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制度基本概念及分类
以下是结合了视频内容的个人总结,加入了一些个人的观点,与视频本身的观点有一些区别。





国家存在的最底层逻辑:以某种方式把大规模人类群体组织起来解决生存问题。威胁生存的一般是天灾人祸。





如何建立大规模政治秩序?
第一,要建立一套相对高效率的组织形式。例如我国历史上用郡县制实现统一。
第二,要为国民提供足够有吸引力的功能。例如秦统一中国以后书同文、车同轨并统一度量衡、货币,极大减少了不同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成本。再例如欧盟和欧元区的建立(当然统合度比不上真正的统一)

第三,需要建立大范围的共识。克服党争,可以用前文提到的逻辑把党与党之间的高烈度斗争变为在党内共识之下的派系斗争从而维持斗而不破的状态。通过消除贵族制来削弱派系斗争。


评价人类制度优劣的标准
越是不受约束的自由就越有利于强者,从而造成严重的不平等。在这种意义上,自由和平等是对立的。


极端平等或自由都是不好的,只在平等和自由的范围内讨论的话,平等优先于自由是好的,反之则不好。
制度中维持人之间联系的核心要素
一,血缘。特点是私有、世袭、封闭。
二,宗教。给血缘关系之外的人提供了晋升空间,某种程度上优于纯粹靠血缘建立起来的制度。例子有欧洲中世纪的教会体制、中东的伊斯兰体制。缺点是政治权力来源于神,当遇到其他宗教的神或者其他教派的时候容易发生冲突(一神教这方面缺陷尤其明显),非常容易带来派系斗争。宗教斗争带来政治斗争,政治斗争反映到宗教教义上又会带来新的宗教斗争。例如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的原因就包括宗教问题。
下面的比一二更有平等性和公共性。
三,知识。优点是容易选拔出优秀的人才,制度稳定性好,缺点是后期僵化,对变革持消极态度。这一要素在古代几乎是中国独有的,近代才被西方学过去,那就是科举选拔形成的科层制官僚体系。
四,财富。优点是对变革的态度比三积极,有利于用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缺点是平等性和公共性不如三,比三更容易造成世袭和阶层固化。这一要素运用最成功的是西欧诸国,他们后来以此为基础发展出了以大选来选拔高官的议会代议制。
五,阶级。优点是比以上四种更能代表多数的正义,缺点是容易陷入因理想与现实的差别而造成的内部斗争,甚至为了保持自身的纯洁性而主动引发激烈的内部斗争。这就导致它很容易被自己颠覆,稳定性有可能比以上四种都弱。
国家不是由以上的单一要素形成组织,一般是混合的。但越是古代的国家其要素就越接近单一,越是现代的国家其要素就越混合。
目前各国的要素组成
欧美

我国

人性是什么
人性往往是生存需要的工具(这里的生存不单指个人的生存)。即使是超然的人性也是以某种有用性为基础的。
对于古希腊城邦来说,"人是城邦动物"(亚里士多德),没有城邦这个集体,个人的人性就失去了意义,人性只有在人的集体中才有价值。
以集体为基础的制度从长远看优于以满足个人的人性为基础的制度。为了个人的欲望而追求正义容易走极端而失度,应该适当的压抑人性的欲望而不是放纵它,每个个人的选择会投射到集体整体的生活中最后产生难以预料的巨大影响,所以才需要公共力量适当介入个人的生活。例如美国大众文化从60年代的保守到现在的放纵。尽可能在个人与集体之间取得平衡,如果实在平衡不了需要向一侧稍稍倾斜,朝集体一侧倾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