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宁箫语·第27期·风门·口风·口型·20200513
根宁箫语是我的日常随笔,当然,内容主要是关于乐器和音乐的。
口法的定义是:运用嘴唇、面部肌肉、下颚、咽喉等口部附近器官,积极有效参与箫演奏过程的方法,就是箫的演奏口法(《学箫镜铨》,2017)。
该定义与西方笛类教材中“Embouchure(一般译为运唇法)”的概念相对应——覆盖了与演奏相关的所有口部要素,力求以整体观念来统摄演奏技术中除气法、指法、舌法之外的,以运唇法为核心的一组技术,力求避免常见的望文生义式误会,成为更准确有效的技术话语。
事实上,存在着“风门、口风、口型”等不同的“类口法”概念。在演奏者的日常交流中,这些名词的含义模糊,且经常混用。试简单厘清如下:
l 风门。对风门的理解还算相对统一,风门是气息离开口部时所经过的,由上下唇围成的出口。
l 口风。有把口风定义为口部吹出的空气柱(air jet),也写作“口锋”;还有直接当成风门同义词使用的。
l 口型。这个词更接近于“口法”的整体概念,但字面上强调了“型”,容易诱发外观方面的联想和理解,缺少了对口腔内部、喉部、鼻腔等关键部位的关照。
可以说,风门,口风(或称喷气柱),或口型,其实质含义都是口法的一个部位或一个侧面,且这些词的含义彼此有所交叉。比如,风门可看做是口型的一部分,等。我们在进行教学或交流时,应认识到,“口法”是内涵丰富完整的技术概念,至少包括了:
l 风门形成技术。如内唇风门的形成技术;
l 风门控制技术。见《根宁箫语·第26期·松口风?·20200512》等文章;
l 舌头配合技术。如,除施展技巧之外,舌头一般应处于平伏状态;
l 口腔内部、咽喉、鼻腔的畅通、打开与调整。如,一般情况下,上下牙齿之间应保持适当距离。
当我们说“风门”、“口风”或“口型”的时候,要注意到,这些概念分别只是口法技术中的某个部位或侧面,并不能涵盖口法的全部——应认识到,以整体观念去进行口法的学习和训练,是更加有效的。
影落空阶初月冷,香生别院晚风微……

学箫请看 → 根宁说箫视频教程1-6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