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iPad版达芬奇来了 那它还专业么

至少在国内,影视行业大部分都在基于 macOS 来进行后期剪辑调色和声音的制作。眼看 iPadOS 越来越像 macOS,在 iPad 上用达芬奇搞事情的声音一直都有。那么今天梦已成真的时候,我们又会怎样来看待 DaVinci Resolve for iPad ,如果我们能相信它可以向下吊打现有移动端的制作软件,那又能否向上融入到专业领域现有的工作流程里,能否满足一些复杂的制作需求

不用上手软件大家也能想到的是,iPad Pro 本身从硬件而言的优势,想必还是其轻便灵活的特性,因此在考量其能否胜任专业应用场景的时候,更应考虑到移动的特性。所以在希望满足某些专业应用场景的时候,尽量往可移动性上来看
考虑到小黄灯一贯的定位,我们今天并非来给 DaVinci Resolve for iPad 做一个基础体检,而更考虑专业调色层面的需求,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其调色板块带大家一起围观。如果你是正经调色师,或者主营调色工作的从业者,相信以下内容会有很多你想看到的信息

从界面上看,DaVinci Resolve for iPad 保持了最原汁原味的 UI 风格,当然少不了许多针对可触控性的优化和微调,例如比例稍大的按钮,行高更高的右键/长按/弹出式菜单

中性灰背景 DaVinci Resolve Studio

界面保持亲切感的代价,就是优化带来的冲突。以HDR色轮面板为例,若用手指操作菜单,大小还算舒适;但在调整各个参数时则会开始艰辛

我们可以来粗略比较一下,进行调色参数调整时,不同操作方式在尺度上的区别。想必各位也没太打算用手指来作为主要的调色操作方式,有条件的话还是得加购 Apple Pencil;尤其是在 2022 款 iPad Pro 上还针对 Apple Pencil 新增了悬停控制的支持,从而实现片段缩略图的搓擦预览等功能

最常用的色轮在此时就显得有些尴尬,整个调色页面也是一如既往地没有任意调整工作区大小的自由;还好曲线和色彩扭曲器这种可以单独悬浮窗口、亦能调整窗口大小的工具仍然能以超大杯出场,至于能不能看见画面就另说了

显然,我们更建议配备 Apple Pencil 或者键鼠来进行各种交互,尤其是 Apple Pencil 的得分会高很多,毕竟其轻便性是各类键鼠,尤其是妙控键盘这种重型配件不可比拟的
小声bb:和桌面版能这么像极有可能仍然采用Qt来直接移植到了iPad上,得益于Apple Silicon带来的更强算力在iPad上直接运行桌面的东西也很轻松了,甚至一度以为DaVinci Resolve for iPad就是虚拟化来的✖️ 从UI上我们也注意到一些滚动没惯性、滚动条始终显示、文本输入无法用「随手写」、大部分按钮鼠标无法吸附等等特征,进一步证实了这样的猜测
Q:那调色台呢
抱歉大家可以失望了,目前我们并没有看到哪里可以指定调色台,虽然不少调色台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进行连接,从而不必担心其移动性,那就只有希望后续能尽快加入调色台的支持吧,如果你希望端着台子对着 iPad 来干活的话

不要忘了台子也是有额外安装的驱动来的;实测目前插上自家台子、蓝牙连接 Speed Editor 都没动静,后续能否加入支持我也表示怀疑态度…

数据的 IO 方面,iPad Pro 的 USB-C 接口虽说可以走雷电3协议,但影视剧的制作不同于短片和广告的数据体量,读取多盘位阵列其实是实际制作的日常,但显然这些设备似乎还没准备好给 iPad 提供驱动(抑或反之)。因此更实际的还是借助这个接口来访问更常见的口袋 SSD
当然一根即便是3米的雷电3线插着给iPad,还顺便供电,也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指望 Wi-Fi 6 或许是一个更可行的选择,也就是靠局域网内搭建 SMB 文件共享服务给 iPad 工作。当然单纯看网上现有的测速参考,也只是一个参考,要稳定读取例如 ProRes 4444 来工作还是需要许多额外的网络基建准备,从而确保创意能顺利流淌
所以一种更轻松的工作方式就还是得减少素材体积,塞进 SSD 给 iPad 挂上小尾巴干活;或者缩减到能装进内置存储,也就是顶多2T以内最好。确实这样就足够完成几条预告或者一集40分钟(按ProRes 4444 UHD来算的话)的工作需求了
Q:能调 RAW 么?
以我手上常用的测试素材为例,ARRIRAW ( .mxf / .ari )、RED ( .R3D )、Sony RAW 目前均已阵亡,自家的 BRAW 理所应当支持得很好;不过其中 Alexa LF 的 .ari 能导入可是没画面,但又能看到 CameraRAW 面板的参数;此外 Phantom Cine 能正常回放和读取还挺令我意外

不过从设置面板里能看到还是专门有一块地儿用于处理 Raw 素材,相信只是现在 Beta 版还未完善,今后应该会逐步补齐吧


如果只是单纯地把素材丢进媒体池、干活然后输出就还算简单,深入一点我们还需要了解围绕调色相关的文件来如何管理,例如 LUT
在色彩管理设置面板里我们并没有看到熟悉的【打开LUT文件夹】按钮,但又能【更新列表】,不用紧张,稍微找一下就能解决 LUT 怎样导入的问题

在【我的iPad】本地我们就能看到 DaVinci Resolve 文件夹,这里就存放了达芬奇所需的各类文件,其中【LUT】里我们就可以自由存放各种 Lut,有意思的是我们并不能看到自带的一堆 Lut ,如果想把其他 Lut 放进自带的文件夹里,例如上图所示的【Arri】,就得新建一个同名文件夹,随后在软件内刷新即可,这与大家熟悉的操作完全一致
Q:除了 Lut 居然还有 DCTL?
没错,我测试了一下自己写的DCTL,运作起来还挺正常,甚至能在单独的 DCTL 效果/节点中对可调参数的 DCTL 进行把玩

这里我就用之前自己写的一个生成色环的 DCTL 来给大家演示,右侧有一些参数来控制环的大小位置颜色等参数,使用起来没感到什么不一样
其他我们从 DaVinci Resolve 文件夹能看到还有 缓存、本地数据库、Fusion等等文件夹,对应的功能基本和大家熟悉的样子没差
Q:等等…怎么还有 Fusion ?
倒也别急,这里的 Fusion 文件夹里只有 Templates 一个,也就是存放作为【Fusion特效】的文件,当然仔细想想,说明此时的达芬奇已经基本有计算并渲染 fusion 文件的能力了,官方此前给大家立过 Flag,接下来加入的大功能就是 Fusion 和 Fairlight 了

所以针对性地做一些 fusion 模板按理说还是基本可行的


当然,在众所周知工业化的影视后期制作环境中,协同工作也必不可少。官方首先承诺的就是能打通项目数据库,现在也叫项目库,可以和工作站上的完全体来无缝配合。那么协作的第一步,文件路径的映射目前也能在设置面板最下方找到,这里就需要大家琢磨一下这个映射关系了
简单来说就是 iPad 上读取到的文件和回到工作站上的文件路径基本不会一样,不考虑手动去更新文件路径的情况下自然就是靠路径映射来完成,不过鉴于 iPad 有限的能力,最好这个协作配合由工作站这头来完成,例如
在 iPad 上初步工作的项目A,用到的素材在移动SSD的文件夹【RawFiles】上,那么把项目A在工作站上打开后你看到的素材路径将会是这样的
/private/var/mobile/Library/LiveFiles/com.apple.filesystems.userfsd/6B493AF8-9EC1-4321-B9ED-3064DE613ACF/RawFiles
那么这些素材你接到工作站的实际路径则是这样的
/Volumes/SSD/RawFiles
所以在某一头看谁方便,把这个巨长的路径等价于工作站上的路径就行
不过实际上 iPad 这头的逻辑是【指定两个已有的路径让它们等价】而工作站上的逻辑却是【把一个不一定存在的路径等价于已有的路径】所以 iPad 上的设计就有些奇怪
以上提到协作的方法要么就是手动导出导入 drp 来实现费劲版异步协作,要么就是得搭建一个共享数据库来实现轻松版协作了。关于如何搭建和使用它这里就不再赘述

自己搭建共享数据库可能对大多数人来说门槛有点高,那么官方提供的 Blackmgaic Cloud 服务也算是一个低成本基本没门槛只管掏钱的解决方案


想接盒子来上监?好消息是自 iPadOS 16 起提供的 DriverKit 就允许开发商自己搞驱动,使 iPad Pro 通过雷电口来接入例如 Ultrastudio 盒子实现上监。坏消息当然就是现在看不到任何类似走 Desktop Video 的上监可能性,Apple 这边似乎没问题了,那么这就得看 BMD 这边要不要做了
取而代之则是外接显示器,类似桌面端的“纯净画面输出”,如果有现成的合格监视器的话也算是一种可实现的监看途径。当然要说画面的色彩准确度,相信 iPad Pro 自身的参考模式下的色彩表现并不会逊色于较低价位的几款调色监视器

得益于 iPad Pro 系统级的参考模式,启用后即可直接识别当前项目设置的色彩空间,即使是 HDR 内容的制作毫无压力;因此不同于 macOS 这头,还需要开启一些开关来实现这一目的,在 iPad 上这方面倒还算很简洁
如果担心“颜色不准”的情况,也给了校准的机会,就差搞一台合适的校准仪器来解决问题了

而项目内的色彩管理,设置面板里自然有满血版的全局色彩管理选项,我们也可以手动搭建一套转换节点,或者给输入、输出、监看指定特定的 Lut 来实现各类目的


不断地和客户沟通调色方案的过程中,最常见的两个操作就是导出静帧以及小样,这里就注意到了一个让我很是emmmmm的问题

导出静帧的话不出所料可以有 drx 和 dpx,但没其他格式的选项,就很尴尬。主要在于 dpx 目前甚至没怎么看到有哪个 iPad App 可以打开,如果只是给自己人交接倒好,给客户的话可能大家只得截屏
另一方面则是导出小样,由于仅有快编且没交付页面,出片的方法仅限(快捷)导出,这样也无从额外调整导出的设置,想靠预设的话,也没办法在 iPad 上单独创建
顺便提一个蜜汁问题,在 18 版之后,可能因为某些 bug 或改变了相关的设计,即便是 Studio 版也无法创建快捷导出的预设( 17 就还可用)
Q:17 已经创建好的预设也会消失么?
简单测试了一下确实是的,在 17 上做好预设,将数据库升到 18 就没了,不太清楚这样是基于什么考虑,目前在论坛上也有不少人在反馈这一点

Q:是不是有些可以在工作站这头做好了给 iPad?
要说兼容性,如果 iPad 上打开了工程,给回来就丢东西,那就很不乐观了。秉承这部分考虑,那么有些在 iPad 上没有的功能,应当能在工作站上做好了给 iPad 继续工作,然后拿回来还保持完好。
比如数据烧录,DaVinci Resolve for iPad 上目前并不能进行设置和调整,自然也没法关闭它,但这些信息可以保留下来,把工程拿回 DaVinci Resolve Studio 上就能继续该干嘛干嘛了


简单试用之后,我们可以来看看实际应用中怎样合理地发挥出在 iPad 上的生产力
从轻便性来看,很容易能想到许多移动工作场景
考虑到剪辑功能的缺失,如果需要在正常剪辑线上进行调色,以及必要的辅助时,协同工作的过程就需要提前做好测试,并约定好规则;
如果是蜂窝网络版本则更是可以随时可以接入共享数据库或 Blackmagic Cloud,从而确保可以随时配合团队的其它小伙伴;
单兵作战的话,则需要考虑怎样同步数据库,或者 drp 文件,来满足跨平台的接续工作;
结合 iCloud 也可以搞定若干文件的同步问题,素材量合适的话更新这些文件不会成为什么难事;
Raw 文件的支持完善后,则可以在现场配合 DIT 即时做一些镜头的测试,保留工程和静帧,以备后用;
在现场可以对 Raw 单帧或单个镜头进行调整,因此也无需对 Cut 页面有很多要求;
还能做一些风格的尝试,配合静帧、调色版本、群组等该有都有的功能来完成对风格的管理,随后生成 Lut 给出去;
如有必要自然可以端着 iPad 和 DP 一起 review dailies(甚至是 HDR 版);
出远门就不再是买后爱奇艺,急活偶尔改改片也不是不行;
如果你是 DP,当然可以在 DaVinci Resolve for iPad 上自己研究 look;
协同模式下,让工作站这头的助理完成 iPad 做不到的事,这样算下来在 iPad 上就没什么可介意的了;

随便瞎想了这些移动式工作场景,有时候能做的事少一点,尤其是正好只集中在调色上,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整体看下来,对于 DaVinci Resolve for iPad 我们还是需要适当调低期望值,提炼工作流程中的重点,例如核心的调色创作部分,合理设计一些协作规则,配合良好的网络环境和严谨的文件管理,这样生产力才可以完整地释放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操作上、界面上的问题在我看来有些是本身 DaVinci Resolve for iPad 移植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结果(毕竟没有从零重写),像有的窗口不能移动位置、超长的右键菜单翻页很糟糕等等问题我会有心理预期,从而还算可以接受,具体的体验上大家可以等正式发布后上手把玩一番。因此也没在前面给大家细数很多 UI 上的问题
Raw 文件的支持完整度大概率还需要等各大厂商的配合,所以才有的能用,有的阵亡,大家就不必阴谋论啦;ProRes Raw 还是让各位失望了呢
如果确定有应用 DaVinci Resolve for iPad 的必要,强烈建议各位和小伙伴一起研究一下共享数据库(现在叫网络项目库)来确保工作的灵活性和安全性

简单总结,专业应用要用得顺心最好有助理配合,去完成调色页面做不了的事;调色页面内负责创作的功能大部分都有保留,小部分功能就没了(ColorTrace、远程版本等)额外的惊喜也好像没有😂
没有助理也不必担心,实在有没办法满足的部分,M1/M2 的笔记本也没比 iPad Pro + 若干配件重多少嘛
测试环境
第五代 M1 iPad Pro 12.9' + DaVinci Resolve for iPad 18.1.1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