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3.22虚无

2023-03-22 15:50 作者:掬水月在手2009  | 我要投稿

马克•吐温刻薄地说:当你发现自己站在了大多数人一边,你就该停下来反思了。因为,人都会本能地逃避孤独,就像《乌合之众》里那段经典的文字:群众并非总是能理性思考的。独处让人保持清醒,但一个人常年累月地独处,是难以忍受的。一个人常年累月地,没有任何人认同他的话,也是相当难熬的,甚至更甚于前者。

博尔赫斯曾在小说里写:“我一连好几天没有找到水,毒辣的太阳,乾渴和对乾渴的恐惧使日子长得难以忍受。”

这个句子为甚么令人赞叹,就是因为在“乾渴”的后面,博尔赫斯告诉我们,还有更可怕的“对乾渴的恐惧”。

孤独本身并不可怕,它并不会杀死我们,杀死我们的,是我们对孤独的恐惧。

因此,如果意志不够坚定,我们很容易迫不及待地,走向“多数人”。

试想,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你呼我应,山呼海啸,虽然不高明,但是多安全,多保险,多轻巧,多温暖啊……

这种庞大的“我们”,会带给你一种幻觉:你不是一个人,你有一群伙伴。

这多么令人有归属感!

记得阅读《狂热分子》时,感觉埃里克·霍弗从头到尾,都在说一句话:热衷群众运动的,酷爱扎堆的,都是失意者。

并且,他的狂热程度,与他的失意程度成正比。

越落魄,越失败,越一无是处,越容易投身于洪流,从事某种“正义”的伟业。

当我们个人的利益与前途,看来不值得我们为之活下去时,我们就会迫切需要为别的事物而活。

因此,未庄参加革命的,是怂到极致的阿Q。

喊打喊杀声最响亮的,往往是最失败的人。比如《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的妇女们。

但王小波说:追求智慧的路上还有人在走,想到这一点,我就很高兴……

让辱骂沉下去,让信念照亮你,然后带领自己,坚定地,走在理性而自由的道理上。

就像刘瑜说的,一个人就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

这,或许是从虚无中寻找意义的惟一方式。


3.22虚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