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们该怎么定义真诚呢?

2020-04-17 21:28 作者:leooooii  | 我要投稿

真诚是件困难的事,因为其很好伪装。


跟朋友分享《Someone Like You》,我说在最后Adele都唱破音了,这是真情流露。朋友说:“很多歌手会故意用破音来显真诚的。”我听完一惊,感觉被欺骗了。


《喜剧之王》里柳飘飘情急,吃芥末,流出眼泪征服了夜总会的王老五。在王老五眼里,柳飘飘的行为就是真诚的,所以他会心软,说:“Mary,你想要什么我都给你,只求你不要离开我。”


看一个亲情节目,朋友眼尖:“你看这个嘉宾,捂着脸哭,没有一滴泪,只有嗷呜嗷呜的声音,这很可能是假装出来的。” 美剧《Lie to Me》就专门讲如何识别微表情,来看一个人是否假装。毕竟,克林顿在和莱温斯基偷情被曝后依旧能在全美人民前信誓旦旦地矢口否认。


流露情绪,是相对容易表达真诚的方式。什么都好伪装,情绪最不好伪装。男人间总习惯用情绪共鸣,并加上脏话来交朋友。“这人真他妈贱货。”“是啊,太他丫不要脸了。”这种粗野的情绪表达,就是体现真诚的形式。简单说,我这人不装。当然,你情商够高,情绪也能伪装出来。提高音量,表情丰富,肢体动作,粗俗用语,都是手段。比如做领导,有时候需要假装愤怒来领导群体,要不管不住人。普通人打交道,不会检查你的微表情,普通人也没有那个业务能力。情商换来的是信任,信任是人际间最重要的资源。


习惯性伪装,下意识的自我保护行为。这种伪装时间久了,就成了本能。你很难说”本能“是不对的,不真诚的,因为这已经成了身体反应。在朋友面前放飞自我,外人面前紧张沉默的,这不能说对方不真诚。


伪装的症结在社会要求形式化。真诚被形式化挤得没了地方,所以,人们开始反潮流,反形式化,也就是解构主义。


感情中的形式化往往招不来心上人,反而会引来一堆骗子。情感师说:“男的光一句我爱你可不行,你还要看他未来的愿景中有没有你。” 这是一种解构,因为单单一句“我爱你”是不让人放心的。这只是初级课程,现在流行的PUA,男性可以给你说的头头是道,充满细节。很多女孩子因此走入陷阱。为防范此种行为,需要进一步解构,女方要把细节再推敲,或者换一个角度再去让他解释事情。只要是感情不真诚的,总会露馅儿。


圣人需要卸妆。切格瓦拉是自由的领袖,实际上他是富家子弟,做了很多形式化的东西。马丁路德金,在发表《我有一个梦想》的前夜还找了一个妓女上床。萨特与波伏娃是眷侣,但两人私生活混乱,波伏娃经常带女学生和萨特一起品尝。纳博科夫深爱着妻子,但依旧有情人,且在婚后缠绵了十年有余。正向人看解构者会觉得:“你们可真没趣,小心眼,盯着人家的缺点不放。”但在解构者看来,把所有角度的内容呈现出来,这才是负责与真诚。


《蝙蝠侠》中的小丑,《星球大战》中的达斯维达,《龙珠》里的贝吉塔。这些人气颇高的反派,与主角的伟光正相比,更受观众喜爱。因为他们有真实的细节,或者说编剧为这些人物做了解构,没有让他们像主角一样高高在上,观众在他们身上看到部分的自己,不免感概于他们的命运浮沉。


星爷的解构更多,《赌侠》中抛去伟光正光环的阿星,《大话西游》中追求爱情的至尊宝,《国产凌凌漆》中的猪肉佬阿七,《唐伯虎点秋香》中的唐伯虎,以及各种元素拼贴的《功夫》。他喜欢用无厘头的形象来解构正面的大人物,剧情多是喜剧,但喜中带着很深的悲剧感。就是这种荒诞,反而让人觉得有难得的真诚在。


真诚很难被定义。我也倾向于用解构,反讽来表达真诚,因为我们吃了太多形式化的苦。就像上一篇《如何让不爱你的人爱你》,不是在教你真去爱不爱的人,而是解构出其技术手段,帮助你提高警惕。


最后用《龙纹身的女孩》中的金句做结尾:


我抽烟喝酒纹身,但我是个好女孩!


我们该怎么定义真诚呢?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