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生活污水治理规划及特点
污水处理是一项生态文明建设,它被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立健全生态制度,深入实施污水防治。切实为人民的切身利益着想,落实到行动上,也是增强群众幸福感的必备条件。
污水处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事关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为了进一步提升污水处理能力,提升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增进人民群众切实利益。
改善了人居环境、不断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营造了环境优美、生态舒适、宜居宜游的高品质空间环境。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生态环境更美好。
在广大的农村里,每家每户都会产生并排放不少的污水,比如做饭,洗衣,卫生间等。它的特点是,农村的人口分布没有城市密集,大部分是没有污水排放管网的。其次,农村排放的污水,浓度比较低,但变化是很大的。并不像工业或城市,排放力度大。农村生活排放的废水,性质差别不大,基本上不会保护重金属或有毒物质。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也有部分排放的水质中,包含了农药,化肥等;含有一定量的氮磷,水质波动大,可生化性比较强。
不同的时段,排放的水质是有区别的。厕所排放的污水,水质是比较差的,但是可进入粪池,作为肥料。总体上来说,农村的生活污水,排放量不大。由于居住分散,相对距离比较远,排水的高峰和低谷明显,变化幅度大,甚至会出现断流的情况。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的,其主要处理手段是采用目前成熟的生化处理技术:接触氧化法。该设备共有五部分组成:
1.水解酸化池
2. 二级接触氧化池
3.沉淀池
4.污泥好氧消化池
5.中间水(消毒)池。
经过负压泵收集,并排放到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中。经过处理之后的水质,达到规定的标准。也可以用这些水来浇灌农田,防止因为过于干旱,而不能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动,并不是停留在口号上,落实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污水处理,是民生问题,更是保护环境,尊重自然的措施。百姓事,无小事,排污管理,建设新农村的第一步。
1、一级标准的A标准:是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作为回用水的基本要求。当污水处理厂出水引入稀释能力较小的河湖作为城镇景观用水和一般回用水等用途时,执行一级标准的A标准。
2、一级标准的B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GB3838地表水Ⅲ类功能水域(划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执行一级标准的B标准。
3、二级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GB3838地表水Ⅳ、Ⅴ类功能水执行二级标准。
4、三级标准:非重点控制流域和非水源保护区的建制镇的污水处理厂,根据当地经济条件和水污染控制要求,采用一级强化处理工艺时,执行三级标准。但必须预留二级处理设施的位置,分期达到二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