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论语注疏》何晏注,刑昺疏

2023-06-11 17:09 作者:三步一颠  | 我要投稿

(四十) ​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邢昺疏:“子曰”至“乎哉”。注释说:这一段是辨别礼乐的本质。说“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玉,指圭璋之类的物品。帛,指束帛之类的物品。夫子讲礼里面所说的,难道就只是些玉帛之类的事吗?孔子明确说不是表面上所说的玉帛而已,其中里面最珍贵的是,是如何安上治民。说“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钟鼓,指乐器。乐最珍贵的是移风易俗,不是所谓的把音乐演奏得多悦耳动听,孔子叹息现在的乐只是追求旋律优美。孔子再次声明,大家要深深明白礼乐的根本不在玉帛钟鼓。 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邢昺疏:“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注释说:这一段是厌恶人的行为与心是相违背。厉,矜庄(看似老实庄严貌)。荏,柔佞(指善于伪装的佞夫)。穿,穿壁的意思。窬,窬墙的意思。夫子说有一类人外表一副老实庄严的样子,其实他们是善于伪装的佞夫,这样的人就如小人一般,外表看着正义凛然,其实他的心里的想法啊和穿壁窬墙的窃盗心里的想法是一样的。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邢昺疏:“子曰:乡原,德之贼也”。注释说:这一段是厌恶人的诡随(诡诈善变)。以前有二种解释:周曰:“所至之乡,辄原其人情,而为意以待之,是贼乱德也。”何晏云:“一曰:乡,向也,古字同。谓人不能刚毅,而见人辄原其趣向,容媚而合之言,此所以贼德也。”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邢昺疏:“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注释说:这一段是厌恶当时的人很喜欢传那些不通过自己思考确认的事。涂,也就是道的意思。夫子说有些人把在街道上所听到的闲言碎语四处传播,其中有很多是谬妄的言论,这种行为被有道德的人唾弃。 ​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邢昺疏:“子曰鄙夫”至“至矣”。注释说:这是讨论人品鄙陋、见识浅薄的人的行为。说“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夫子说凡是人品鄙陋、见识浅薄都不要和他们一起同朝为官。说“其未得之也,患得之。”这里是说为何不可与人品鄙陋、见识浅薄的人一起同朝为官的理由。他们在还没得到的时候,总是害怕得不到。夫子说人品鄙陋、见识浅薄的人在还未获得官职的时候,时常害怕自己不能获得官职。说“既得之,患失之”,夫子说人品鄙陋、见识浅薄的人不是正直的人,他们无法依道义行事,时常忧愁会失去官职。说“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苟,诚的意思。如果一直在忧愁失去官职,那么他就会一心想办法保住官职,夫子说这样的人为了保住官职可以不折手段。就因为这样,所以不可与这类人同朝为官。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邢昺疏:“子曰”至“已矣”。注释说:这一段是讨论现代的人刻薄不厚道,不如古时候的人。说“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亡,无的意思。夫子说古时候在民风淳朴时期,民众有三种让人们觉得奇怪的行为,或许现在已经消失了。夫子说古时候民众怪异的行为与现在不同了。说“古之狂也肆”下面是讲三种怪异行为。肆,指非常敢说,说不怕得罪人的话。说“今之狂也荡”指因为忿怒而而夹杂一股戾气,因为没道理而用气愤支撑。说“古之愚也直”指为人正直心无邪曲。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指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欺诈他人。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邢昺疏:“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注释说:这一段和《学而篇》重复。因为学生各自记下自己的所闻,所以难免会重复。 ​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邢昺疏:“子曰”至“家者”。注释说:这一段是记录孔子厌恶邪夺正。说“恶紫之夺朱也。”朱,是正色。紫,是两种原色配合成的颜色。孔子厌恶人们喜欢混合成的颜色代替正色。说“恶郑声之乱雅乐也”,郑声,指非正统音乐。孔子厌恶非正统音乐混淆扰乱到正统音乐。说“恶利口之覆邦家”,一些喜欢四处宣讲的人,他们是说的多,做得少,但这些人懂得取悦君王,国家因此而倾覆。 何晏注:“孔曰”至“正色”(《论语》里的一句注解。孔曰:“朱,正色。紫,间色之好者。恶其邪好而夺正色。”)注释说:说“朱,正色。紫,间色。”皇氏说“正色,有青、赤、白、黑。不正色,指五方正色相混合而成的颜色,如绿、红、碧、紫、骝黄。青色是东方的正色,绿色是东方的混合色。东方属木,木的颜色是青色。木克土,土是黄色,所以绿色是青色黄色的混合色,处于二者相克之间的颜色。朱是南方的正色,红色是南方的混合色。南方属火,火的颜色是赤。火克金,金的颜色是白色,红色是赤白混合色。白是西方正色,碧是西方混合色。西方属金,金的颜色是白色。金克木,木的颜色是青色,所以碧色是青白的混合色。黑是北方正色,紫是北方混合色。北方属水,水的颜色是黑。水克火,火的颜色是赤,所以紫色是赤黑混合色。黄是中央正色,骝黄是中央混合色。中央属土,土的颜色是黄。土克水,水的颜色是黑,所以骝黄色黄黑的混合色。”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邢昺疏:“子曰”至“言哉”。注释说:这一段是劝诫人要谨慎说话。说“子曰:予欲无言。”君子应该是少说多做,因为说多无用,所以孔子希望自己不说话。说“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小子,指学生。子贡听到孔子说他不说话了,因此对夫子说“夫子如果您不说话,那我们这些学生学什么?”说“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这句是孔子的举例,用来说明少说话多干实事。天有说过话吗?它不说一句话,四季运行次序井然,万物都依此而生长,天有说过教导人的话吗?这是用来比喻要是人能做好实事,即便他不说一句话,也是可以的。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邢昺疏:“孺悲”至“闻之”。注释说:这一段是讲孔子厌恶恶行。说“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孺悲,鲁国人。他来见孔子,孔子不想见到他,推辞说自己生病了。说“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将,类似奉的意思。奉命,替主人传话的人。初,传话的人进门,说孺悲要见您,夫子对传话人说“我生病了,不想见他。”,又因为怕传话的人误会,于是取瑟来,边弹边唱歌,让传话的人知道“其实我没生病,只是不想见孺悲。”目的是为了让孺悲去思考为何夫子不见他。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奕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邢昺疏:“子曰”至“乎已”。注释说:这一段是厌恶人不学习。说“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夫子说某些人吃饱后整天无所事事,他们不关心也不去实行善道,这类人我很难跟他们相处。说“不有博奕者乎?为之,犹贤乎已。”贤,胜的意思。已,止的意思。博,《说文》写成簙,指扃戏,也就是六箸十二棋。古时候将乌胄写成簙。围棋称为奕,《说文》说弈从廾,指用两手拿着。下围棋的人手拿起棋子,围而相杀,所以称为围棋。围棋称为弈,是放下棋子的意思。夫子以为吃饱后整天无所事事,要是再没点自己想做的事,会很快生起淫欲,所以教导说“不是还能下围棋吗?如果能下下围棋,也胜过什么都不做。”孔子希望这些人在下围棋中找到悦乐,这样他们就不会整天想淫欲的事。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邢昺疏:“子路”至“为盗”。注释说:这一段是孔子在压制子路。说“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路天性鲁莽,他以为人要崇尚勇敢,所以他向孔子请教,说“君子崇尚勇敢吗?”说“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夫子说君子不崇尚鲁莽而是崇尚道义。说“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君子,指有官职的人,做事不偏不倚就是道义。夫子说有官职的人,要是只有勇敢而没有道义,就会作乱叛逆。要是一般的民众,他勇敢而不遵守道义的话,就会成为盗贼。 ​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邢昺疏:“宰我”至“母乎”。注释说:这一段是讨论三年丧礼。说“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在《礼·丧服》里记载要为至亲的人守丧三年。宰我以为其中守丧的时间太长,所以向孔子请教说“守丧三年,时间是不是太长了?”说“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这是宰我说不可以守丧的理由。宰我说礼是用来检验人的行为,乐是用来调和心灵,君子不可以须臾离开礼乐。但是在守丧期间礼乐不为,而且还必须不为很久,这样会礼坏而乐崩。说。“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宰我又说“守丧三年,我认为守一年就可以了。因为人的变迁,也应该遵循天道。一年之间,旧的谷子已经吃完,新的谷子代替旧的谷子。”钻木出火称为燧,宰我说“钻木出火的人已经改变了生起火的木的原本性质。一年之间天下的万物都已经更新,但人还在长久遵循旧规矩,这是不合适的。所以,丧礼应该一年,这样也符合道理。”说“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孔子听到宰我说至亲守丧之礼,希望能改变其中守丧的时间,所以特意问他。夫子说,在丧礼中规定出殡,食粥,居倚庐,穿三年丧服。满一周年时举行小祥之祭,要食菜果,居垩室,此后就可以改戴练冠,中衣也可以换成练衣。现在你认为一年之后,便开始吃稻米饭穿华丽的衣裳,你的心能安吗?说“曰:安。”宰我说,时间到了,脱去丧服,开始吃稻米饭穿华丽衣裳,我很心安。说“女安,则为之!”孔子说“你的心能安,你就按照你的想法去做。”说“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孔子然后为宰我说心为何不安。旨,美的意思。夫子说君子在守丧期间所厌恶的事,就是喝酒吃肉,即便他吃到美味,也不会认为是美味;即便他听到好听的音乐,也不会生起悦乐;睡在草荐上,头枕着土块,所居住的地方不求安逸舒服。所以,君子不会想着吃稻米饭穿华丽的衣裳这些事。现在你既然觉得你的方式能让你心安,那么你就按照你的想法去做。其实夫子是在责备宰我对至亲不仁,所以他继续说“女安,则为之。”说。“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予,宰我的名字。宰我方才是坚持自己的愚蠢,怎么讲他都听不进去,夫子不想当面叱责宰我的过失,因而等宰我离开后,孔子对其他在场的弟子说“宰予对自己的父母不仁啊!人刚出生到三岁期间,父母要时时抱着他,三年之后,才勉强能离开父母的怀抱。因此圣人制定为父母守丧三年。”说“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通,达的意思。夫子说上到天子,下到一般民众,都应该为父母守丧三年,所以这里称为通丧。说“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因为人都在自己的父母宠爱下健康成长,为报答父母之恩情所以守丧三年。如今不想行三年之服,难道他没有对父母照顾他三年的恩情而生爱吗? 何晏注:“孔曰”至“爱乎”(《论语》里的一句注解。孔曰:“言子之于父母,‘欲报之恩,昊天罔极’,而予也有三年之爱乎!”)注释说:说“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这句出自《小雅·蓼莪》,郑玄说“就像这样,父母恩德就如天一样宽广,我要报答这个恩情的心也没有极限。”说“予也有三年之爱乎”,夫子说宰予不想守三年的丧,是没有对父母在他婴儿时期的照顾生起爱。缪协说“因为当时礼坏乐崩,人们都不再守丧三年。宰我非常担心,因而到孔子的住所,他认为圣人不会主动谈这件事,所以宰我以当时民众的说法当成自己的意思,来让夫子生气而说道理警戒将来,其实宰我是委屈自己来为民众阐明道义。” 何晏的注解还有其他两段,篇幅太长省略。 ​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邢昺疏:“子贡”至“直者”。注释说:这一段是讨论人有些恶行非常令人憎恶。说“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君子,指夫子。子贡问“夫子,您的心里有所憎恶的事吗?”说“子曰:有恶。”孔子回答说我心里有所憎恶的事。说“恶称人之恶”,指喜欢说人的恶行,所以这是我所憎恶的。说“恶居下流而讪上”,讪,谤毁的意思。指下位之人谤毁上位之人,这是我所憎恶的。说“恶勇而无礼”,如果人勇敢但不讲礼义会作乱,这是我所憎恶的。说“恶果敢而窒”窒,指窒塞。人要是因为果敢而窒塞他人行持善道,这是我所憎恶的。说“曰:赐也亦有恶乎?”子贡说“端木赐也有所憎恶的事。”说“恶徼以为知”,徼,抄的意思。在礼里面有“毋抄说”这句,如果抄袭他人的思想,并将它占为己有,这是我所憎恶的。说“恶不孙以为勇”,孙,顺的意思。君子因为遵循道义而勇敢,不遵循道义的勇敢,这是我所憎恶的。说“恶讦以为直”,讦,攻击、揭发他人的隐私。人之所以正直,是因为自己想要成为正直的人。如果为自己的目的攻击、揭发他人隐私,并以为自己在做正直的事,这样的行为是很可恶的行为。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邢昺疏:“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注释说:这一段讲女子与小人心性不定,比较难相处,要是与他们太过亲近,他们便开始不会依礼谦逊恭顺,要是因此而疏远他们,他们会由此而生怨恨。这里所说女子,是讲大部分是这样。如果像文王母亲这样禀性贤明的女子,不是这里所论及的。 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邢昺疏:“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注释说:这一段讲人在四十岁以后还有恶行,经常做些让人憎恶的事,那么这样的人到死都不可能行善行。因为到了不惑之年,还在作恶,说明到了这年纪的人不可能会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了而悔改。 (阳货第十七 完)

《论语注疏》何晏注,刑昺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