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我还持一个问号
“元宇宙”的概念最早出现在著名科幻大师尼尔·斯蒂芬的科幻小说《雪崩》中,指在一个脱胎于现实并始终在线的平行世界中,人类可以以虚拟化身的形式自由生活。元宇宙从本质上讲,可以说是从现有的四维世界走向五维乃至更高维度的过程,目前而言,元宇宙也可被称为后设宇宙、形上宇宙、元界、超感空间,被用来描绘一个未来持久化和去中心化的在线三维虚拟环境,人类可以通过虚拟实境眼镜、扩增实境眼镜、手机、个人电脑和电子游戏机进入人造的虚拟世界。但截至目前,业内并未对元宇宙形成统一定义,值得一提的是,元宇宙在推动电脑游戏、商业、教育、零售和房地产变革的同时,其最终结果仍然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今年以来,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在元宇宙相关领域投资加码,构建自己的元宇宙网络。不仅仅是国内的腾讯、字节试图搭上元宇宙的快车,全球知名社交媒体Facebook更是直接宣布改名Meta,以示押注元宇宙的决心。“元宇宙”这个起源于科幻小说的概念,一跃成为各大资本市场的宠儿,无论是于2021年3月在纽交所上市的游戏公司Roblox,音乐行业关于虚拟演出虚拟偶像的尝试,还是在A股中飘红的相关概念股,都似乎在表面,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相融合的元宇宙正被互联网产业列为突破瓶颈的新路径。
理想的元宇宙可以虚实交融,非常方便地把我们真实的世界镜像到虚拟世界里面,也可以把虚拟世界里面产生的收益反哺回到现实世界,并且具备一个很好的经济系统和开放的内容系统。究其实质,就是让一个人有一个构建的与现实平行的虚拟世界,而这一切的基础需要建立在虚拟现实技术之上,摆脱手机、电脑或各种屏幕的束缚,直接投射于人眼,如果能跳出键盘、鼠标之类的人机对话而直接体感化,则沉浸感更强。5G是元宇宙的通信基础,云计算是元宇宙的算力基础,两者可支撑大规模用户同时在线,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和帧率,满足用户的沉浸式体验;区块链是元宇宙的认证机制,使得元宇宙中的价值归属、流通、变现和虚拟身份的认证成为可能。这是由于我们已经具备了一些技术的基础,“元宇宙”才会再次进入资本大牛的视线。然而,现实中尚无任何一种产品可以达到“元宇宙”最终的效果,因此“元宇宙”只能走在“正在实现”的路上,就普通人而言,达到那样的效果似乎遥遥无期。但在资本市场巨头眼中,走向看似科幻的元宇宙,实际上是踏上一条掘金之路。
然而,互联网产业本身就是依靠一代代开发者大开脑洞,用自己的创意和匠心去构筑一个可互动、能参与、可迭代、能共建的平行世界,而这是否需要“元宇宙”的概念来增加受众的沉浸感,仍然未知。但有梦想总是好的,即便它很遥远,听起来似乎很光明。尽管元宇宙概念相关产品尚处于概念或研发阶段,但二级市场已经开始“捞金” ,11月以来,中国已有11家涉及元宇宙概念的公司,被证券交易所下发关注函或监管函。当下,元宇宙正值风口,身处其中的人,是迎风而上,是盆满钵满还是一地鸡毛,我们还需要持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