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曹操和袁绍谁更强?

2023-08-04 09:37 作者:绿柳山庄灵芙醉客  | 我要投稿

《孙子兵法》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百姓生死,也关系到政权存亡,所以不能不细心研究和慎重考虑。所以要从道、天、地、将、法这五方面来比较、核算,探求其事实。

所谓“道”,就是要使百姓和政府之间具备共同的信念,就是要让百姓与政府同生死、共患难而不怕牺牲。对比官渡之战前的曹操和袁绍,就可以发现,在“道”这方面曹操是可以胜出的。比如《傅子》中就记载了曹操谋士郭嘉提出的“十胜十败”论,其中第一条就是说袁绍爱搞繁琐制度和表面礼仪,不如曹操注重实际、讲求实效。这就是曹操的“道胜”。在百姓心目中,曹操的号召力是强于袁绍的。《三国志 武帝纪》中也有相关记载:汉桓帝时,土星出现在楚地和宋地之间,当时有个叫殷馗的人据此断言,五十年后梁国和沛国之间会诞生一位天下无敌的伟人。也就在距殷馗五十年的时间点,曹操在官渡打败了袁绍,成为传说中的救世主。这虽然有曹魏、西晋政权故意美化的曹操嫌疑,但至少能说明,当时民间老百姓在一定程度上是认同曹操的。这就要怪袁绍自己了,因为在朝堂招人觊觎、在沙场爱搞屠杀的曹操也是遭很多人唾弃的,袁绍其实有机会把“道”赢回来。《献帝传》记载:沮授、田丰曾经劝过袁绍:“战争连年不断、百姓疲惫不堪,国库没有储蓄,赋税徭役还很沉重,这是国家最大的忧患。应该先派遣使节向天子报告我们的成就,发展农业安定人民;如果捷报传不到皇帝那里,就上表状告曹操阻碍我们的勤王之路。然后进军黎阳,逐步推进到黄河以南,打造精良战船,管理好兵器,分派精良骑兵,打击敌人周边,让敌方不得安宁,我方则以逸待劳。三年之内。就能取得最终胜利。”这无疑是正确决策,但被审配、郭图等人进谗言否决,导致袁绍在“道”这一首要项上彻底输了。

所谓“天”,就是阴阳、寒暑这些自然规律及时间的限制力与机动力。这方面的把握,曹操远胜袁绍。《三国志》中荀彧就说过,袁绍反应慢、优柔寡断,抓不住战机,但曹操能够当机立断、随机应变。在《傅子》中,这话是郭嘉说的。连曹操都知道袁绍是抓不住战机的人,所以在官渡之战前夕,他并没有攻打袁绍,而是集中力量进攻刘备以绝后患。袁绍的表现也的确给力。当时,他只要趁曹操集中兵力打刘备的时候出兵袭击曹操后方,就完全有可能称霸中原,田丰也劝他这样做。结果袁绍以儿子生病为由拒绝,气得田丰直骂街。“天”这一项,曹操胜。

所谓“地”,就是道途的远近、地形的险易、地势的广狭、是否易于逃生等。这方面曹操和袁绍势均力敌,都是擅长创造地形优势的高手,袁绍之前就借此消灭了公孙瓒,但用来对付曹操就不那么得心应手了,因为曹操也是高手。在“地”这一项上,曹操和袁绍持平。

所谓“将”,就是智、信、仁、勇、严这五种带兵打仗的素养。毫无疑问,这方面曹操全方位超越袁绍。比如袁绍抓不住战机,曹操却抓得很好,这就是“智”或“谋”方面的差距,也就是荀彧、郭嘉说的“谋胜”。“信”方面也一目了然,曹操的威信明显比袁绍高,连张绣、贾诩这种跟曹操有杀子之仇的人都愿意归顺。“仁”方面,郭嘉说过,袁绍是妇人之仁,只会对自己看得见的可怜人表示同情,看不见的则考虑不到;而曹操是小事上往往忽略,大事上却考虑周祥,即使是看不见的苦难,也会提前考虑做好救助,这就是“仁胜”。“勇”方面,郭嘉说,袁绍只知道倚仗表面优势,没掌握战争的要诀,而曹操却能以少胜多,用兵如神,是己方的保障,也是敌方的畏惧,这就叫“武胜”,是名副其实的“勇”。至于“严”,郭嘉说过,汉末法令太宽松,袁绍的管理也很宽松,所以管不住人;曹操则不然,拨乱反正,管理严格,让制度深入人心,这就是“治胜”。“将”这一项,曹操完胜。

至于“法”,指的是军队的编制、纪律赏罚、军需补给等。这方面也是曹操胜出。荀彧就曾说过,袁绍治军不严,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人马虽然多,却很难发挥作用,但曹操法令严明,赏罚执行,到位,军队虽然不多,却都能拼力死战。“法”这一项,也是袁绍不如曹操。连袁绍一方的沮授都承认这一点。

比较以上五项,曹操四胜一平,所以有足够的把握战胜袁绍,具备打败袁绍的基本条件。

此外,仔细对比,我们还可以发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更有号召力;曹操的将帅、谋士更团结,也更能发挥才能;曹操的法令更能贯彻执行;曹操的士兵训练更加精良;曹操的赏罚更加公正严明。可以说,曹操占尽了优势。而袁绍,除了天时地利不输曹操、军队人数多于曹操外,再无其他优势。官渡之战,曹操的胜利可以预判,无论是曹操阵营的荀彧、郭嘉,还是袁绍阵营的沮授、田丰,都已经预料到了。


曹操和袁绍谁更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