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程序编译到学习
最近学习了一些有关编译程序的内容,发现了一些程序语言与学习的关联,所以想做一些总结。
首先计算机本身的底层逻辑是二进制的,这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是对机器语言的升级,让二进制的机器语言变成一些指令。而高级语言是把指令变成人常用的能够理解和使用的语言。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把学习材料当作是一种机器语言,例如我们看不懂的文字,概念,以及一些抽象。不理解很正常,因为我们不是机器,不是那个书写和创造外语和概念的人。既然如此,如何去理解以及学习我们看不懂的语言和概念呢!
第一步:汇编语言学习,“解释型学习”:把不理解的机器语言,变成可以理解的解释,实现初步翻译。如果是外语,那就是翻译,翻译成理解的母语。如果是学习概念,那就是名词解释。这是初步的工作,然而这并没有结束。
第二步:高级语言学习,“理解型学习”:把解释变成自己理解的图像!如果是学习外语,那就是把在翻译的基础上,把外语词汇逐渐与自己理解的图像联系在一起。如果是概念性学习,那就是把概念转化成自己理解的图像!也就是说,这个理解性学习,并不是单纯的找出翻译内容或者解释,而是把内容和解释变成自己理解的图像。
第三步:编程式学习,“创造型学习”:用已知的高级语言去编写程序,作为外语学习,那就是写作文,场景对话,阅读理解。如果是概念性学习,那就是解题,应用,以及联系,或者自己也可以出题,比如提出猜想,假设,然后去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