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轨交记录|航天科工高速飞车试验队真空线路专业组纪实

2022-10-20 06:43 作者:符-号-说  | 我要投稿

默默无闻不该被遗忘,

甘于奉献不该被埋没!

以拙笔记录万千萤火,

盼来者汇成熠熠星河!

            ——符-号-说 

本期,我们一起走近高速飞车试验线建设的“先锋队”——高速飞车试验队真空线路专业组!

团队合影

“2022年2月21日,大同市阳高县高速飞车试验线现场,气温:-28℃~-3℃。”

226天后——

“2022年10月5日,大同市阳高县高速飞车试验线现场,气温:-2℃~12℃。”

这不是天气预报,是三院高速飞车全尺寸试验线建设现场每天的温度记录,这是真空线路专业组每天数十项繁杂的工作之一。

2022年是高速飞车全尺寸试验线项目的“首飞年”,从年初开始,试验线的建设在当时还空空荡荡的高速飞车试验基地上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由于高速飞车全系统的安装调试都建立在试验基地和真空管线设施的基础上,所以基础建设的进度与“首飞”的时间生命线紧密绑在了一起。试验队真空线路组从开工第一天起就坚守在一线,扮演了试验线建设先锋队的角色。

大同市阳高县高速飞车试验线现场

"第一次碰见对技术要求这么严苛的业主代表。"

这是试验线建设现场一位工程建设行业的资深监理在一次现场技术协调会上对真空线路组吴琛泰说的话。吴琛泰在现场负责线路施工和安装精度、磁阻等线路关键技术指标的把关。

高速飞车系统有大量的电气和通信设备要安装在沿线线路上,再加上试验线对数据采集的高标准,所以对作为设备安装面的混凝土表面提出了毫米级的精度要求,要求线路施工安装过程中每一个工序和设备都必须非常精准,这对传统交通工程行业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吴琛泰在接受这项任务后,从第一天起就开始主动查资料,学习精密测量、混凝土浇筑等必要的专业知识;现场与一线的测量、施工人员交流,一待就是一整天,别人轮班他不轮,直到把问题完全搞清楚;对获得的测量数据进行反复仔细分析,对于每一个出现偏差的数据都不放过。“进度服从质量,宁可停工半个月,也不要抢出来的工作不合格”,吴琛泰说。虽然与施工单位人员吵过无数次,但是在试验线现场提起吴琛泰,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

不只是吴琛泰,真空线路组负责真空设备的王帅说,“入职快三年了,听师傅讲的‘严慎细实’工作要求都能背下来了,但是到现在才真正理解咱们一代代航天人传承下来的‘严慎细实’工作作风,应用到各个战线上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不久以前,王帅刚刚将真空泵最后一项性能测试的结果分析完,确保具备上线条件。鲜为人知的是,就这样一个不起眼的设备测试,由于国内前期缺乏需求牵引,试验过程中需要克服各种想不到的困难,才能按照航天的标准高质量完成任务。

“你们航天人都是铁打的么?”

这是在完成一次线路集中攻关作业后回去的路上,一位施工单位的负责人对真空线路组刘一虎说的话,那时候太阳才刚要升起,那天距离首航倒计时刚好一个月。

首航的时间节点对于现场就是生命线。按照计划要求,真空线路组和施工单位需要在10天内完成所有管线的整改和清理,要将平时一个月的工作量压在10天完成,就要组织比平时多3倍的施工人员,同时打开7个工作面,24小时3班倒连续施工。真空线路组制定与施工单位一样的值班计划,牵头这项工作的刘一虎干脆就拿床被子住在现场,与施工人员并肩奋战,随时在现场解决技术问题。试验线建设周期十分紧张,这样的集中攻关作业对试验线现场和真空线路组来说早已习以为常。

漫天沙尘中精度测量

10天过去,任务圆满完成。“铁算什么,军令如山,军令面前我们比铁还硬”刘一虎这么回答那位负责人。大家看着刘一虎熬得通红的眼睛和已经被灰尘覆盖分辨不出颜色的鞋子,再看着他脸上无比自豪的笑容,就知道他心里想的一定是,“只要试验能干成,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试验线建设现场环境不比实验室,真空线路组专家贾允祥一开始还担心组里这些刚毕业没多久的小伙子们吃不了这个苦。但是大家用实际行动为自己证明:冒着-20℃的严寒在现场做试验测试,回到屋里冻得两个小时说不出话;下雨天踩着没过脚踝的泥路,500米要走上40分钟;打磨管道内混凝土时,戴着防毒面具,迎着漫天沙尘测量精度;大半夜冒着大雨爬到高架线路上,去给已经安装好的电气设备遮雨……大家有数不清的事情可以告诉贾老师,他们已经继承了老一辈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的精神品质,面对困难,咱们新时代的航天青年从来没退缩过。

严寒天气下开展试验测试

“从技术图纸到工程实现怎么那么难?!”

在一次真空线路组内部技术讨论会上,刚毕业不到两年的孔祥昀这么说。开头的“天气预报”就是孔祥昀每天的工作之一,因为试验现场的温度会直接影响管梁成型周期,制约管梁骨架搭建效率,影响连接节点的韧性,影响钢模板焊接、切割难度……

由于高速飞车工程实践在国内并无先例,尤其是钢壳混凝土式管道更是世界首创,很多施工细节没办法完全体现在图纸上,需要在工程实践中总结理论经验、计算确认后再回归到工程实践中进行验证。“有时候为了减小一些磁阻,优化一个螺栓的定位方法需要集思广益、冥思苦想研究半个月,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数十次试验才有结果。”孔祥昀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真空线路组牛皓伟说这是他这几个月在试验现场最大的收获。实际的工程推进绝不是书本上、电脑上几张图、几个模型、几组数据所能描述的,不同工序的交叉安排,对应技术状态的调整优化,都需要不断的现场实践和理论计算相迭代,才能做出最优的方案。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对于真空线路组的大家来说,高速飞车试验线的目标就是世界上最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容易的事情都被别人干了,咱们就是要干别人干不了的东西”,真空线路组组长刘昊苏这么说到,“我们作为航天人,最自豪、最与众不同的就是‘敢为人先’这四个字”。

来源:航天科工磁电总体部

轨交记录|航天科工高速飞车试验队真空线路专业组纪实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