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讯 | 周晨作品展「 橅墨 」
2023年2月19日至3月19日期间,周晨作品展「橅墨」将在衡山·和集展出。“橅墨”,橅,古同“摹”、“模”,指照着样子书画,或建立一种特别的模式。“橅墨”系列造型的源头是童叶庚发明的传统益智图。周晨通过水墨再创作,拓展其应用场景,活化了传统益智图这一被人忽视的文化资源。
2月19日本周日的展览开幕式上,周晨本人将与特邀对谈嘉宾令狐磊展开一场主题为「 承·变 」的对谈,并将于当日对其新书《为荷而来》和创作手记《美编派》进行现场签售。本次展览将于2023年3月19日举办闭幕式,敬请关注。

展览信息/Information
艺 术 家

周 晨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编审、艺术出版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美协插图装帧艺委会委员,中国版协书籍设计艺委会常务委员。书籍设计作品 12 次获评“中国最美书”,2017 年、2019 年“世界最美的书”荣誉奖。作品入选日本东京TDC,获美国ADC、ONESHOW 佳作奖、2019 英国D&AD 石墨铅笔奖、2020 年英国D&AD 木铅笔奖。2020 年德国国家设计奖金奖。第八届全国书籍设计展最佳作品、第九届全国书籍设计展金奖,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美展进京展作品,第四届、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2021年4月'中国最美的书设计家系列展第一回美编派一一周晨书籍设计展”(上海张爱玲故居),2021年9月“植物记忆与制书乐一周晨作品展”(苏州过云楼),2021年12月“物物WUWU一一材料的未来与考古(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2022 年 6月“书事: 艺术家的实践”(苏州美术馆)。2021 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美编派》。特邀担任2015 年度、2019 年度“中国最美的书”评委。
策 展 人

潘周
艺术互动创始人、策展人,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苏州过云楼文化艺术中心馆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友江苏文化创意产业协会联席会长。
时 间
2023年2月19日 - 3月19日
地 点
衡山·和集
上海市徐汇区衡山路880号
开幕式时间
2023年2月19日14:00
(对谈时间:15:00 - 16:30)
对谈主题
承 · 变
An old new inkwash painting
对谈嘉宾

令狐磊
杂志人,文化策划人。曾为《新周刊》主笔、创意总监;入职现代传播后作为创意总监参与创办《生活月刊》。担任《生活月刊》创意总监及出版人期间,其主持策划的报道曾多次获得亚洲出版人协会(SOPA)卓越编辑奖项。令狐磊曾担任上海精选时尚文化集合店“衡山·和集”及方所西安店的创意策划工作,实践文化与商业的内容空间的创新再造。由其创立的文化力研究所,是方所旗下实践文化创新和文化与商业协力发展的机构。

“胡见君:橅墨江南

清代玩家童叶庚在《益智图千字文》的跋文中写到,“穆然而思,豁然而通,斐然而成”,大致可以概括“橅墨——周晨作品展”诞生的轨迹。作为多次荣膺“中国最美的书”、“世界最美的书”、囊获诸多国际大奖的美术编辑、书籍设计师,他骨子里却是道地的文人、江南书生。他一直在寻找一种心手相应的、单纯的、个性的、并有力量感的自由表达,传达他心目中的大美江南图景。
设计,就是在各种规范和诸多复杂诉求之间,寻找平衡与自由的一种思维方式。长年从事各类书籍设计的成功经验,让周晨能把各种复杂的事理明晰化、简单化。他敏感于色彩的明锐度,对各种纸张的质地、肌理、厚薄、松密、韧性,更是一触而知。在各种载体与表达中,身为苏州人氏的他,更青睐水墨的质地。水墨有着丰富的色阶,博大而包容,又如江南定制的色谱,平淡天真而自由浪漫。

消夏图 35cmx35cm 宣纸水墨 2022年
寓目既多,眼界又广,不由催生跃跃一试的信心。大概是从2015年周晨开始尝试水墨创作,并有意与传统文人画拉开距离。他说,传统只是一个背景,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如何面向未来。学习传统是在高处俯瞰来时路,寻找路径,梳理脉络。迹有巧拙、艺无古今,他希望以非寻常的笔墨神接古人,并传递自己的个性与思考,但“仍不离乎用笔之道,虽一点一劈,亦有所本。”从竹子拓印法到宣纸与芭蕉相结合的尝试,周晨让各种载体在对话、失控、调整、融合中不断完善,慢慢显现出新的视觉图景。这部分他称之为“植物记忆”的系列作品,曾在无锡运河外滩美术馆、苏州过云楼整体展出过,令人耳目一新。
经过前期的积累,从2022年开始,周晨进行“透墨”手法系列作品的创作,分自由图形和拼板图形两个方向。有别于泼墨、积墨等现有的水墨创作手法,他利用材料的遮蔽及水墨的渗透与间离,展开自己的思考与创作。他说之前有画家偶然会用一沓纸进行书画,而后提取中间效果的纸张继续创作,但整体利用类似“透墨法”的创作不曾见过。水墨的层层晕染等待时间的酝酿,这样的效果既充满生动的天机,又探索了水墨理性表达的可能性,但与传统水印版画的效果又有很大区别,成像方式也不尽相同。最后呈现的笔墨效果明洁、细腻、滋润,墨色的层次更是丰富而微妙。

形·象No2 68cmx68cm 宣纸水墨 2022年
作为高度视觉化的模板,传统益智图像中表现的场景、器物、文字,源自古典文学与书画,“或从真,取其端重 ;或从行,取其流利 ;或从草,取其奇妙”。这样的创作方式与“植物记忆”系列在视觉上有很强的关联度,各种笔墨的叠、积、透,染、印、拓,都是反反复复与时间交会的动态平衡艺术。创作过程中同样保留了环节中的失控部分,也是最宝贵的天趣,理性与感性相融,成功与失败交织。
这组“橅墨”作品虽然是平面的,但在视觉上和江南的砖雕有微妙关联,与苏州御窑金砖的色泽也很接近。这一系列图样组合更有无限可能,可以延伸到山水、花鸟、人物题材的创作,甚至突破传统的题材,指向无限开阔的当代。
将深受国画与书法影响的图形重归水墨,并义无反顾地从传统语库中抽取出来,自由塑造新的视觉图式,冥冥中也像是一种生命的轮回,既遥接上古,又回归当下。微妙的笔墨在周晨熟悉的纸张上渗透、漫延、洇濡,便成就他的“天开图画即江山”。

收获 68cmx68cm 宣纸水墨 2022年
书籍设计师一般“敬惜字纸”,对各种纸张、古籍有着天然的偏爱。童叶庚的《益智图千字文》一函八册,当时的连史纸版售价为一元八角,毛边纸版售价一元四角。周晨目前已经收藏了他的重要著作《益智图》《益智图续图》《益智燕几图》《益智图千字文》《睫巢镜影》等,像保管一份妥帖的江南记忆。
有时收藏和眷顾,只是一种心情的停留,不一定代表最终的占有。比如喜爱旧玩具的本雅明也爱藏书,不只是为了阅读,而是为了在其中游荡。闲暇时他经常在波茨坦郊外捕捉蝴蝶,可他的经验中怎么也抓不住蝴蝶,在靠近的一瞬间就让它飞走了,手中空空如也,只留下了速度、光、影和风的记忆。记忆,并不是对回忆之物的占有,而是对过去生命的逼近,或许,无限接近着真实。周晨的作品,正是以一种独特的综合性和游离性来呈现出容纳多种“江南记忆”的样貌,是古人与今人若离若即的隔空对话,也是他对天地自然的追问与沉思。

归鸟 35cmx46cm 宣纸水墨 2022年
“橅墨”画面的十五巧板拼叠出昼夜与日常的诗意,就像抬头看到的流云或老墙斑驳的痕迹。在那些面目依稀却声情并茂的举手投足中,保留着旧时明月般的江南记忆,似乎已经存续了百千年,又似乎下一秒就会流转变换。那种水墨的力量和人的精神由内而外蓬勃开扬,争相突破二元平面的格局,在一片古旧与宁静之中达到史诗般的永恒。
那是他的栖守之地,是他的旷野与园林,如花在野,宛自天成。也是属于他自己的,“最美的书”。
——胡见君
胡见君:作家,策展人。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学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上海大学中国书画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美术学院新媒体文创联合工作室主任,上海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师从贺圣漠、徐建融、卢甫圣、陆康先生。已出版《怀玉一一红山良渚佩饰玉》、《飞鸟与鱼一一银饰里的流年》、《大师艺术教育经典》系列、《陆康印象》等作品二十余部。
Book Recommendation

《美编派》

《美编派》是书籍设计师周晨在工作之余撰写的阅读札记、创作手记及他曾经在《中国新闻出版报》主持的访谈专栏文字合集,是他在美编工作中一些零零碎碎思考的汇总。体现了一位美术编辑的所识、所思、所藏、所创。
《为荷而来》

本书是一本关于荷文化的文集,分为四大部分,反映苏州地区的植荷、赏荷、绘荷、咏荷、食荷文化,包含相关记载、历史传统、书法绘画、照片图片等与荷花相关的内容,旨在扩大以荷花为代表之一的江南美学文化内涵。取名《为荷而来》,与荷结缘,立足一个闲字,嵌合一个雅字。用有关荷花的相关意向元素,来探究苏州乃至整个江南的荷花文化,结合苏州荷花典故,记忆与印象,穿缀起古典与现代,民俗与风尚,物质与精神,品质生活与人生情趣,让读者在荷香幽韵中体味江南绰约风姿。

守真 35cmx46cm 宣纸水墨 2022年

客船 35cmx35cm 宣纸水墨 2022年

Kungfu 68cmx68cm 宣纸水墨 2022年

静雅 35cmx46cm 宣纸水墨 2022年

听雨 35cmx46cm 宣纸水墨 2022年

承古·夜探 46cmx70cm 宣纸水墨 2022年

承古·雁南飞 46cmx70cm 宣纸水墨 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