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刘宋风云 第三十一章 改革与挑战并存

2022-08-16 22:10 作者:浅蓝色的幻想  | 我要投稿

刘义宣的失败让大家意识到:其一,刘骏现在是帝位的毫无疑义的拥有者,去挑战他是不明智的;其二,有了刘义宣的造反经历,皇上一定会对于皇族大加提防,我们这些地方官的日子估计也好不到那里去。

刘骏的确要对于行政结构进行一系列的调整。毕竟目前能反抗他的也只有宗室亲王。叛乱依靠的是什么?是人力与物力。刘骏仔细盘算一下,自晋末以来,桓玄、司马休之、刘义康、刘义宣,甚至包括他自己,能起兵或搞反叛,是因为地理位置上在……

在荆州与江州!

没错,当初晋室南迁的时候,以扬州为首都地区,粮食供给全靠扬州出产;而荆州、江州的江陵与寻阳是军事重镇,朝廷的军队大多驻扎在这两州,并且派的是最会打仗的将军管辖。三州的人口加起来共占江南的一半!

谁要是在这里搞反叛,不成功就是他自己个人素质不行了。

刘骏对这种情况十分厌恶。他觉得这三州太大了,国土面积占一半,人口占一半,当然要把它们拆开来!于是在孝建元年(454)六月十八日,他下令分出扬州浙东五郡,设立东扬州,州治在会稽;分出荆、湘、江、豫四州的八个郡,设立郢州,州治在江夏。而之前的南蛮校尉一职撤销,原有机构迁回建康。

刘骏在这之后又对州郡进行了大大小小的调整,达到了自己满意的结果,这个结果从正面上来看是减少了地方反叛的风险,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发展;不好的地方则是这州郡多了,行政机构就得多设,这样一来,官府的开支又增加了许多。

刘骏对此不以为意,继续着他的下一次改革。

刘骏想了想,既然与自己稍远的藩王会有反叛之心,那么我把他们换成自己的儿子不都行了吗?于是,刘宋史上的第二波幼子出镇的风潮拉开,而这一次,刘骏的儿子年龄普遍都比刘裕时期的那次要小。有的甚至只有两三岁就到外边当藩王了。

自己的儿子年龄小,在地方上又不能管事,因而就要有人去协助。这种人就叫做典签。依照那时的制度:州府内部行政,都要以书札来据实记载所办的事务,因此设立了典签一职。因为这次出镇的皇子平均年龄都很小,典签大多委任于其所亲近的人,故而典签的权力开始了膨胀。

到了后来,就连是年长的藩王或者是非皇族的人出任刺史,典签也按着原来的习惯左右政令,掌握政要,与刺史形成了相互争权的局面。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孝建三年(456)刘骏任命宗悫为豫州刺史,同时临安人吴喜当典签。结果宗悫的一些行政措施常常遭到吴喜的反对。宗悫大怒:“我年纪将近六十了,为国家效命,这才得到了斗大的一个州,我不能让典签在这边一直无理地指手画脚!”

说完他就想要辞职,吴喜慌了,连给他磕了几个头才换来了他继续留任的保证。

典签的专权可见一斑,到了后来,这些典签们渐渐控制了一个地方的大权,那些幼小的藩王只能受他摆布了。这在后来确实引起了不小的麻烦。

 

可是我们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刘骏在自己看来这些措施都是利大于弊的,而从我们看来却有不小的隐患,这是因为我们站得更高,因而才看得更远。刘骏当时的初衷只是要防范宗室过强,所以才实施了这样的改革,至于后面没有及时调整,则是他本人的过失了。

话说回来,刘骏对国家有益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做。比如说改良币制这件事情,还是对国家有所好处的。

当初在元嘉年间,官方铸造了四铢钱,轮廓、式样都与五铢钱相同,铸造的成本与币值相等,所以民间盗铸的事情不常发生。但是到了孝建年间,官方又发行了孝建四铢,这比元嘉年间的四铢钱要劣质的多内外规格都不整齐。

于是民间就掀起了盗铸钱的浪潮,大家纷纷绞尽脑汁来盗铸钱币。有的人无视他人的生命安全,在钱中掺杂了锡与铅(铅是有毒金属),在他人生命无法保证的同时,也让钱的质量无法保证——一摔就碎,一用力就掰成两半;还有的人瞄准了元嘉四铢钱,把它们劈成薄铜片子,有时五枚假钱叠在一起都没有正品厚。

市场上自然是鸡飞狗跳。地方官吏对此事也是屡禁不止,每年被牵涉处死或免职的事件更是家常便饭。朝廷对于这种物价腾飞的现状深感忧虑。于是在孝建二年(455)下诏:太小或轮廓不整齐的钱不能使用。

这样一刀切下去,民众口袋子里的钱就所剩无几了,又开始抗议。

沈庆之提议说:“应当让人民去铸钱,郡县设立钱署,愿意铸钱的人家都住在署内,规定一定的标准,以淘汰不合格的人员。刚刚禁止流通的钱币,可以在短时间内流通,此后逐步替代成为今年以后铸的钱币。同时只要严厉追查盗铸,这样财政就会好解了。”

这样的提议引起了丹扬尹颜峻的反驳。他认为:“五铢钱的轻重,在汉代就制定好了,魏晋以后没有发生改变。如果现在物品与货币的价值发生了失调,就会有更多的人铤而走险、弄虚作假。现在说让禁止流通的钱币重新流通,却任由民间来铸造货币。这样肯定不可以断绝盗铸的事情,人民为了追求利益,作假的事情更是会屡禁不止,私铸与剪断钱币的事情就会更加猖狂。几年之间,官铸的四铢钱就将化为薄铜片子或铜粉了。现在新的禁令刚刚下达,虽然一时有点小问题,但不久就会解决,不足以让圣上忧虑。只是国家库存空虚,才最值得忧虑,我看来应当开源节流,才是真正使国家富足的办法。”

刘骏这才放下了让民间铸钱的疯狂念头。

不久之后,民间又流传说:“朝廷应该要发行面值更小的二铢钱才更好。”

颜峻再次站出来表示反对:“我认为实行面值更小的货币,对于官方的财政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助长民间的盗铸风气,一时间难以禁止。人民苦于大钱改小,必然又会引发新的骚动。这样做的结果是不会让人民或国家富起来的。”

于是,二铢钱的方案也被打消。刘骏依然坚持自己的禁令,同时发行高质量的新钱。一年以后,假币大大减少,市场风气有所改善,算是对于国家经济的增长有所好处。

 

另一件事,叫做土断。

其实这件事说起来,应当叫做“土断+反垄断+检籍”三件套。

元嘉末年以来,南渡的侨民流落在长江以北各州郡。这些人不注册户籍,不交赋税,不定居劳作,反而占山为王,成为严重的社会危险分子,具有极大的隐患。另一帮人不当土匪,反而依附于世家大族,为门阀大族工作。同样,这群人劳作产生的利益是为世家大族所有,朝廷是一分钱都收不到的。

刘骏对此感到不满,便下令将那些安置侨民的侨州、侨郡(只有一个名字,而没有实际管辖范围的一块地方)全部撤销,将这些流民与土著都注册户籍,迁到有实际土地的郡县上,并且向他们统一征收赋税。

同样接受检籍与土断的还有临近京城的南徐州。在孝建元年,刘骏“始课南徐州侨民租”。这有什么意义呢?他宣告了自从东晋末年的“义熙土断”以来,京口所在的南徐州侨民免租的特权被正式取消了。自从东晋以来,南徐州就是北来的侨民最集中的地方,据统计结果看,在孝建年间,南徐州侨民已经超过了22万户,这些人不交税,基本上成为了京口豪强的附庸。

当年刘裕搞“义熙土断”的时候,由于京口是北府军所在,而有功的武将大多居住在这里,所以南徐州始终不再刘宋土段和清查户籍的范围之内。如今刘骏将南徐州纳入了朝廷的土断与清查户籍的范围之内,这不仅增加了国家的编户,增长了财政的收入,也沉重地打击了世家大族。

刘骏继续推进,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检籍政策。他要求严厉要求不得官商勾结,如果被发现有世家大族与商人连姻的情况,就会被废为庶人。在后来,因为这种现象难以断绝,刘骏更是动用的酷刑,发现一人,杀掉一人。

除了这点外,刘裕还颁布了“占山格”,全面限制世家大族兼并土地。

宋文帝元嘉中后期以来,社会逐渐安定,经济生产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豪强大族大肆兼并、占山霸林,不允许普通百姓进入山泽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刘骏对此还是下令禁止。

可是这事儿也不同于检籍的政策。检籍的时候还有人可以抓,但是对于一片山泽来说,你有没有占全凭一张嘴,我说没占就没占,朝廷官员也对这些世家大族没有办法。

在这样的情况下,“占山格”应运而生。它规定:官僚贵族以及百姓可以按自己的等级高低占有山泽,但是需要将所占的山泽数目登记到朝廷的名下,以便按数量征收赋税。同时,若有违反和超过限额的,一律治罪。

这样一来,私人合法取得山林产权之后,山林就开放了出来,从此形成了产权国有和私有并存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同时也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开发。

 

咱们把视线往外挪一点,就会发现在刘骏如火如荼的对内改革的时候,北方发生了一件“小事”。

说是小事,因为这对于刘骏来说无足挂齿,根本不用他去操烦什么;但是它又不小,因为这是刘骏在位期间唯一一次对外军事行动。

军事行动的目标是北魏,两边在山东的清水边干了一架。

挑起事来的是刘宋一方,大明二年(458)的十月底,积射将军殷孝祖在清水河边修了两座城池。

修了两座城而已,干嘛要掐架呢?事实上,我们看起来没都没多大关系,在北魏的眼里可是过分,实在是太过分了。

翻开地图可以看,到清水河已经很靠近宋魏两国的边界了,殷孝祖在这里筑城,已经不是加强边境防御的措施了,它分明就是在北魏的眼皮子底下往北魏的肉里扎钉子!以此为跳板可以攻击北魏河南河北的郡县,实在是过分至极了!

北魏大怒,具体的人是镇西将军封敕文。他听说刘宋在国境线上违章搭建,马上带着人马来这边拆违章建筑,刘宋那边离得最近的是清口守将傅乾爱。他也带人来与封敕文火拼,两边在清水河边展开对战。

最后封敕文输了,拆墙的还是打不过砌墙的。

封敕文很生气,就这么几个人,我大魏军队居然还打不过!他调转马头杀向了沙沟(地名)想要在那里突破,然后他就看见了一大批宋军。

刘宋这边的反应比北魏还快。傅乾爱一取胜,四面八方的援军就都赶到了,庞孟虬、苟恩达、江方兴、卜天生……总共四路援军!封敕文一头撞进沙沟,才知道这边居然有这么多人,只得弃军而逃,他的手下就没有这么幸运了。魏将窟瓌公等数人在交战中被宋军斩杀!

真的是太没面子了……封敕文脸上实在是挂不住,他找到镇西将军皮豹子,让他去帮助自己去刘宋干架。

皮豹子入侵刘宋,这次他没有选择老难缠的清口,而是直奔青州。他带了多少人呢?三万人。可惜这三万人仿佛并没有起到它应该起到的作用,皮豹子甚至比封敕文还惨,两边一交战,皮豹子被宋军给近身刺杀了!此后魏军一片大乱,开始向后撤退,宋军终于可以放开来去追击,把侵略者赶出了国境。

相信当宋军举着皮豹子的铠甲、槊等东西巡边的时候,魏军的大兵们一定是气得冒烟了,但气过也就气过,不敢再开战了。

清水之战的胜利,不在于收复了多少国土,也不在于斩杀了多少魏兵。而是宋军在第二次元家北伐之后取得的一次比较漂亮的胜利,这对于刘骏,对于刘宋无疑是有益的。

 

总而言之,刘骏即位期间,施行了一大堆的改革措施,对外打了不大不小的仗。这些事情无论好坏,都是刘骏对于当时社会现状的一种调整、与适应。无论将来会如何,刘宋按刘骏的道路继续走了下去。

毕竟,有谁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


刘宋风云 第三十一章 改革与挑战并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