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钱律师的朋友圈—国学江湖

2021-05-23 22:33 作者:钱律师的调解现场  | 我要投稿

 

       多年前我坐飞机去北京办案,在机场逛书店的时候,见书店里的电视上有一个红光满面的老者在讲企业管理,他举了自己做的一个管理咨询的案例:

       美国麦当劳有个客户要买早餐,但早餐时间刚刚过,营业员及大堂经理都坚守企业操作规则,不卖早餐给客户,结果客户拿枪出来威逼才不得不卖给他早餐。这位老者对美国这套按规则办事的企业管理模式嗤之以鼻。他说中国人绝对不会发生这种事情,于是他还演练了一把。老者扮做营业员,在客户询问早餐的时候说:好的,请稍等。然后东张西望一会说,对不起买完了。表演完后,老者总结了一下,这就是传统中国智慧,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干嘛那么费劲。

      我看完这段后,觉得匪夷所思,居然把这套不要脸和和投机取巧当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来自夸,还美其名为“中国式管理”,真是对中国人的一种羞辱。

     后来我才知道,这个人叫曾仕强,台湾人。

       昨天曾仕强死了,朋友圈有很多人转发纪念他的文章,我真的觉得中国传统文化在民间要断了,这种神棍居然被捧为国学大师。

       曾仕强上过百家讲坛,我觉那百家讲坛里的一个片段来给大家看看他所谓的“国学”是个什么东西。

        曾仕强在哪一期节目里,先引用了依据论语: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曾仕强说:很多人认为孔子说的是,知道的就说我知道,不知道就说我不知道。这种解释都是错的,这是废话。孔子的意思是,如果你知道,但觉得这个人不应该让他知道,你就不能让他知道。说话要看人。

       然后曾仕强讲了一个道听途说的孔子故事:有一个人考子贡一个问题,一年有几季?子贡说四季,那个人说三季。然后孔子出来后,两人要孔子评判,孔子看了一眼提问的人说:三季。子贡输了,对那个人磕了三个头。那人走后,子贡不解的问老师,一年不是四季吗。孔子说,对,是四季。但那个人是蚱蜢变的,它不晓得冬季,你和他费劲争干嘛,对错有啥意义呢,别费那个劲。

      曾仕强总结,你要学会这一招,不管对错,你能多活十年。我很多朋友以前看到不讲理,不公平的事情都很生气,现在不会了,对错有啥意义呢,我没事就好,犯不着生气。“这是不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你去问孔子,孔子肯定告诉你,本来就是这样的嘛”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曾国藩在《讨粤匪檄》里的一句话:“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

孔子一生倡导“中庸”。中庸是什么学术上可能还有一些小分歧?但中庸不是什么,我们是很清楚的,“中庸”的反面就是“乡愿”。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乡愿”是孔夫子最痛恨的东西。什么是“乡愿”,乡愿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墙头草两边倒。对曾仕强来说,孔子那种:“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的处事方式,就是找死啊。

        曾仕强的那种国学,如果一定要在传统中国的哲学里找祖师的话,我建议他还是攀附赵高为好。赵高就明确告诉大家,鹿就是马,马就是鹿,干嘛纠结鹿和马的区别呢,看谁大腿粗抱谁不就行了吗。一定要分清楚鹿和马的区别,那就等着掉脑袋吧。

        曾仕强这套歪理邪说盈于天下,真是这个时代的悲哀。这不是没有原因的,正如王夫之说言:其上申韩者,其下必佛老。皇帝要是喜好搞法家专制独裁,刻薄寡恩那套东西,下面的人个个都腕挂佛串,手捧老庄。所以孟子说的那句话特别有道理: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

       孔子的中庸之道绝不是那种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恰恰相反,孔子说过: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孔子说的很明白,坚持中道是很难的,如果做不到,那么狂和狷这两种人也还是不错的。狂的人进取,狷的人要脸。

         我读圣贤书二十余年,离中道还很远。只能做到七分的狂,三分的狷。对于曾仕强这种不要脸的玩意,倒是可能三五载就速成的。但不要脸的东西,我这种愚笨之人始终学不了。


钱律师的朋友圈—国学江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