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自媒体大科普时代
自媒体科普时代的优劣势,取决于传播者的身份处境。 在互联网媒介上,所有自媒体人的第一身份是:传媒人/传播者 而这些人的第二身份和责任感则决定了他们传播这些学科的信息数据的质量和价值。 早期互联网上的传媒人(特指各类学科的传播),的第二身份有: 一是本学科的学员 二是本学科书籍作者的拥趸和爱好者 而这两类人传播的方式有二: 一是以严肃谨慎的态度去讲解其研究的事物,并附上自己参考了哪些研究员的研究资料。 二是纯粹的科普脱口秀,不提自己的研究资料来源。 三则是中庸些的,用了幽默的方式,但也提供了自己参考了哪些研究员的研究资料。 我个人是及其讨厌第二种的,各学科的传播不是说相声,不是张口就来的毫无根据的妄言。 互联网时代的科普传播,必然会使各学科民科化。 民科这个词是中性的,从来不是贬低。 高质量的科普传播,必然会把民科走向高端和高价值。 而毫无营养的蹭热度各学科传播,就是对民科最大的伤害。他会使民科越来越浅薄,越来越愚昧。最后使民科这个词变成贬义的 事实上,有一些纯粹是本学科的爱好者的门外汉,通过自己认真研究和对学科传播负责的精神,在传播过程中输出了高质量和高价值的传播产品,这些人已经算是半个专业研究人员了。 而那些只是把科普传播当成一个流量工作的自媒体传播人,输出的毫无营养的知识产品,也必然会被淘汰 开启民智,借助互联网的文化模式和经济模式,迎来知识大科普时代! 而互联网民科能不能写下辉煌的一页,终究要看传媒人/传播者的水平,责任心和热爱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