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888型“合同”步兵步枪以及改进型
(架空向警告,本篇的国家、机构组织、人名、年代纯属虚构,切勿当真,如有雷同那很抱歉。)



图片中的型号从上至下:
1.M1888型“合同”步兵步枪以及卡宾型
口径7x50mm SF/10,准确的来说应该是7.3mm。“10”则是萨尔森王国国营兵工厂(Salsen Arsenal im Staatsbesitz,SA)的生产编号。此枪是1887年兵工厂的技术人员依据当时多种步枪的结构特征进行揉合,再使用了自行生产的无烟小口径步枪弹从而制造的一款“”新武器”,1888年7月中旬正式批准列装部队并签订采购合同,11月首批发放到部队。
但部队使用后不久就频频出现供弹不畅、哑火、炸膛等事故,经调查为私营的承包商没有生产新式弹药的经验,导致成品参差不齐,再加无烟火药在储存过程中受潮,以至于出现了以上情况。后来军方重新委托给经验丰富的别斯达公司(Besta AG)生产,问题才得以解决。
2.M1888/93“保罗.雷维特”试验改造型
一款试验型号,使用了兵工厂技师保罗.雷维特(Paul Levitte)的弹仓改造方案,1893年他依据自己的方案改造了数支M1888。主要特征为除去了外露的弹匣,改为内置弹仓,这使得弹仓的高度得以缩短同样可装5发枪弹,只需拉开枪机后便可用桥夹一次装满,比原来曼丽夏式漏夹装填要快捷得多。不过军方并没有采用这种改装型号,但对这种内置弹仓与桥夹设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以至于之后设计的步枪都出现这种结构。
3.M1888/97型“转换型”步兵步枪以及卡宾型
M1896型列装部队后,为弥补新步枪的产能不足,也介于M1888/93的前车之鉴,1897年军方最终接受了保罗.雷维特的改装方案。库存的M1888再一次改进供弹机构,只不过这次保留了弹仓,并封闭了弹仓底部的漏口,改为了5发桥夹装弹,为了区分原枪则安装了上护木,截短了枪口套筒。这样一来与M1896的桥夹通用,也可以单发装填,改动最小的同时也节约了费用。
之后这两把步枪同时装备于萨尔森军队,直至M1896型产量提上来后便逐渐退居二线,只在二线部队、预备役中大量装备。直到1930年代才全部退役,部分回炉重造,部分销售给民间或作为剩余军火远销他乡。
以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