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丽君 淡淡幽情,剪不断,理还乱的家国情怀。
(一)剪不断、理还乱
灵魂歌者邓丽君出过一张全有宋词构成的专辑《淡淡幽情》,实际上,除开这张专辑之外,邓丽君在传唱中华诗词方面颇有建树,譬如有琼瑶根据《诗经》改编的《在水一方》,有陈蝶衣改编唐诗的《人面桃花》,也有改编现代诗人徐志摩的《海韵》。在邓丽君仙逝二十周年之际,歌手王菲致敬她的偶像邓丽君,隔空对唱诗人李白的《清平调》,把邓丽君生前未能完成的这首歌续完整发表。
而专辑《淡淡幽情》却是把弘扬中华古诗词的理念发挥到极致,十二首歌全部来自宋词,她非常自信地说“邀请到作词家,都是千古年来最得意的顶尖高手。”确实是如她所说,看看这填词人的名单,有李煜、苏东坡、欧阳修、秦少游、柳永、辛弃疾等,这些都是名垂青史的人物,邓丽君能够隔空跟这些前辈合作,实在是中华文化的又一传奇。
这专辑由邓丽君本人亲自主张,邀请到港台最顶尖的作曲家、编曲家,前后历时近三年,最终才完成发表。其内容有唱爱情的、亲情的(譬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更有家国的,其中来自于南唐后主李煜的作品就有三首,在我看来,这剪不断理还乱的家国情更是邓丽君制作此专辑的动力。
(二)梦里不知身是客
淡淡幽情选了李煜三首词,分别是《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和《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歌名也重新起了名字,分别叫《独上西楼》《几多愁》和《胭脂泪》。都是李煜灭国被俘,成为宋朝臣子之后的作品,词中道尽沧桑、亡国之痛与无奈。
李煜,南唐后主,五代十国的时候,诸侯割据,北方混战时期,偏南江南的南唐还能苟延残喘,宋太祖赵匡胤发出“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感慨并且制定先南后北的战略后,南唐的命运注定被吞灭,若此时即便南唐是一位有为之君也难以支撑,何况此时的南唐国主是李煜,一个艺术家、诗人。艺术家的天性是不适合玩政治的,然而,李煜却不得不接过父亲留下的江山,最终担了亡国之君的罪名。
江南富庶,金陵纸醉金迷,最适合李煜这种诗人不过了。他还是南唐国主的时候,也喜欢填词,不过都是宫廷生活居多,与入宋后形成巨大反差。如若他没有亡国,他后来这些词也不会有,所以,亡国让他受尽屈辱,同时却激发他在艺术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成为词坛伟大的诗人。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故国往事固然好,有大小周后陪着弹琴、唱歌、跳舞,李煜这种精通音律的艺术家能够无忧无虑进行玩乐,实则人间天堂,其实,在开封也能够玩耍音乐,只是沦为阶下囚了,金陵不堪回首。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历来,这些雕栏玉砌都会在的,毕竟不是所有的胜利者都像项羽,项羽对待阿房宫是一把火,而且项羽对待投降的秦王子婴的态度是“你必须死”,相比之下,赵匡胤对李煜是留其名,却进行精神的折磨,封他一个违命侯,这种带有侮辱性的爵位名对没有勇气殉国的李煜来说,却是必须承受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也由此激发他各种灵感进行创作,让他这个政治失败的人有机会名垂千史。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南唐已经不再,可是胆敢说“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的,诗人真是一颗赤子之心,思念家国的情怀不仅要表现出来,还写出来!然而这个环境要生存下去,可能需要学习刘禅那样乐不思蜀,李煜却是“梦里不知身是客”,好吧,对宋朝是那么的不认可,赵光义可不是赵匡胤那么仁慈了,终于给李煜一杯毒酒,那个没勇气殉国的亡国之君并没有多活很多年,可是入宋受辱后,却在词坛成为一代宗师。
(三)问君能有几多愁
邓丽君出生在台湾的军人家庭,父亲曾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儿时常在军营的乐队中演出,从小耳目濡染,家国观念深刻。小小年纪在台湾唱红后,发展到香港及东南亚,后来被日本星探挖掘,考虑到日本音乐处在亚洲最先进的地位,她努力说服了父亲,放弃香港那作为一个当红歌星的身份,70年代初前往东瀛以一个新人的姿态去学习并求歌唱事业发展。
很快以一首《空港》唱红东瀛,并且在日本开了个人演唱会,还把个人演唱会这种模式带回香港,引领着华人流行音乐。同时,这期间也灌录许多华语唱片,诸如《小城故事》《海韵》《月亮代表我的心》等代表作也是这个时间段所灌录。
1979年,邓丽君事业到了重要转折点。这一年发生了所谓的“护照风波”,事情的缘由是入境日本的时候使用了印尼护照,护照是真的,只是她由港台入日本这个过程中手续比较复杂,当时情急之中使用印尼护照,后被日方发现,日本是一个法治社会,不管你是否明星,都按照规矩办事(这点也是日本能够强大的主要原因),于是邓丽君被日本驱逐出境。
而1979年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年份,美国考虑到联合大国以对付苏联,决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而这样就必须舍弃占据台湾的中华民国政权。大势所趋,台湾有一种被丢弃的感觉,在国际上成了政治孤儿。岛内民众意志低沉(侯D健那首《龙的传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当邓丽君在日本出现“护照风波”后,台湾媒体不分青红皂白,一片骂声,上纲上线地对邓丽君进行批判。
于是,被误会的邓丽君选择到美国去,去完成那之前被耽搁的学业。
然而,不管走到哪里,她始终铭记自己是炎黄子孙,在李煜的词中,她竟产生巨大的共鸣。李煜那个不能归家的人啊,日夜思念着故国,如今她邓丽君不也是吗?
她的家在哪里?在大陆?那里她回不去,在台湾?那里更是回不去,作为一名歌手,她一直像流浪者般,到处漂泊不定,港台、新马泰、越南印尼、日本、美国等地来回奔波,如今她的祖国都抛弃她了,无限情怀,让她酝酿着要传唱李煜的想法。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老天终究会眷顾有爱的人,不,这不是老天眷顾,那是邓丽君天使般的歌声本身的魅力——她的歌曲在大陆迅速传开了,她大概自己也不知道,她在改变着大陆同胞的命运——改变那些天天谈“革?命”喊口号的风气,带来新的思想空气——柔美甜蜜、温暖人的歌声。
邓丽君的歌声犹如春风一般,吹进大陆同胞的心里面,那些年被“革?命”冲昏头脑的人终于发现,世界上还有这么美的声音,世界上原来还有“情”,人性的善良一面又被召唤回来了。
这种强有力的号召力让台湾官方认识到邓丽君的力量,一百八十度的转弯,时任台湾省省长的宋楚瑜亲自接邓丽君回来,于是邓丽君的事业又重新开启,这时候她决心要制作《淡淡幽情》,历史两年多,这专辑在1983年终于面世。她在海外的日子,与李煜这种家国情怀的共鸣促使了她制作这张前无来者的专辑,也在中华文化传播史上留下自己光辉的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