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2023-02-25 19:29 作者:なになにか  | 我要投稿

读《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我们不是恐惧死亡,而是恐惧死亡之后的未知。”

“人类会相信戏曲,会在观影听音乐时有所感触,通常是因为我们浏览影片之后会选择相信。”

“相信”——这种行为是思考的结果。而思考,是上帝献给人们最大的礼物——或者可以说成,这是人类可以称之为高级动物的关键。假若我们录制一个影片,内容是摆满了丰盛果实的餐桌。将这部影片摆在猴子的面前,而旁边放一个真正的香蕉,小猴子会选择眼前看得到的、真正的香蕉——即使一旁影片里的食物看起来很诱人。我们人类会选择相信故事,会因为浏览、听到一条社交媒体上的新闻而难过、愤怒。正是这样的相信,这种神奇而令人惊叹的机能,完成了一次次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有了,数字,数学,由纠纷解决机制而产生的法律;我们人类各种语言中才都能包含一些抽象词汇,如“机制”、“system”,“sistema”等等。

然而要理解这样复杂的词汇,这样的机制,是需要两样很重要的东西的,一是智商,二是学习环境。本书的主人公查理·高登是人类社群中少见的低智商青年——又可称为“弱智者”。查理的母亲是个很爱他,但脾气暴躁的女人。母亲在妹妹出生前尽己所能保护查理——虽然她常常会因为查理没有满足自己的要求而愤怒,抽打查理。这样无能为力的局面终于维持到妹妹出生后十几岁时,母亲拿着刀以自杀相威胁,要求父亲把自己送到特殊学校。在那之后,他们对外宣称查理已经死去,并且再也没有来看他。大概是童年的经历,查理一直渴望受到大家的喜欢。尽管平常他被嘲笑,排挤,但他对此不能理解,也和大家一起取笑自己。然而查理迫切地想要变聪明。因为变聪明,就可以让大家喜欢自己,于是他参加了一项实验。从那以后他的智商开始呈现爆炸式增长,他变得越来越聪明,甚至无法对常人的话题感兴趣,他在短短几天内学会了弹钢琴,他掌握了20多门外语……他甚至发现,他一直尊敬的实验医生其实也不过是为了工作兢兢业业的凡人。人们开始讨厌他,他们说:“查理,你知道吗,以前你只是个普通人,但是现在你真的变得很聪明,我们不想靠近你。”恋人和他说:“我们不再是一个层级的人了,我常常不懂你说的话题,我的闭口不言让你觉得我对那些话题不感兴趣。可是每次你走后,我都会痛恨自己,你让我觉得自己很愚蠢。”查理从黑暗进入了一个光明的世界,但是又被世界抛弃了一次。他开始主动参与那项研究,并为此做出巨大的贡献。后来,与查理进行了相同实验的老鼠,在变得极度聪明之后,又以相同的速度退化。它在做实验的时候发狂,乱叫。这只叫“阿尔吉农”的老鼠最后死去了。查理在它身上似乎也看到了与自己相同的命运。

那是一种,悲哀。

查理·高登,在做实验之前,他好像从没有被当作一个人,他是尼姆教授最为骄傲的实验成果,他是报纸上宣传的天才,他是妹妹的大哥。但是,他首先是查理,试验前后急剧的变化让查理好像是两个人。在实验之前,查理好像是一件物品,他恐惧、弱小、不理解、害怕未知;实验过后,他成了爆炸式天才,强大、自信、愤世嫉俗。可是他开始忘记,忘记如何思考,忘记高端的语言和词汇,忘记和爱人的感情,他好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所有人都同情他。而他就这样清醒地看着自己忘记一切,从温文尔雅到暴躁易怒,从暴躁易怒到软弱可欺。

那个聪明睿智的人消失了。

仿佛他从未存在过,仿佛那只是人们的一场梦。我想,人们或许不是恐惧死亡,只是恐惧事情不再受自己掌控,恐惧一切未知。所以,某种意义上说,那个聪明的查理被创造出来,最后又死去了。我们一直也曾恐惧死亡,但其实我们恐惧的是失去思想,我们感恩我们能拥有思考的能力,我们能学会爱人,我们能轻易地被教育,我们知道南极的高原风,我们知道太阳风暴会影响电信通讯,我们知道西班牙圣家堂,我们感恩我们能看见和学习——就像查理对尼姆教授说的:“你也许觉得我很讨厌你,但相信我,我真的很感恩您。”——我想这就是学习的意义。虽然查理获得智慧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但他也致力于找出本次实验中导致自己智力不能维持的缺陷,继续为以后千千万万的智障人做贡献。这就是存在而思考的意义。希望我们的阅读也能有这种意义。这种意义能督促我们一直阅读,并为人类文明略尽绵薄之力。最后,致敬查理,无论是哪样的你,你一直都是个勇敢而善良的强者。

读《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