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三观党」:放过那些动画吧!


三观,在影视作品中处于一个难以界定的位置,对于动画作品来说,三观的界定一定是正确的吗?
文/二律
最近,电影界一些经典作品,被重新拿出来在大众视野中讨论,有趣的是,大众讨论这些经典作品,并不因为其波澜壮阔的剧情或是深邃幽远的思想给人带来多大的震撼,而是因为一个在文艺作品里很难定性的东西——三观。

其中受到最猛烈攻击的有《英国病人》、《钢琴课》等,无数网友以难以想象的词语形容着作品和角色,让观者甚至开始怀疑“我们所观看的是同一部作品吗?”

无独有偶,我们发现在动画里,三观也频繁被提起。
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然而在很多人的口中,三观仿佛变成了非黑即白的攻击,连“我喜欢吃苹果他喜欢吃梨”都可以演变成为别人三观不正。尤其在无法有统一的道德标准的文艺作品上,“三观不正”一词最为普遍。

由于无知而将事物的外延无限缩小,只用自己浅薄的某一个角度试图解析艺术作品,这种行为无疑是愚蠢的。
其实如今很多人口中所谓的三观,只是一些惯于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他人的思想绑架犯暴力输出自己观点的手段而已。而且此类人往往同理心极差,思维二元化,会对所有不能感同身受的事情报以极端的排斥和鄙夷。
对于这类人我们称之为“三观党”。
打开动画网站,弹幕铺天盖地的“三观攻击”,从一个动画角色的不满,延伸到该角色的三观问题;从一个动画某一集展现的观念不认同,到攻击整部动画的所谓“三观”。在部分人口中,三观不过是宣泄自己不满的工具而已。
被私人的意志所波及的动画,又何其无辜呢?

造成这样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有一部分人是因为对动画的感情过深,将自身意志寄予在动画中。
比方说之前《死神》大结局中,最终的CP是黑崎一护x井上织姬,阿散井恋次x 朽木露琪亚。

这样的大结局引起了无数人不满,部分观众将战火“烧”在了角色身上。这其中受害最严重的是井上织姬。
性格单纯可爱、温柔而喜好和平的井上织姬,在作者久保带人的笔下,是一个像其治愈属性一样,总能给大家带来轻松和笑容的角色,能力是头上发夹中的“盾舜六花”,用于防御和治愈。

正因为她的存在,才能使黑崎一护一行人很快从战斗中恢复,并在大决战中通过月岛秀九郎的帮助成功修复了一护的天锁斩月,使得一护与同伴最终打败了友哈巴赫,成功的解救了尸魂界、现世和虚圈。

喜欢黑崎一护并对他暗暗许下“五世只爱君一人”的感人誓言,十年后织姬与一护喜结连理并产下一子。
然而,在围观网友的口中,井上织姬却成了一个“三观不正、拖后腿、不检点”的女孩子。他们举出的例证是,在井上织姬被乌尔奇奥拉囚禁的时候,曾与乌尔奇奥拉有着一些微妙的情愫。

她没有多少战斗力,只会牵动一护的心,拖大部队的后腿;她的能力太bug了,以她本人根本不可能在大决战中有这么重要的价值,再有就是CP党无端的脏水,攻击的原因只因为“一护和露琪亚难道不是天生一对吗?”

然而,这样的质疑是毫无道理的。久保带人的布局在早先漫画设定就有体现:死神与人类是不可能在一起的。因此最后的结局必然是人类与人类在一起,死神与死神结合。再加上对角色的塑造上,久保带人一直将井上织姬作为核心的女配角存在,仅仅因为结果而让不满的人对角色以三观之名群起而攻之,实在有些可笑。
可见,对于“三观党”来说,对角色的好恶已经超越了评判的标准。

PS:遭到攻击的当然不仅仅是井上织姬,私以为任何一个角色都有它存在的意义。

有着上述遭遇的不仅仅是角色,动画本身更容易受到抨击。
拿2016年备受关注的《大鱼海棠》来说。
《大鱼海棠》是彼岸天文化有限公司、北京光线影业有限公司、霍尔果斯彩条屋影业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奇幻动画电影。

该片讲述了掌管海棠花生长的少女椿为报恩而努力复活人类男孩“鲲”的灵魂,在本是天神的湫帮助下与彼此纠缠的命运斗争的故事。在2017年12月3号,《大鱼海棠》荣获第15届布达佩斯国际动画电影节最佳动画长片奖。

在这部动画电影的预告片放出来时,曾吸引了大批观众的目光:传统的中国红色调、上古神兽“鲲”的传说、福建土楼建筑等多种元素,都非常引人注目。
然而面对着这样一部传统中国文化韵味十足的作品,在它上映之后,却获得了“三观不正”的评价。

收获这一评价的理由是,网友认为女主角“椿”为了爱情不顾全村人的安危,这个行为很自私。再者男二号为女主付出了很多最终却没有得偿所愿,因此怒骂女主“椿”是“绿茶婊圣母白莲花”。

这样的指控基本上和说《泰坦尼克号》女主角凯特温斯莱特是“荡妇”没有区别。
大概三观党是无法理解文艺作品中的戏剧冲突和矛盾,更无法理解爱情,理解人性。

面对着《大鱼海棠》极其出色的气氛渲染,以及具有实拍镜头一般的透视感和画面张力,三观党完全闭眼不看,也不去讨论剧情是否有不得当,动画是否有进步空间,只紧紧揪住自己所能看到的一点对角色的不满,进而对作品和角色进行全面否定,这一点也是非常可笑了。

不仅仅是日本动画、国产动画,美国动画也同样难逃一劫。
嗯,一家人就是要齐齐整整的(手动微笑)。
言归正传,如果说《大鱼海棠》和《死神》遭受非议,还是因为内容的思想内涵有一定影射或是角色的设定不能服众,那么这部动画才是真的冤枉。
《咱们裸熊》(We Bare Bears)是Cartoon Network于2015年7月推出的电视卡通,改编自Daniel Chong创作的网络漫画《The Three Bare Bears》。

卡通讲述一只叫Grizzly的热血棕熊、一只叫Panda的死宅熊猫、一只叫Ice Bear的高冷北极熊,这三只熊的日常生活故事。这部动画中的熊猫由于胆小怕事,有时候会触发一些故事的变化,经常起到推动剧情的作用。又因为它的善良乖巧,在三只熊的设定中,是“大哥和弟弟都很疼爱的老二”。

也不知道是戳中了哪些人脆弱的神经,面对着“国宝”,弹幕照样是大片的污言秽语,内容直指熊猫“拖后腿、以自我为中心、只会哭”。
而丝毫不顾剧情中三兄弟性格的互补:大哥棕熊敢想敢做粗线条,小弟白熊严谨而不善表达,熊猫则恰恰是兄弟间的粘合剂。

此外,由于棕熊和白熊的性格中的特点(热情豪放and冰冷自闭)多多少少有些被放大,看似无能的熊猫的各种心理活动和选择,才是最贴近我们普通人自己的状态。

可笑的是“三观党”,一边攻击熊猫,却没有发现,他们所攻击的恰恰是人类最真实的本性。他们罔顾事实,不愿意从人性出发,没有任何的同理心。在思想中永远有一个针对所有角色所有作品的“秤”。

这杆秤来自理想国,盛满了自己自大的偏见。
在国外,有一种针对幼儿的课程,翻译为中文就是指观点or事实?,他们会展现AB两组事物,例如“蚊子会吸血”和“蚊子很讨厌”,让孩子来判断,哪一个是客观事实,哪一个是输出观点。
在这样的教育中,让小孩子得到独立思考的能力。

本该五岁就懂的道理,那就是做一个平和公允而立场坚定的人。不要被虚无缥缈又功利自私的“三观论”带偏了自己的思想。

今日话题
你对于动画作品的三观问题有什么看法?
正方:
太过重视三观问题
会对动画作品过度解读
过于吹毛求疵
岂不是限制了动画人的创作自由?
我们还有什么作品可看呢?

反方:
市场上动画作品质量参差不齐
例如之前被封杀的“儿童邪典片”
这类三观不正的动画作品
没有任何意义可言
而且对于儿童的心理会有很坏的影响

你的观点是什么呢?
在评论里发表你的看法吧!
关注微信公众号『动画学术趴』超豪华福利等着你~

复制链接直达动画学术趴官网,发现每日动画资讯: www.donghuaxsp.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