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裂鼓手》所引起的教育反思
不知道是第几次看《爆裂鼓手》了,每次看完它都会有很多的感慨,为什么我们的国家培养不出世界级的人才,我觉得,这里就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教育。
我们现在的教育可谓一团糟,因为法律规定学校里的老师不能体罚学生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打也不能打,骂也不能骂,连罚站也不能,罚跑步,打扫卫生也不行,这让老师怎么去管学生?没关系,既然不能来硬的,我们就只好来软的了,所以我们提倡鼓励教育,明明很差,烂得跟坨便便一样,我们也要昧着良心说很好。我们不断地表扬他们,不断地迷惑他们,不断地顺从着他们,以期他们会听话、懂事、认真读书。可事实总是与想法背道而驰,孰不知在这种溜须拍马中,学生们很容易产生自大的心理,而且还容易信心膨胀,认为自己非常牛,不可一世,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差的原因了,因为,他们从没有真正碰到过难题。
有些学生成绩差,考不到100分,只考了个20分,好,我们不能批评他,这样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这样会让家长不高兴。可是我们可以批评试卷太难,出得不合理,或者哪个题目超出了考试范围等等外在的因素,我们不会去直接批评学生。如果这样一归因,那么,下次,老师们就得把试卷的难度降低,结果分数一出来,学生一下子从20分变到了80分,当然很高兴。但实际水平,可能只有老师清楚(而我就是一名老师,所以我深知其中之苦)!

《爆裂鼓手》中弗莱彻讲了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他说,查理·帕克之所以为查理·帕克,那是因为他在面对挫折、困难时的坚韧与不舍。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坚持,他才会得到别人对他的肯定,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坚持,他才对自我严格要求,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坚持,《爆裂鼓手》才能让人看得热血沸腾。弗莱彻说,英语单词里最差的词语就是:“很好,干得不错!”我觉得也是,有时你明明表现一般般,不配得到别人的赞美,可为了安慰你,他们会说:”很好,不错哦。“然而,对于真正的理想追求者来说,这就是最大的绊脚石。所谓不疯魔,不成活,没有那种疯劲,没有那种钻劲,没有那种狠劲,我们就不能突破自我,不让人生达到一个新的颠峰。
你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潜力,千万不要淹没在别人的欣赏和夸奖里。虫蛹要经过痛苦的转变才能化茧成蝶,梅花要经过白雪的洗礼才能芳香四溢。我不提倡盲目的表扬,也不提倡尖锐的批评,我只希望我们的教育能平衡发展,不要走极端,如果老师连一点批评的权利都没有,这和绑住了他们的手脚有什么区别?

电影中讲的安德鲁和弗莱彻这对师生的故事,弗莱彻是个非常严厉的老师,在他的词典里面,从来就没有表扬一词,他总是非常严格地要求他的学生,总是从不同的角度和学生施加压力。安德鲁是个很上进的年轻人,他顶住了压力,但当他出了车祸后,我认为,这个老师实在是太变态了。后来弗莱彻被学校所免职,他又遇到了安德鲁,俩人不约而同地又聊到了音乐。电影最后的十多分钟是最精彩的部分,本来弗莱彻想要报仇,想让安德鲁在大众面前出丑,可谁知,安德鲁顶住了压力,并激发了他内在的潜能。看到安德鲁超常的发挥,弗莱彻情不自禁的开始为他打节拍,最后,安德鲁突破自我,化茧成蝶。那一刻,我知道,安德鲁是幸福的,弗莱彻更是幸福的,因为他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查理·帕克!

我想,一个老师,能教出优秀的学生,能让一个有潜力的人真正的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这种幸福就好比篮球里面的妙传,虽然得分的是你,但只要这中惊天的配合打出来了,你比得分的人会更幸福,更乐于助攻的,老师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