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中导条约——看似平等的不平等条约

最近一年,有关于“中国是否要加入中导条约”成为国际焦点。美国威胁大量生产中程导弹以“报复”中国和俄罗斯。那么1987中导条约到底是什么的一笔交易呢?请大家看完这篇文章(摘自网络)。
1970年,美俄军备竞赛进入超级白热化阶段,此时双方持有的核弹头已经高达100000枚之多。因此,双方也惧怕发生擦枪走火,首先1972年双方订立了《反弹道导弹条约》(美国已在2002退出),规定了双方除了苏联已有的莫斯科A135核弹头拦截导弹外,不得更新和******拦截系统,接着又在1977年签订《第一阶段限制进攻性武器条约》,限制了核弹头的上限并对持有的洲际导弹进行总量控制。因此,苏联准备把自己的洲际导弹全部对准美国,欧洲使用中程导弹予以威慑,这就产生了著名的RSD-10先驱者(北约代号SS20saber军刀)导弹。



RSD10是苏联最早的大型中程核导弹。全 长 16.5公尺直 径1.7公尺 (最大)最大射程 5000(分导)-10000公里(三级、单弹头)起飞重量 33吨 制导方式 惯性制导弹头重量 1100公斤 核弹当量 3×15万吨(分导、每个)命中精度 400公尺 发射方式 地面机动发射。至1979年,苏联已经配备了150枚这种导弹,给欧洲造成了强大的心理威慑力。为了对抗这种导弹,美国开发了潘兴2导弹和BGM-109A陆基战斧导弹。

潘兴2导弹战斗部为5千至5万吨级TNT当量的核弹头,最大射程1800千米,最大飞行高度约300千米,命中精度为40米,最大速度达12倍音速,弹长10米,弹径1米,发射质量7.26吨,发射准备时间为5分钟。
陆基战斧和我们常见的海上战斧基本一致,只是弹头换成120公斤的w80核弹头,单个弹头20万吨,是世界上最小质量的二十万吨级弹头。射程2500公里。
如果拿我们本次阅兵的东风快递类比的话,苏联RSD-10导弹类似于东风26(射程接近,但由于是3弹头,故尺寸大一倍),陆基战斧对应长剑10A,而潘兴2对应东风16(不过因为核弹头体积娇小,实际上潘兴2尺寸只和东风15b相当)。显然,虽然都号称“中程导弹”,但无论是质量还是价格,成本都是相差极大的。
最开始苏联并不搭理《中导条约》,但随着戈尔巴乔夫上台,苏联的政策发生了骤变。除此之外,还有若干个促进因素:
第一,阿富汗战争爆发后,全球制裁苏联,导致苏联粮食进口出现严重问题,同时军费居高不下,国内经济开始出现困难,民心也因为阿富汗久攻不下而下降;
第二,1987年发生的红场事件,一架小型飞机轻易的穿透了苏联防空网并落在莫斯科红场,暴露了苏联防空军的低空防御有巨大漏洞,苏联高层撤换了大部分防空军和国防部官员;

因此,在多重因素作用下,戈尔巴乔夫终于决定“用导弹换面包”,签署了《中导条约》。
1987年12月8日,美苏首脑在华盛顿签署了历史上第一个销毁核武器的国际条约——《苏美两国消除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简称《中导条约》。
根据条约规定,在条约生效后3年内,苏美两国已部署和未部署的射程在500~5500公里的中程和中短程导弹将全部销毁,而且以后也不得试验、生产和拥有这些武器。同时,与这些导弹配套的各种设备和设施也都要销毁。为保证条约的实施,允许双方进行现场核查。
根据《中导条约》,前苏联应销毁的导弹数为1752枚(其中中导826枚,中短导926枚),美国应销毁的导弹数为859枚(其中中导689枚,中短导170枚)。其中不包括美国部署在西德的“潘兴 ”ⅠA导弹和前苏联已生产但尚未装备的SSC-X-4陆射巡航导弹(这些导弹也在销毁之列)。
在确定要销毁的中程导弹中,前苏联的主要型号为:SS-20导弹650枚,SS-4导弹170枚,SS-5导弹6枚。美国的主要型号为:“潘兴”Ⅱ号导弹120枚,BGM-109G“战斧”陆射巡航导弹5 69枚。这些导弹中,射程较大的有:SS-20为5000公里,SS-5为4100公里,SSC-X-4为3000公里,“战斧”BGM-109G为2500公里。弹头威力较大的为:SS-4和SS-5为1×100万吨,SS-20 为3×15万吨。命中精度最高的为:“潘兴”Ⅱ号45米,“战斧”BGM-109G为30~100米,SS -20为400米。装备时间最短的为:SSC-X-4已生产尚未装备,“潘兴”Ⅱ和“战斧”BGM-109 G均为1983年,SS-20为1977年。
在确定要销毁的中短程导弹中,前苏联为:SS-12导弹,726枚;SS-23导弹,200枚。美国只有一型,即“潘兴”ⅠA导弹,170枚。这些导弹中,射程最大的依次为:SS-12,900公里; “潘兴”ⅠA,740公里。弹头威力最大的依次为“潘兴”ⅠA,40万吨;SS-12,20万吨。命中精度CEP最小的为“潘兴”ⅠA和SS-23,均为400米。装备时间最短的为“潘兴”ⅠA,1985年。
从上述销毁方案可以看出:前苏联应销毁的导弹总数比美国多一倍,由于650枚SS-20导弹每枚可携3个分导弹头,所以应销毁的弹头数又多出几百,说明前苏联在多个原则性问题上作了重大让步 :比如是所谓“全球双零点方案”,即美国要求前苏联把中导和中短导一枚不留,统统销毁,双双削减为零。前苏联则希望保留亚洲部分用以威慑日本和中国的100枚SS-20导弹,结果还是实现了 “双零点方案”;还有就是是现场核查问题,前苏联反对进行现场核查,在美国的坚持下,它不仅同意到导弹基地,试验、贮存、训练和销毁设施现场进行核查,还同意到SS-20生产工厂进行现场核查。
结果,从实际上,美国只付出了不足200枚东风16级的弹道导弹,500枚长剑10A级的巡航导弹,就让苏联450枚东风26和东风31之间的多弹头导弹消失(苏联1991年拆除RSD-10弹头后对靶场发射全部导弹,创造齐射450枚全部命中目标的世界纪录),可谓是赚的盆满钵满,而更重要的是,这批战斧导弹并未“销毁”,而是拆下核弹改成海军能用的BGM-109B,并在1991海湾战争大放异彩,从销毁方式看,苏联也做的过于失败,并没有再次利用这些昂贵的导弹(如改成长征11那种运载火箭)。
而更重要的是,苏联拆毁导弹(拆毁三分之二洲际导弹和全部中程导弹),拆毁核武器(拆毁60000枚中52000枚),拆毁核潜艇(苏联解体到2009年俄罗斯拆毁200艘核潜艇),拆毁陆军(《欧洲武装力量条约》让苏联自己拆毁50000坦克)并未让他获得“条约的和平”。就像1922年《华盛顿条约》仅仅是延缓了二战爆发一样,苏联一系列条约甚至还没带来20年的和平,反而在不足5年内分崩离析并陷入内战和衰退。这深刻的告诉我们:
绝不要把国家利益置于外国人的同情之中!
绝不要以为帝国主义国家会遵守契约精神!
绝不要以为和平年代的帝国主义会放弃侵略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