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蒂莲 第二十七章 温周无差 互宠
小白文笔 私设如山 ooc预警 没意外的话,每周一周四更 围着天灾展开的恩爱日常
后面几章走剧情,春节内容等春节再更。其他譬如点心比赛,法会,周子舒生辰等,完结后以番外形式更。
第二十七章
温客行的生辰宴让巫溪彻底融入了京城的生活,也让京城的公子哥们对温周两人的武力值有了更直观的认知。生辰宴后,温琪顺这一批新兵便离开了晋州城赶往南边服役,没能陪弟弟在晋州城过第一个春节,让温琪顺甚是懊恼,但也无可奈何。倒是其他几位哥哥陪着温客行实实在在地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春节。春节过后,太子温琪轩温琪哲陈景等一行也离京到福州主持工作。随着少年们的离开,晋州城内一时仿佛都安静了几分,多了几分思念之愁。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之间便过了两年,这两年间天灾人祸不断,幸好朝廷民间都有了准备,损失不算太重。今年五月开凿运河也提上了日程,原本以为一年便能结束的勘探工作事实上花了将近两年才堪堪完成,无论是地形的复杂程度还是天灾人祸带来的不便都严重拖延了勘察工作的进展。
同样因为这大大小小的天灾,难民越来越多,百姓都盼着能早日开展工作谋生,而国库已经在这一次次的灾难中开始吃紧。
…………………………
“阿温~”刚从庄子上赶回来的周子舒来到医馆隔间,温客行正在里面给人看病。
今年三月,在爹娘认可后,温客行终于开始挂牌给人看病了。刚开始百姓只是冲着他小仙童之名而来,想着就算他医术不精,能被仙童把把脉摸一摸,沾沾福气也不错。而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温客行就凭实力让他们改变了这个想法。当然,由于他爹坚持要他上学,所以他能出诊的时间并不多。
“阿絮~,你回来了!小六,去给侯爷沏杯茶。阿絮,你等一下哈,我还需要一些时间。”虽然很想和阿絮贴贴但职业道德还是要有的,还有两个病人排着队呢。
“好,你先忙,我到后院等你。”
温客行目送周子舒离开才重新看向病人,“久等了!”
“没事,两位侯爷感情真好!”中年病人憨厚拘束地摆摆手,表示不在意。
“说一下你哪里不舒服。”
“哦,是这样的,……”
看完所有的病人后,温客行来到后院,周子舒正翻着一本医术,心不在焉地看着。
“阿絮~,在想什么呢?”
抬眼看见温客行进来,周子舒放下手中的医书,拿起茶壶给温客行倒了一杯花茶,“那地瓜的规模已经足够作为第一批推广的种子了,是时候进宫上书给圣上了。还有你那医书,这种工具类的书,贩卖必须得到工部的许可,你年纪还小,出书估计不会被重视。直接跟圣上请示,会少很多阻碍,同样对推广也有帮助。”
“哦,那我跟你一起进宫吧。现在去吗?”
“你出医书的事,太师知道了吗?”
“知道,我跟他提过,他说我随心就好。”
“那现在去吧,你先吃些点心,别饿着了。”周子舒打开自己顺路从衍心楼打包过来的点心盒。
嗜甜的温客行看到点心眼睛立马就亮了,“谢谢阿絮~,阿絮你也吃。”说着便把手中咬了一口的糕点递到周子舒嘴边。
周子舒也不嫌弃,张口就叼住了点心,拿过刚刚看的那本医书,“这是装订好的《常见草药详说》,你看看有没有问题,没有就拿给圣上看,后面就按这个印刷装订了。”
囫囵吞枣地咽下口中地点心,温客行迫不及待地打开了医书。医书每页正面详述草药的药效,适用的症状,常见的搭配,注意事项等,背面是草药的图案,纸张不算上等,但整体还算精美。
“这整本书成本是多少?”
“一两。”
“那么贵!”经过两年在医馆的实践,温客行已经对物价有了比较清晰的认知。寻常百姓家,一两能用几个月了。一两就是一千文钱,目前百姓多用铜钱,有些穷苦百姓穷其一生也没见过银子,一千文钱太贵了。“阿絮,他们买不起的。”
“主要是配图雕版的成本太高了,一两只是成本,售价还需要加上利润。其实也不需要每个家庭都买,可以以村,以族为单位。”
“不用加上利润,我又不差那点钱,衍心楼的利润够我用一辈子了。就按成本卖吧。”如今会员制的衍心楼已经成了京城地标性产业,门庭若市,日进斗金。且他编这书本来也不是为了钱,而是回报社会。
周子舒帮他撩了撩头发,柔情似水,“好,都依你。”
皇宫
“报,世安侯,定安侯觐见!”
皇上此时正在教导太子批改奏章,从福州回来后,太子肉眼可见地成熟稳重了许多,最近接手的事务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大臣们评价颇高。
“宣!”
“臣参见皇上,皇上吉祥!”
“赐座!”圣上放下手中的奏章,看两人的神态颇为轻松,估摸着不是坏事,也安心了几分,“子舒,阿行,你们怎么这个时候进宫,可是有什么急事?”
“皇姑父,子舒二人今日进宫乃是为了两件民生之事。”
“民生之事?说来听听。”皇上太子来了兴趣。
周子舒让人扛了一筐东西进来。
“这是什么?”太子走下台阶拿起框里半巴掌大的地瓜,突然灵机一动,兴奋地看向周子舒,“这莫非是新粮食。”
圣上惊讶地看向太子手中的地瓜,激动又期待地看向周子舒,周子舒笑着点了点头。
“哐”圣上激动地站了起来,衣袖推倒了一旁的茶壶,弄湿了基本奏章,他却完全没有察觉,径直地走向那框地瓜。
“这是我们当时在卧龙山发现的植物,我们发现它的根茎有动物啃食,尝试了后发现根块清甜可口,而且非常饱腹。”
圣上颤抖着手拿起一个地瓜,只觉得这小小的东西有千斤重。这两年他的白发越发地明显了,脸色也肉眼可见地疲惫,在这连延的灾年中扛起着诺大的大晋,他的压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而他做梦都害怕大晋会毁在他手里。
温客行这两年与圣上也亲近了很多,对这个殚精极虑的未来皇姑夫,他钦佩之余也有几分敬爱,看到他颤抖的双手,疲惫中带着血丝的眼眸,只觉心里酸酸的不好受。他上前几步,大逆不道地在太监惊恐的眼光中用自己稚嫩的双手搭在圣上的手背上,“我们测试过了。这个可以煮,可以烤,可以生吃,不难养活,而且可以不占良田,也比较耐旱,叶子也可以吃。很适合灾年尤其是旱灾年种植。”
小小的手暖暖地,圣上甚至觉得有点烫,心窝都开始发热了。他左手一揽把温客行抱了起来,又走过去用紧紧握着地瓜的右手抱起周子舒,两人连忙搂住他的脖子,唯恐掉了下来。也幸亏圣上也是有武艺傍身的,否则还真抱不起两八岁孩子。
圣上抱着两小孩直接坐上了龙椅,让两小孩坐在他腿上,周子舒脸色大变,“皇姑夫!这不妥!”
“没事!子舒,阿行,你们给皇姑父说说这地瓜。”
周子舒:“这是阿行发现的,同那个万年参一同发现的,因为我们不确定它的食用方法和种植技术,所以只是带回一些种在我那个庄子上,发现能吃后,我让人扩大了种植,目前在多个地方都有实验田,总面积达一万多亩,可以供半个州种植,如果只用中等田和下等田种植,可以供一个州有余。”
温客行补充,“种植地瓜,也就是这个东西,可以扦插藤苗也可以直接使用果实,气温高的地方也能开花获得种子,种子的生长会比较慢,但我们也收集起来了。地瓜喜温怕寒耐干,只要选对时间,大晋大部分地区都能使用中等田下等田种植,山地更好。我们在不同气温的地区都建立了试验田,已经摸出了规律,培养了熟练掌握栽种方法的农人,只要推广种植,这些人都可以在相应的地区指导种植。”
圣上越听越激动,“收成如何?”
周子舒挑眉“一亩数十石(注1)。”
“什么?数十石?”圣上激动地想站起来却发现腿上还坐着人呢。
温客行解释,“受土壤和气温,甚至播种时间不同会有差异,但肯定能高于稻谷数倍。”
这下圣上整个身体都忍不住颤抖了,太子也激动地原地打转。
周子舒当然能体谅他们的心情,“明日我们准备收获,皇姑夫,太子哥哥可以前往观看,嗯,也可以带上大臣们。庄子上的厨娘折腾出了几个做地瓜的菜肴,到时给大家弄一个地瓜宴。”
“这个时候收获?”清明刚过,晋州城的气温只能算暖和,怎么会是收获的时候?
“地瓜收获需要3到4个月,不同气候的地区会有不同。大晋大部分地区最适合的播种时间是谷雨前后,为了赶上种植期,这一轮我们采用了大棚种植,才赶上了谷雨前收获,届时藤苗,根茎都可以作为种子。”温客行解释。
“大棚种植?这是什么东西?”太子问。
说到这个大鹏种植,话就长了。
“我们想尽可能快地扩大育苗面积,但地瓜种植对气温有要求,无论如何一年最多就种两轮,我们只能想办法冬天也能种植。在询问农人后,农人说,只要温度光照水分够就可以生长,所以我们就想办法在冬天给地里搭棚保持棚里的温度,还要让光线能进到棚内。多方努力下无法解决。后来询问了叶前辈,他给我们推荐了一种透明的布,光线可以进来,温度不易消散,如果在棚内生火也能保持棚内的温度,才解决了问题。如今棚内的地瓜都可以收获了,事实上这是第一批棚内种植的地瓜,我们也不确定产量。”
周子舒长话短说,没有提为了换取这些来自修真界的特殊布料,他两把衍心楼去年一年的利润都搭了进入,还另外补了周子舒其他产业的收入才堪堪够用。这些布料是修真界一种特殊蛛丝,这种透明能保持温度的特性在修真界用处不大,那里有钱有地的凡人搞了一些织成布给自己搭棚冬天种些菜。因此属于修真者看不上,凡人又不容易获取的鸡肋东西,那些钱大多都是拿来雇佣心高气傲的修真者帮忙收取蛛丝。
周子舒不说,但圣上父子又如何能不知道呢,足够两千亩地使用的稀有布料,怎么会是免费的。
圣上放下两人,两人立刻恭敬地站到一旁,圣上站起来整理了一下衣服,随后对着两人拱手弯腰,“朕替天下百姓谢谢你们!”太子也连忙跟着行礼。
两人大吃一惊,连忙闪开,摆着手,结结巴巴的说,“不不不,这,这,这受不起!”
圣上放下手,“不,你们值得,皇姑父也谢谢你们。”
太子也跟着说,“是的,无论是代表这天下,还是仅代表我们自己,都谢谢你们。”
温周互看了一眼,温客行歪着头笑了笑,鹿眼都眯了起来,“嗯!”
周子舒走过去抱着太子的腰,“皇姑父太子哥哥,我们一起努力,一定能度过的。”
圣上强作镇定,平静下来,转头对一旁的陈总管说,“传令下去,今日到明日黄昏,任何人不得离宫!加大巡逻力度,一鸟一书都不能离宫。殿内外所有人严密看管起来。”羯邑虽然乱了,世家也收拾了一番,但宫里难保没有奸细,若是有人传出去,提前毁了那一万亩地,一切就都完了。
“阿行,子舒。你们今日直接留宫中,明日直接过去。”
“遵命!”
“对了,不是说有两件事吗?”圣上想起两人刚来时所说,“可还是好事?”
温客行从怀中拿出那本医书,“皇上请看,这是臣自己编撰的医书,我爹已经看过了,是……”温客行一一道来。
圣上接过医书,翻了几下便清楚了这本书的价值,“你有心了!你想刊登就刊登吧,朕让工部给你批条。”
温客行点点头,“谢谢皇上!”
“你打算怎么推广?要卖多少钱?”
“阿絮说这个成本是一两,就卖一两了,也没打算赚钱。至于怎么推,臣也没有头绪,阿絮说这个太贵了,一般人买不起。”
“朕给你盖个印,写个批注,到时子舒让人宣传一下,问题不大。”
温客行喜出望外,“谢谢皇上!”
皇上摸了摸他的发顶,“是朕和百姓要谢谢你们,大晋有你们是大晋的福气。”皇上心想,等地瓜的事落实了,再把他们的爵位提一提,他们忠诚爱国,大晋也不能寒了他们的心。
注一:三十斤为均,四均为石。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三有,“凡石者以九十二半为发,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一石就是59200克,即59.2公斤。
扩展知识:
最近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闵宗殿先生发表论文《宋明清时期太湖地区水稻亩产量的探讨》,推算出了唐、宋、明、清四个朝代太湖流域的平均亩产:
唐朝亩产138公斤;
宋朝亩产225公斤;
明朝亩产333公斤;
清朝亩产278公斤。
求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