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来到中亚第一大城市,水土不服虚脱了,找到一个流浪汉基地扎营休息一天

潘德明: 七年环球徒步骑行1930-1936
“以世界为我之大学校,以天然与人事为我之教科书,以耳闻目见直接的接触为我之读书方法,以风雪雨霜、炎荒烈日、晨星夜月为我之奖励金。德明坚决地一往无前,表现我中国国民性于世界,使知我中国是向前进的,以谋世界之容光,必欲达到目的而无退志。”这是潘德明写在自制的《名人留墨集》扉页上的“旅行世界自叙”。
1930年6月下旬,潘德明从《申报》上看到上海有人组织了一个“中国青年亚细亚步行团”,立志要徒步走遍亚洲的报道。这个步行团在宣言中慷慨激昂地疾呼:“在历史上背负了五千余年的文明和创造的中华民族,不幸到了近世,萎靡和颓废,成了青年们普遍的精神病态,我们觉得时代的精灵,已在向我们欢呼,我们毫不客气地把这个伟大的重担肩负起来,我们决定以坚毅不拔的勇敢精神,从上海出发,逐步实践我们的目的。在每一步伐中,我们要显示中华民族历史的光荣,在每一个步伐中,给社会以极深刻的印象,一直到我们预定的途程的最终点。”
潘德明随后赶去加入,但最后在清远时只剩下他一人继续前行。潘德明经越南、柬埔寨、泰国,过马来西亚、新加坡,再乘船渡过马六甲海峡,经印度、伊朗、伊拉克、叙利亚,渡过苏伊士运河踏上非洲大地。之后,从亚历山大港乘船渡过地中海至希腊,开始了欧洲之旅。后又跨英吉利海峡到英国,乘“欧罗巴”号邮轮到美国。在美国游历一年后,经加拿大、古巴、巴拿马、斐济、新西兰、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缅甸,回到祖国云南。潘德明用7年时间,行程数万里,游历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留下许多珍贵资料。这些资料中,有所到之地加盖的邮戳,中外近1200个团体和个人用几十种文字书写的签名和题词,20多个国家元首签字的《名人留墨集》,总计3本,重约4公斤。
1937年7月6日,潘德明回到上海,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潘德明将为勘察青藏高原而筹集来的10万美元考察费用全部捐献出来,支援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