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知道你做的笔记算不算得上是一份“好笔记

古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学习来说,加深记忆的工具都是我们备考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比如说笔记。
目前处于备考阶段的强化黄金时期,每个人都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风格特异的笔记形式。今天和大家聊一聊怎么样做一份好的笔记,看看下面有没有你的笔记呢?那么你知道一份笔记和一份“好笔记”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吗?今天小卫就带你看一看!

图片
首先,我们简单了解下笔记的作用~
01
加深记忆。通过清晰简明、结构良好的笔记,帮助理清、理解、掌握知识点、概念等。
02
学习之后,可以快速地概览、重温。笔记是不断地深入理解、记忆、进步的高效方法。重阅笔记,唤醒沉睡的记忆(一个月以前看的卫生统计学,你现在看到自己画的图还记得嘛),以及对其他知识点的触类旁通。
03
做笔记的隐形功能:可以养成和锻炼出归纳、整合、思路清晰有条理等能力。
ps:做笔记时我们应当准备好做笔记的工具,比如不同颜色的马克笔、黑色/红色/蓝色中性笔、便签纸/小纸条等。

图片

图片
然后按照课本的章节或者自己/老师讲解的思路来进行笔记梳理重要知识点。
那么怎么样的笔记才算是“好笔记”呢?
①学会标记重点
不同颜色的笔可以让你区分不同重要等级的知识点,重点以及非记忆点,你可以用各种各样的颜色表现,马克笔、中性笔皆可。
②学会使用箭头、线条
明确不同段落、不同语序之间的逻辑关系不一致,你可以借助箭头以及线条或者圈圈来理清逻辑关系。
③有分类,有标签
笔记是需要整理分类的,你可以按照题型、题干设问方式、知识点阐述形式来进行横向,以及纵向整理。这里推荐动笔整理在本子上或者A4纸上,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便于随时拿出书写或背诵。当然现在电子软件也很方便,也都是可以的。
说完了好笔记的特点,我们一起看看各位同学的笔记吧~
▪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乐于创造,潜心学习。
笔记不再是传统意义上,课本知识摘抄的格式,而是你带着创造性的想法去整理自己陌生茫然的知识点,或者是很重要的知识点,只要可以增加自己利用的时间,可以记忆更多的知识,一切方法都是载体。
同时带着兴趣去学习专业课,能够有效解决学习惰性的问题。将知识点转化为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去理解,这样能够让学习事半功倍。

图片
不管是左侧的A4纸,还是右侧的小卡片,都是记忆我们记忆的过程。
▪ 有线条,有总结,有自己的思考过程。
首先,我们明确,笔记是对自己思路的梳理,而不是单纯的摘抄。这一点是很多同学做不到的地方,觉得自己的书本满满的就是对自己的肯定,其实有时候是自己安慰自己,浪费了自己的时间而已。重要的是在复杂的“主谓宾”式的程序语句中读懂该定义的核心,包括是什么、怎么做、有何意义等背后的含义。这就是色彩标注重点的一大作用。

图片

图片
其次,看书重要的是自己的思考过程,如果理解了一段文字,那么是可以对其相关的知识点表述脱口而出的,不管是课本上已经有的内容,还是我们红宝书整理好的部分,如果你可以做到读书读厚再读薄的过程,那么专业课的记忆内容对你来说不是问题。比如下图中,标记清楚的课本以及脱离课本整理的笔记。

图片

图片
最后,更加重要的是,在做笔记的过程中,可以养成自己的思维习惯,更加深刻的记忆我们的课本知识,下图的笔记思考整理便是可取的方式。

图片
▪ 构建知识框架
笔记不是把书本的知识摘抄至笔记本成笔记,这样的摘抄在复习前期效果不大明显,你更需要的是培养可以把书本的内容延申出更多知识的能力,最后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而知识框架是一种具有“魔力”的思维方式,拥有该思维方式可以事半功倍的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最好的检测手段就是将整本书的内容用简单的关键词整理出来。目前部分同学已经开始将部分章节和知识点形成一个知识框架,这是非常棒的开始。当然方式都是选择,软件和纸质形式的思维导图都是可取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尽管红宝书是大家复习时的好帮手,整理得也很全面,但是知识还躺在红宝书上面,没有进入你的大脑,建议大家自己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再进行一个“精加工”,不过度依赖直接背诵,而是在借助红宝书的思路之余,自己进行知识点的深度理解和整合。我们要做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总之,我们做笔记的关键就是:
▪ 简 洁
不一定是溢出屏幕的满满的字数,可以只是你自己看的懂得语言(嘿嘿,火星文也可以,hhh)。
▪ 逻 辑
补充的内容是属于哪一块知识点的,这一点你必须清楚,整体上要清楚自己的笔记是对知识点的哪一部分进行的总结。
▪ 高 效
不同颜色、线条,都是为了让你的视觉上感觉到知识点的层次感,即所谓的重点,所以你用怎么样的标记方式,会加快你的记忆,这需要你自己进行一个摸索,总之,适合自己最好。
最后,希望各位小可爱利用暑假的黄金时间,抓紧课本知识点的复盘和学习。明年定为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