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面试前必须要知道的几点
公务员面试和事业单位面试大部分以结构化的形式进行面试,什么是结构化?很简单,根据报考岗位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出题,测查应试者的能力水平。包括岗位和工作认知、自我认知、人际沟通和协调能力、应对突发问题的能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近几年的各地考试中,又集中性考察了沟通解决问题的主动性、服务意识与技巧等。伴随着命题趋势的变化,面试的难度也在提升。在一些竞争比较激烈的地方,依靠模版想在结构化面试中脱颖而出比较难。所以,在备考之前,必须全面了解结构化面试,找到正确的备考方法。
第一,面试是说出来的。
我上了12年公考面试课,在面试课堂上,最初学习面试的时候,有很多同学习惯性先写一篇答案,然后把文字版的答案说出来。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稳妥的做法,但不是高效的。一方面,面试时间非常紧张,在日常备考要训练自己的瞬时思维;另一方面,考官不喜欢按照稿子念答案的人。正确的备考方法是不停的说,每一道题都让自己说一说。一般情况下,想的快,语言的组织是慢一拍的。面试的备考通俗的讲,是在训练自己的嘴巴和大脑同步输出的能力。如果日常备考习惯性写稿子,在面试考场会养成写稿子的习惯,弊大于利。所以,日常面试训练备考,一定要多说,不要怕说错,你不说出来,永远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第二,面试是向考官展示最适合工作岗位的自己。
在面试学习中,有很多同学会习惯性展示一个优秀的自己,几近完美。这个不是错,但往往这样的展示会事倍功半。有同学会发现,自己身边的某个人,不是很优秀,但最后上岸了,某个很优秀的人却没有上岸。为什么呢?答案就是那个看上去不优秀的人在考官眼中,可能是岗位最合适的人。所以说,面试不是要把自己打造的很优秀,而是把自己打造成岗位最合适的人。那岗位最合适的人长什么样呢?思维、解决问题的方式、形象上高度契合的就是最合适的。每一段时间内,官方都有自己招录人才的目标,比如听话的人、能扛事的人、会办事的人、懂创新的人等等。考生在面试答题的时候,要侧重体现自己这些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需要我们了解公务员日常的思维模式、看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式等。所以,建议大家在备考的时候,多看能体现这些东西的新闻,而不是背模版。
第三,面试是能力的测查,能力的养成无法速成。
当下是一个速成的时代,什么都要速成。但是面试的能力不能够速成。在准备面试的过程中,一定要记得尽早养思维养能力。近几年的面试出题和打分来看,尤其是在各地的省考中,开始越来越测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都是通过社会热点呈现。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从未了解,想依靠面试前的二三十天实现突破,对于大多数人是有难度的。所以,尽早准备,将面试的能力养成常态化推进,到进入面试时,才会迎来厚积薄发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