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1807年战争之普鲁士之耻(四):迫降埃尔福特

2020-11-12 19:41 作者:近卫掷弹骑兵官  | 我要投稿

       简介

       1806年10月16日,在埃尔福特的受降中中,来自普鲁士王国的一大群部队在埃尔福特市(现在德国境内)向法国的若阿尚·缪拉元帅投降。主要原因是因为在两天前的10月14日的耶拿-奥尔施塔特战役中普鲁士大军惨败,军队中士气普遍低落,已经不愿意再战斗下去。埃尔福特位于耶拿以西约40公里的格拉河河畔。

        基本信息

        爆发时间:1806年10月16日

        爆发地点:德国,埃尔福特

        战役结局:法军获胜

        交战双方:法兰西第一帝国/普鲁士王国

        双方指挥:若阿尚·缪拉/奥兰治亲王

        双方兵力:16000人/12000人,65门火炮

        双方损失:无人损失/指挥官以下全体投降

        背景

        在十月初的时候,总计人数超过了十七万的普鲁士大军分为了三支半独立的军团,分别在威廉·费迪南德、不伦瑞克公爵元帅,弗雷德里克·路易将军、霍恩洛赫·英格尔芬根亲王和恩斯特·冯·吕歇尔将军的率领下进入了萨克森选侯国的领土,在此之后,他们又吸纳了两万萨克森人加入了自己的部队。中路是不论瑞克率领的主力部队,驻扎在埃尔福特;而东路的霍恩洛赫则部署在东边的鲁多尔施塔特附近。最后则是西路的吕歇尔将军,他与萨克森-魏玛-艾森纳赫公爵卡尔·奥古斯特率领的一个步兵师一起在占领了哥达和爱森纳赫,向南控制迈宁根和法军的交通线。符腾堡的欧根负责指挥预备部队驻扎在马格德堡的北面。

       10月8日,拿破仑在萨克森的边境已经集结了拥有十八万人的大军。10月9日,他的部队分成了三支纵队,每一只纵队都拥有着两个军,另外还有帝国近卫军、骑兵预备军和一个巴伐利亚步兵师,贝尔纳多特元帅的第一军的先遣师和缪拉元帅的骑兵部队在施莱兹战役中迫使博基斯拉夫·弗里德里希·伊曼纽尔·冯·陶恩茨将军的不必师撤退。第二天,法军让·拉纳元帅的第五军在萨尔菲尔德战役中成功的击败了普鲁士亲王路易·费迪南德指挥的拥有着8300人的步兵师。年轻气盛的亲王在战斗中被杀了,在遭受到重创之后,他手下的那些士兵和军官们也纷纷逃走了。

       拿破仑确信他的敌人就在埃尔福特附近,于是他命令他的营纵队在10月12日进行一个巨大的左转向。普鲁士的元帅和将军们选择了撤退。布伦威克将带领主力军从魏玛北上到梅泽堡,而霍恩洛赫则在耶拿附近作为后卫以防万一。而吕歇尔得到的命令是留守在萨克森-魏玛。10月14日,耶拿-奥尔施塔特战役打响了,拿破仑袭击了霍恩洛厄,而布伦瑞克向路易·达武元帅的第三军发起了进攻。最后的结局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

        霍恩洛厄和吕歇尔的先后赶到战场上的两支部队都被法军赶出了战场。不伦瑞克率领的主力部队伤亡1.3万人,指挥官也受了致命伤,霍恩洛赫和吕歇尔的联合部队损失则多达2.5万人。

        10月15日凌晨5点,拿破仑开始下令部队开始利用他在耶拿取得的巨大胜利继续向前进军。四个小时后,他又听说了路易·达武元帅在奥尔施塔特获得的胜利。因此他又将缪拉的骑兵预备队拆成两半,一半被派往西面的埃尔福特,另一半向西北方向开往布特尔施泰特。除此之外,又派遣内伊元帅的的第六军团前往埃尔福特支援缪拉的骑兵,并命令尼古拉·苏尔特元帅的第四军团前往布特尔施泰特,之后他指示让-巴蒂斯特·伯纳多特元帅的没有遭受过任何损失的第一军向奥尔施塔特北部的巴特比布拉进军,以防逃亡的普鲁士人越过易北河向东逃窜。考虑到14日战斗最艰苦的部队,他允许让·拉纳元帅的第五军团和皮埃尔·奥热罗元帅的第七军团留在魏玛,也就是呆在达武元帅第三军附近,之后一同向瑙姆堡进军一小段距离。

       城市的被围困以及投降

约阿希姆·海因里希·冯·莫伦多夫将军


       14日的战斗结束之后,大批溃逃的普鲁士士兵出现在了埃尔福特城外。起初他们被拒绝进入,但后来城门被打开之后,很快城市就挤满了至少12000名士气低落的士兵。一些军官试图把部队送回他们的部队,但这些人拒绝合作。到了15日中午,缪拉和他的骑兵主力部队已经接近埃尔福特。冯·荣格·拉里希少将负责组织守卫城市的外围。他的阵地位置很差,格拉河在他的后方,所以将军开始命令他的步兵撤退到城里。缪拉的骑兵旋即发动了冲锋,将拉里希的骑兵赶回了河对岸,同时还俘获了一个炮兵连。但是法军在该行动的损失不详。

萨克森-魏玛-艾森纳赫公爵,卡尔·奥古斯特

        萨克斯·魏玛公爵的师错过了10月14日的战斗,但是他们很快出现在埃尔福特的西面。约阿希姆·海因里希·冯·莫伦多夫将军试图组织部队进行有序的从埃尔福特撤退到西北方向的巴特朗根萨尔察的撤退,他命令萨克斯·魏玛公爵负责这次行动。后勤马车运输部队作为先导部队,后面还跟着骑兵,然后是步兵。因为莫伦多夫在奥尔施塔特受了伤,而且现在的环境也无法为他进行手术。

        下午两点半的时候,缪拉派遣了自己的上校克劳德·安托万·希波利特·普雷瓦尔打着休战的旗号进入了埃尔福特。法国人要求守军立即投降,普鲁士要塞司令起初拒绝了。公爵在城市附近等待着,他希望能有大批量的士兵加入自己的撤退的队伍,但很少有人这样做。晚上,卡尔·奥古斯特退到了兰根萨尔扎。在和约翰·弗里德里希·温宁将军的分遣队会合后,萨克森-魏玛-艾森纳赫公爵手下现在拥有着14个营、30个骑兵中队和3个炮兵连,总计12000名士兵和24门火炮。

        随着莫伦多夫的撤走,堡垒指挥官的抵抗下去的决心开始立即减弱并且最终瓦解了,在那天晚上的时候,他最终选择在投降书上签字,条款中包括了彼得斯堡要塞,以及大量的火药和弹药的投降和移交。

如今的彼得斯堡要塞

       包括指挥官奥兰治亲王在内的总共约12000名普鲁士和萨克森士兵成为了俘虏,法国除此之外还了缴获65门大炮。以下部队的旗帜(旗帜的数量写在括号里面)也全部需要移交给法军:

       近卫掷弹兵第6团(2),申克第10步兵团(4),韦德尔第10步兵团(4),阿尔尼姆第13步兵团(1),不论瑞克第21步兵团(1),温宁第23步兵团(4),曾格第24步兵团(1),阿尔特-拉里希第26步兵团(1),霍恩洛厄第32步兵团(2),费迪南德亲王第34步兵团(2),海因里希亲王第35步兵团(2),茨威菲尔第45步兵团(1),海森第48步兵团(4),瓦滕斯莱本第59步兵团(2),以及埃尔温第3龙骑兵图(4)……

       另一个权威人士说,在投降的时候,有9000到14000名普鲁士士兵落入法国手中。这个数字中可能包括多达8000名伤员。投降时,缪拉元帅在埃尔福特附近有大约16000人。立即可以调动起来了七千名骑兵中包括艾蒂安-马里-安托万·尚皮翁·德·南苏蒂将军的第一胸甲骑兵师,让-约瑟夫-安热·多特普尔(旧译奥普尔)将军的第二胸甲骑兵师,以及马克-安托万·博宁·德·拉·博尼尼热·博蒙将军的第三龙骑兵师。

        当第一批囚犯开始从埃尔福特被押往法兰克福的时候,这一只队伍却刚好不巧的碰上了普莱茨第3骠骑兵团的部队,在轻骑兵的突击下,人手本来就不够的,护卫队立刻就被驱散了,大概4000至5000名战俘也趁着这个也趁着这个适合溜之大吉。听说到这件事情的时候,愤怒的拿破仑将这一次的惨败归咎于缪拉元帅的失误和大意。但是萨克森 魏玛公爵却是无法利用这一成功,他试图把这些俘虏重新集结起来,重新拉入自己的队伍,但是这些人全都跑掉了,一个人都没有回去。

        战役后续

        埃尔福特的投降使得拿破仑得以大大缩短自己的通信线路,从莱茵河西岸的美因茨直接抵达法兰克福、艾森纳赫、哥达,然后再是埃尔福特。拿破仑旋即放弃了穿过维尔茨堡和福尔海姆的迂回路线。

       在埃尔福特投降后,缪拉元帅带着他的三个师继续向巴特朗根萨尔察挺进,但是萨克森.魏玛公爵得以逃出生天。多米尼克-路易-安托万·克莱因将军的第一龙骑师,路易-米歇尔-安托万·萨于克将军的第四龙骑师,以及安托万·拉萨尔的轻骑兵旅继续向东追击普鲁士人,一直追击到了靠近魏森湖和布特尔施泰特的地方。十月十七日在贝尔纳多特元帅和符腾堡的欧根公爵的率领下,法普两军再度交战,在这次战斗中,法国人再一次的大获全胜,对普军造成了接近5000人的损失。

        历史学家弗朗西斯·洛莱恩·佩特里(Francis Loraine Petre)评论说,埃尔福特是普鲁士要塞指挥官在1806年进行一系列“懦弱投降”中的第一个。他写道,如果这个城市坚持几天,拿破仑的计划可能会被大大的推迟推迟。相反,在埃尔福特投降之后,法国皇帝随即能够在敌人逃跑后立即命令整个军队开始进行大规模的追击。


1807年战争之普鲁士之耻(四):迫降埃尔福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