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滤镜】真实与虚幻

2021-11-04 20:14 作者:闲工夫2333  | 我要投稿

       滤镜,对光的不同波段具有选择性吸收或通过的光学器件,因为其改变结果这一特性,常常引申为改变输出结果的代称。实际上人们使用滤镜这一词,表达的正是修饰真实的虚幻效果。

       精神层面的滤镜效果已经无法追究起源了,大抵可以概括为“我所看到的世界按照我所理解的运转”。我们通常所说的三观,应该说就是接受事物的个人滤镜。正如现实中的滤镜可以自由装卸一样,个人滤镜也是能够刷新的。历史中,人类的世界观已经刷新了很多次。相同的事情,在不同的人眼里,会因为滤镜的不同,得出不同的结果。然而真实本身没有发生更改。甚至即便是转述,因为个人滤镜的存在,真实本身也随着转述的增加,被层层滤镜所遮盖。极端情况下,呈现出来的效果还会与真实南辕北辙。毕竟表述的本质是试图用人类语言去描述真实事件,真实经过重新编译后,已经被添加了滤镜。我们无法完全避免,但我们可以努力去做真实的第一编译者,以减少他人对自我判断影响。比如让子弹飞一会。

       将精神层面的滤镜付诸于现实,那是我们常说的“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释义。实现物理滤镜以呈现更好的表现效果,这对硬件条件提出了要求。毕竟“我所看到的世界按照我所理解的运转”和“把我所看到的世界按照我所理解的运转”两者差别不是一星半点。当然,这会引发一个问题。必然会存在对最后的效果提出异议,因为大家都生活在属于自己的滤镜当中。问题在提出异议后,无论是对效果再次滤镜化,还是刷新自我的滤镜,都标志着物理层面开始反作用于精神世界。通常,这种反作用产生的变化两者兼具,只是比例不同罢了。

       恰巧的是,物理层面的作用效果和精神接收程度是相关联的。说人话,其实就是信息的传播速度。得益于虚拟世界这一依托于现实却又游离于现实外的存在,滤镜所需的硬件条件被软件所弥补,现代社会中经由滤镜过滤后的效果大行其道,轻轻松松叠满buff。相较以往,真实在虚拟世界的掩护下躲藏得更深,想要成为真实的第一编译者变得极为困难。重要的是,这种叠满滤镜的虚幻,正因为现在的信息爆炸轰炸着我们的精神世界,强行塑造着我们自己的滤镜。我们拿着自己的滤镜,看着用海量数据量身定制的茧房,却茫然不知,还在为滤镜不停地打着补丁。虚拟世界的存在,模糊了人们对真实与虚幻的感受。我们在不知不觉间,丢失掉了成为真实第一编译者的资格。而这个资格我们通俗地称之为知情权。


【滤镜】真实与虚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