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博士(Ed.D)在职博士考博参考书、招生人数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博士的专业招生方向并非每年固定不变。
2020年为 学生发展与教育 学校课程与教学
2021年为 教育领导与管理 学校课程与教学
2022年为 教育领导与管理 学生发展与教育
2022年 云南师范大学招生选拔机制是 申请审核和普通招考并行实施。参与申请审核招生选拔方式的考生不需要参加笔试(鉴于往年经验,建议符合要求的考生申报申请审核)。 普通考制也是按“申请—考核”制选拔方式进行选拔。
报名条件:
普通招考:
1、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2、教育领导与管理专业方向:
截止到入学前,有5年以上教育及相关领域全职工作经历、具有相当成就和较强研究能力的各级各类学校管理人员,不招收公务员。
学生发展与教育专业方向:
截止到入学前,有5年以上教育及相关领域全职工作经历、具有相当成就和较强研究能力的各级各类学校从事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管理的教师与工作人员。
申请审核:
在普通招考的基础上,额外要求:
(1)外语要求
申请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申请人需要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能力。
(2)学术水平和教研要求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或学生为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公开发表属于所申请学科专业领域内的高水平学术论文;
2.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不包括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专利);
3.出版专著(个人撰写超过五万字);
4.撰写重要咨询报告,并有厅级及以上领导人批示或部门采纳应用证明;
5.主持厅级及以上科研项目;
6.获得厅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或科研成果奖;
7.获得校级及以上优秀硕士论文;
8.获得省级及以上优秀课堂教学比赛奖或科技作品竞赛奖;
9.获得过厅级及以上教育教学及管理类的奖项或荣誉称号。
“申请-考核”制报名时间:2022年2月1日12:00-2022年3月10日12:00
“申请-考核”制提交材料截止时间:2022年3月10日之前
提交材料清单:
1.有效居民身份证复印件一份。
2.学校网上报名系统打印的《云南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一份。
3.本科和硕士阶段的课程学习成绩单(均须加盖成绩管理部门公章)、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扫描件(应届硕士毕业研究生必须在入学前补交,如无法按时补交,视为自动放弃);
4.学历(学籍)证明材料:申请人需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www.chsi.com.cn)打印本人学历(学籍)信息:应届硕士生需提交《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的打印件;往届硕士生需提交《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的打印件;因毕业时间早而不能在线验证的,需提交《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持海外(境外)学位证书申请人,须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学历(学位)认证书。因更改姓名或身份证号导致的学历(学籍)校验未通过的申请人,提交材料时还须提供具有更改记录的户口本(簿)或公安机关开具的相关证明复印件,如无法补交,视为审核不通过。
5.(硕士毕业的申请人需提供硕士学位论文(应届生提交开题报告);
6.申请人须获得本学科方向2名教授意见(附件3: 《云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专家推荐书》)
7.已有的科研成果或科研项目的复印件(学术论文、科研奖励、著作、专利);
8.自我评价及攻读学术学位博士期间拟进行的专题研究报告;
9.《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思想品德考核表》(附件4),本人签字,相关部门盖章。
10.各类英语水平考试证书(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雅思,托福等);
11.本人近半年内(2021年11月30日后)在国家二级甲等以上医院的体检报告或按考试要求体检的材料。
12.申请教育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申请人需提供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出具的在职证明,包括工作年限,工作岗位及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等。
13.各博士招生单位实施细则内提出要求的其他证明材料及其他可以体现申请人学术水平与能力的材料。
面试:
“申请-考核”制申请人于2022年3月31日上午9:00参加博士招生单位面试。
成立不少于5名博士生导师组成的面试考核组,对申请人素质和能力进行全面考察和综合评价,时间不低于30分钟。成绩评定均采用百分制。面试成绩低于60分者不予录取
学费及年制:
学费标准为12000元/生·学年,学制为4年。
21年复试:
复试考核内容及要求:
通过专业面试的形式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对本学科前沿领域及最新研究动态的掌握情况等,并对考生进行英语能力测试。复试中还应参考考生材料审核情况,对其进行综合测评,判断考生是否具备博士生培养的潜能和素质。
(一)复试考核内容
1.结合考生参与科研、发表论文、出版专著、获奖等情况及专家推荐意见、考生自我评价等材料,全面考核考生对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掌握程度,利用所学理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以及在本专业领域发展的潜力。(占50%)
2.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占20%)
3.英语听说能力。(占10%)
4.科研潜质。(占10%)
5.综合素质。(占10%)
(二)复试考核要求
1. 面试考核小组由不少于5人的本学科副教授以上职称(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组成,博士生招生导师原则上必须参加,负责对考生进行学术水平考查。
2.学部复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专业面试考核试题的命题和印制工作,题目数量不得少于复试考生的2倍。面试时,由考生随机抽题回答。每位考生的面试时间不少于20分钟。
3.面试小组成员须现场独立评分,并对每位考生的作答情况进行现场记录。
4.英语听说能力测试主要考察考生的听力、理解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可由英语水平较强的导师承担。每个考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测试时间掌握在5分钟以内。
考试总成绩计算办法: 实行差额录取
考生的初试成绩占50%,复试成绩占50%。考生考试总成绩(100%)为初试成绩(50%)与复试总成绩(50%)相加,具体换算公式为:
考试总成绩=(初试成绩总分÷3)×50%+复试成绩×50%
史老师推荐参考书:
学校课程与教学
《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研训》 魏宏聚、杨润勇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3 年版)
《教学设计》P·L·史密斯、T·J·雷根著,庞维国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年版)
《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杨小徽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年版);
教育领导与管理
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王道俊、扈中平:《教育学原理》,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胡德海:《教育学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陈孝彬、高洪源:《教育管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美]韦恩·K·霍伊、塞西尔 G 米斯克尔:《教育管理学:理论·研究·实践(第7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
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第二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学生发展与教育: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方富喜、方格:《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谢弗(Shaffer,12.R)等著,邹泓等译:《发展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年版。
授课体系
第一阶段:框架的构建和重点的掌握
核心参考书的框架体系建立和考点整合,理清楚学科发展史,特别是每一个阶段的代表人物,著作,主张,提出的背景和评价。
第二阶段:专题讲解
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给学员总结常考的专题,进行深化和凝练,以专题为突破口夯实并灵活运用理论知识。
第三阶段:热点和出题人的论文
对出题老师的研究重点,最新论文成果和上课的笔记课件进行讲解。对本专业时政热点话题进行分析。
第四阶段:历年真题讲解
对历年真题进行最深入的剖析,分析真题来源、真题难度,总结各题型的解题思路、答题方法和技巧。全面提升学员的答题能力,把前面几个阶段掌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分数。
第五阶段:模拟练习及押题
就最新的理论前沿和学科热点结合现实的热点进行拔高应用性讲解。教会考生怎么破题,怎么安排结构,怎么突出创新点等答题技巧。
考博专业课复习心得
考博复习是一个具体的系统性的工作,有很多的考生都向我征求过考博专业课方面的复习意见。可能对于不同的考生来说,在考前复习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都有所不同。有的考生认为,考前随便看看书就行了,而有的考生则认为需要花费三到六个月乃至更长的时间...
首先,史老师并不否认只花费较少的时间就能考上一所很不错的学校确实存在这样的可能性,而且这种情况史老师身边也常有发生。
但是,对于广大考生来说,也许我们的记忆力、领悟能力并不出众,学习,毕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史老师更倾向于努力在尽可能多的时间内,系统地、最大效率地复习专业课。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你对所考专业的理解力,使得自己能够真正达到融会贯通。
因为毕竟专业课中所涉及的面知识是很容易理解和记忆的,但是如果要是把书中所体现的知识融会贯通、从内在联系上,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挖掘(这种深挖掘的方法非常有助于提高考试时答题的深度,并且在日后的科研工作中,这种融会贯通的研究习惯也将令你非常受用),这不是简单的记忆力好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如果再能找个经验、有能力的人带带你,肯定要轻松很多。
有些考生担心战线拉的太长了会使得自己变得麻木,思想上有所懈怠,进而失去上进心~真的会这样吗?史老师以为,任何工作都是反复的、甚至是乏味的。即使在将来踏入工作岗位,反反复复的工作状态也可能会使得自己麻木到失去上进的动力~但,史老师要说的是,如果短短几个月的专业课复习就能使你疲惫、麻木到丧失信心,那么显然,你并不适合读博和做科研。
考博复习,如同做科研~没有一条康庄大道,也没有完全可复制的成功之路,每一个科研成功者都是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遇到无数的黑暗险阻,在黑暗中不断摸索。这种黑暗中的摸索状态往往是人所不能适应的,因为人只适应在光明中行走。没有方向感,没有道路,每一步都充满了不确定性,这种面对种种不确定性的心理状态无疑是最令人煎熬的。也只有咬紧牙关,穷尽各种智慧,付出艰辛的努力,坚持挺过这段黑暗的旅途,最终才会等到光明的到来。如同马克思所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虽然每年院校的出题大纲可能会有所变化,但是就总体来说肯定变化不会太大。因此,院校历年的考博真题对于大家来说就具有相当大的参考价值。所以,考生在整个复习工作中,仔细研读院校指定参考书目的同时也要注意搜集往年的考博真题。
●除反复演练院校历年真题外,平时多涉猎一些理论专著和学术论文会帮助我们了解本学科的理论框架,更加熟悉我们即将进入的研究领域,同时也能够提高我们对行业的兴趣。而学术论文最好是找目标院校老师发表过的论文,了解一下他们的研究方向,也为复试打下一个好基础。
●综上所述,在整个复习备考阶段,院校内部的考博信息及方向就显得尤为重要。史老师在此温馨提示各位准备报考北京大学的 考生,若你有院校内部的资源,最好还是赶紧利用起来。若你没有这方面的渠道和资源,便可以跟史老师取得联系~兵家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明确了整个复习工作的方向,获取了准确无误的情报,方能事半功倍。反之,事倍功半不说,你头悬梁锥刺股呕心沥血一整年,末了还成了横杠底下的分母。考博路上,史老师为你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