哲论”成就摘要: ============================================================= 1、“1+1”: 无论一个多大的素数,除素数2与5外,它的个位数总是1、3、7、9;无论多么大偶数,它的个位数总是0、2、4、6、8,“任一偶数除以2”加减同一个正整数,能得出等于这个偶数的两个素数与奇数;且两不对等素数与奇数都分布在“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与之数差相等。这个理论我们在已知的偶数素数区间是成立的,面对无穷无尽的未知数我们只能在一个区间数一个区间数的推进验证中认可这个理论,因此哥德巴赫猜想即“1+1”通用公式为: t﹦[(t÷2)﹣q]+[(t÷2)+q] (除素数2与5外,其素数个位数取数范围只能在1、3、7、9中循环取。) 2、“3x+1”与万有通变规律、万有总在途中: 用个位数是1、3、5、7、9的奇数,乘以3加1,则会递增为个位数是0、2、4、6、8的偶数,我们且把这一由奇数递增为偶数的运算规则叫“奇变”,再用2连续整除至此偶数为奇数,我们且把这一由偶数递减为奇数的运算规则叫“偶变”……任一大于零的正整数,通过连续的这样的“奇变偶变”运算,如无穷无尽数字的万有总是永远处在“3x+1”猜想通过“奇变”“偶变”原则抵达4、2、1的途中……

他是找到了80回后曹雪芹文笔,还是执著于自己的红楼梦:一个记者对唐国明的专访长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