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和国际音标,哪个更适合给中文注音?【文祖小t】
先在这里写一下可能有无法显示的字符吧。

久疏问候,这里是文祖小t。这什么奇怪开头啊
前三天写的是命题作文,今天不是命题,想谈一谈,拼音和国际音标,哪种更适合给中文标音。
之前出过写得不咋地的用国际音标给中文标音的文章。


那肯定是要有人问的。为什么要用国际音标给中文标音?我们不是已经有拼音了吗?而且国际音标不是给英文标音的吗?
首先,国际音标是用来给英语标音的这个想法,太片面了吧。人家叫“国际音标”,肯定得“国际”啊。所以,自然应该能标世界上所有语言的读音。英语中所用的国际音标其实只是国际音标中的一部分。事实上国际音标现在的确还做不到给所有语言标音,因为有时会出现争议。国际音标给中文标音的时候就有有争议的地方,举个例子就是舌尖元音。不过呢,现在用国际音标给中文标音的方案已经比较成熟了。
那么,已经有拼音了,为什么还要用国际音标?
不得不说,汉语拼音就是为普通话量身打造的。我国学者曾捣鼓出过不少罗马字或拉丁化方案,这之中拼音是最完善的。它可以说是完美解决了那些有所不完美方案的问题。
*也例举一个不完美方案,我们有时会看到的威妥玛式拼音法。
有一些有历史的名词,到现在英译还在使用威妥玛式拼法,比如:
Peking Opera 京剧
Peking University 北京大学
这两个词的Peking就是威妥玛式的“北京”。
还有:
Tsinghua University 清华大学
Tsingtao Brewery 青岛啤酒
等等等等。有一些人名的威妥玛拼法你现在也常常见到,有时间我们可以仔细说说威妥玛拼法。
拼音的事先说到这里,有时间还能说说为什么拼音最完善。
我们小学时都学过拼音,并且可以熟练使用拼音,这说明了拼音的简单易懂。这说明了拼音适合于教学。
可是,让我举个例子说说拼音的缺点。
现在ai十分发达,相信大家也是听过ai的声音的。有时会觉得,欸,为什么这么不流畅?因为如果仅仅按照拼音录下一个个音节的发音,这样是考虑不到音变的,所以连接起来不流畅。——人类就不是这么说话的。
还是举例子,但是用到严式音标:
棉袄 mián'ǎo
人们口语中是说[mi̯æ̃ːɑu]的。如果合成的是[mi̯ænʔɑu],那这肯定就不流畅啊。——音都对不上。
这语流音变,口语中就是这样产生的。拼音和宽式音标只是记一个理想的音位,并不是发了什么音就一点不差地记录下来。
如果你觉得有一点懵,就想,你画一个圆,不可能是标准的,但能做到人眼看上去是标准的。拼音标的音也如同完美的圆,你能画出的肯定不完美啊。音标,尤其是严式音标,就是把你的误差也记录下来。
差不多理解了吧。
那ai声音录制的时候,就要尽可能按照语流音变都录下来,才能尽可能流畅。
比如:
棉袄 mián'ǎo
棉服 miánfú
这两个棉实际上因为语流音变,读音是不完全一样的。用严式音标标记:
棉袄 [mi̯æ̃ː]
棉服 [mi̯æɱ]
如果ai的声音只录下了[mi̯æn]的话,几个音节串在一起肯定就不流畅。
所以,拼音记不了这么细致。
国际音标的好处之一就出来了。还有一个好处当然是其他语言也能用国际音标标,那么会国际音标的人好像也就可以直接用国际音标知晓中文的发音。而且,方言也能用国际音标,却不能用拼音,只能每种方言再拥有自己的拉丁化方案。
而且每种拉丁化方案的字母发音还都不太一样。
汉语拼音的e和日语罗马字的e发音就不一样。
如果都用国际音标,那就好了啊。我们能看出不同,也能知道哪里相同。
但是,国际音标的问题也就出来了。学习国际音标标中文,太费劲,比起拼音太费劲。拼音简单明了,国际音标则复杂。
你给不会外语的中国人讲,是拼音容易让他理解啊,还是国际音标?需要学习中文的,首先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
鲁迅先生说的就好——啊,不对,先应该是华圉先生说的好:
再好一点的是用罗马字拼法,研究得最精的是赵元任先生罢,我不大明白。用世界通用的罗马字拼起来——现在是连土耳其也采用了——一词一串,非常清晰,是好的。但教我似的门外汉来说,好像那拼法还太繁。要精密,当然不得不繁,但繁得很,就又变了“难”,有些妨碍普及了。
——《门外文谈》
鲁迅先生对此表示赞同:
至于拉丁化的较详的意见,我是大体和《自由谈》连载的华圉作《门外文谈》相近的。
——《中国语文的新生》
所以鲁迅先生说:
所以现在能够实行的,我以为是制定罗马字拼音(赵元任的太繁,用不来的)。
——《答曹聚仁先生信》
那么到这里,我们似乎可以对比国际音标和汉语拼音谁更好了:
各有各的优点。
国际音标,记录得细致精密,但过于繁杂。
汉语拼音,通俗易懂,但记录得并不细致精密。
我认为教人学中文,拼音就足够了。而要好好研究中文,国际音标则更能起到帮助。

以上,求三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