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以“文”而塑,以“旅”而兴

2023-06-26 16:46 作者:县城小玥仙  | 我要投稿

 近年来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乡村文化兴盛,更多从传统乡村流入城市转变为城市流出乡村的模式。各地方因地制宜,通过挖掘当地优秀民俗,农耕和节庆文化塑造景区和特色村庄建设,以此为载体,让乡村因艺术的融入而焕发生机,助推乡村振兴。

 以艺塑造的柔美,以文塑造的雄壮。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各地方有各自的特色。江南小镇的气韵和高原雪山的雄伟,一直令人向往。江南的气韵散发在“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在“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优美,是苏轼诗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神韵,而西藏的雄伟是“原始森林苍郁翠,高原草甸百花鲜”的壮美;是“巍峨奇美,直入上苍穹”的雄伟;是“降魔效国雄天下,格萨尔王铭古今”的神秘;是“禅灯香火千秋盛,传递人间美善真”的淳朴;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馈赠,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的新时代理念。

以艺促兴的目标,以文塑旅的方法。工匠精神的创造活动应当和现实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江南绿水青山与人文景观相遇,铸造了江南小镇,在这优美的环境中与千古文人墨客相遇,是跨越时空的对话,在这聚集着四面八方的游客,使幽静的古镇多了份热闹,“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文化牵连。同样征服雄伟高山的登顶者,除了自然风光以外,西藏的历史文化、名俗文化、宗教文化、精神文化更吸引游客关注,拥有“此生必驾318”“世界屋脊、神奇西藏、千山之宗、万水之源、大美西藏、心灵之旅”等是文旅结合的目标也是方法。

以艺开拓的坚定,以文发展的坚持。创新思维,独步天下。从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到佚名的“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蚕丝代表着人与人之间不间断的情感和寄托。蚕丝作为文化的载体,通过文化和商业化,传播桑蚕文化,当地企业坚定勇敢走向世界。同样西藏的宗教文化,名俗文化,历史文化和精神文化集聚于某一载体,通过丝绸之路传播者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和优秀传统精神,文化工作者应该坚持不懈挖掘中国特色文化和继承前辈们的红色基因,发扬光大、自信自强、坚定文化自信,做一个宣传维护传承的中华儿女。


以“文”而塑,以“旅”而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