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报告】《白夜》——陀思妥耶夫斯基
今年读完的第十一本书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夜》。谢谢朋友推荐。如《边城》一般,这也是一本可以当成诗来读的短篇小说。大篇幅的抒情将人物内心描述得一清二楚,并无遮掩,或许也是年轻人满腔热血吧。不过,这位自诩“幻想家”的主人公在我看来,并无多少能引起共鸣之处。由他的想象可见,他内心世界相当丰富,但没有看到他付诸实际行动。他为之伤神的,都是他实际从未有过就已失去的虚妄。因此,本书前半段幻想家的自述我看得有些吃力。后半段描述他在白夜(听说俄国夏日晚上还是白昼,跟很多欧洲国家相似)偶遇的少女——娜斯简卡的身世与她的爱情,其实也充满幻想色彩;那位一年前离开的房客,真的会如期归来,回馈她天真的爱吗?毫无疑问,主人公与娜斯简卡能够共情并进行精神上的交流,是因为他们都抱有理想化的希望,用幻想填满他们现实生活中的无趣。然而,他们之间的关系,又何曾不像一场幻想呢?
看到结局,我只能说,不太理解娜斯简卡那看来相当不稳定的情感,而对主人公那愿意牺牲自己的幸福去成全爱人选择的豁达,还是心怀敬佩的。由于感觉自己没太看懂此书的主旨,我又看了一些书评;不少对此书有正向评价的评论都提到自己代入主人公的角色,能产生共鸣;难道年轻男子都会经历这么一个阶段?或许因为情节进展太快,让我感到相当不真实,也不现实;但这本书本就不该以现实的角度去分析吧。此时,本书首尾呼应的诗就显得十分重要:“上帝创造此君/莫非为了给你的心/做伴于短短的一瞬?”“我的上帝!那是足足一分钟的欣悦啊!这难道还不够一个人受用整整一辈子吗?……”那么,各位对于“天长地久”和“曾经拥有”这两个概念,又如何看待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