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阴山岩画:见证游牧文明的“千里画廊”

2023-01-28 20:41 作者:学历史的猫  | 我要投稿

1980年 1月28日,“阴山岩画”被发现。 阴山岩画历经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从秦汉至近代,延续数千年,是北方各游牧民族在不同历史阶段共同制作的绵长画卷。 鼎盛期在文字产生之前,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始的青铜时代,以匈奴建国之前的岩画数量最多,艺术最精美。 到公元7至8世纪突厥时代,岩画风格走向抽象化,由表现外形到表现内在精神。党项、蒙古时代,进入岩画的尾声,岩画很少,只是对前代岩画的模拟。 阴山岩画采用凿刻方法,把图像敲凿或磨刻在黑色的火成岩和带沙性的砂岩上。岩画平面造型只有两度空间,即上下和左右,不考虑前后、大小的透视关系,使得岩画画风古朴传神,精湛夸张。阴山为古游牧狩猎地区,岩画反映猎牧人的生活面貌和宗教观念。岩画的创造者属匈奴、敕勒、突厥、党项、蒙古等原始部落民族,不仅反映牧人、猎人的思维,而且有北方游牧民族萨满教特有的符号、徽号(含意多不可考),还有各种野兽、家畜、狩猎、骑马等舞蹈。 部族征战、天神地衹、祖先神像、黥面文身、日月星辰、数量符号、民族文字、车轮车辆、手脚蹄印和穹庐毡帐莫不尽有(盖山林著《阴山岩画》)。阴山岩画中数量多、凿刻精的是动物——羊、狼、鹿、狗、兔、鹰、牛、鸵鸟等,多出现在企求收获、反映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的庆祝捕猎成功的巫术活动的岩画里。神像、精灵、半人半兽之神大量存在,岩画中有人兽面混合图,形象诡谲,变化无穷。类人面纹只是一个头形,光头无饰,或留长发辫,或头戴羽毛、鹿角,这些都是阴山民族先人心目中的神灵。 阴山著名的拜日岩画是对太阳神的崇拜,人面太阳是人、物合一的先民们心灵写照,面部有眼、鼻、口,头顶轮廓外有一道道光芒,应是“太阳的光冠”。这样的形象,使神像高居星辰之上,具有无上的威严,同时也具人的喜怒哀乐,是神性与人性的完美结合。

阴山岩画:见证游牧文明的“千里画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