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革中的人物简介—司徒卢威、卡芬雅克、路易·波拿巴、俾斯麦
司徒卢威
彼得·别隆加尔道维奇·司徒卢威(1870—1944年),俄国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哲学家、政论家。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司徒卢威一开始就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表混入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是“合法马克思主义”最有名的代表人物。列宁说他“是从机会主义开始,从批评马克思开始,在几年内滚到反革命的资产阶级的民族自由主义立场上去的”【1】。1894年,他写了《俄国经济发展问题的批评意见》一书。在书中,他剽窃、“批评”和修正马克思主义,阉割它的革命精神,背弃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宣扬马尔萨斯主义,赞美资本主义制度。他露骨地说: “要承认我们不文明而向资本主义领教。”
1900—1901年初,他曾以“民主反对派”的资格与《火星报》合作。不久,司徒卢威脱离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投入资产阶级的反动营垒。1902—1905年,他充当了保皇派自由资产阶级的《解放》杂志的主编。以后,成为反革命的立宪民主党的创立者和右翼首领之一,任该党中央委员。1905年革命失败后,司徒卢威滚到最反动的国家主义的黑色百人团方面去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坚持社会沙文主义,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效劳。十月革命后,司徒卢威参加了反革命武装叛乱的邓尼金政府。以后,又充当白匪军弗兰格尔政府的部长。这些反革命叛乱被粉碎后,他逃亡国外。曾编辑白党在布拉格出版的《俄国思想》杂志。1925—1927年主编白党在巴黎出版的正统保皇党报纸《复活日报》。司徒卢威顽固地维护反动统治阶级的利益,死心塌地地反对苏维埃政权,是无产阶级的凶恶敌人。
【1】《列宁全集》第20卷,第104页
卡芬雅克
路易·欧仁·卡芬雅克(1802—1857年),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党人,反动将军和政客,曾任阿尔及利亚总督、法国陆军总长、内阁总理。
1831—1848年,卡芬雅克参加了侵略阿尔及利亚的战争,双手沾满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鲜血。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后,他任阿尔及利亚总督。同年5月至6月,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陆军总长。当巴黎工人六月起义进入激烈紧张的关键时刻,资产阶级新政府吓破了胆,急忙宣布解散。而获得军政大权的卡芬雅克指挥别动队,残酷地镇压了这次起义。从而使整个1848年欧洲革命的形势急转直下。所以,法国资产阶级把这个刽子手当作自己的救世主。同年6月到12月,拥他为第二共和国的内阁总理。马克思指出:“卡芬雅克不是对资产阶级社会实行军刀专政,而是借助军刀实行资产阶级专政。”【1】从此以后,卡芬雅克这个名字,成为屠杀工人阶级的刽子手的通称。
卡芬雅克由于受到资产阶级的嘉奖而感到荣幸。策烈铁里发表解除工人武装的演说,因而也受到资产阶级的欢迎。列宁把策烈铁里因此而感到的荣幸,比作“卡芬雅克式的荣幸”,这是对策烈铁里作了深刻的讽刺、揭露和批判。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25页
路易·波拿巴
路易—拿破仑·波拿巴(1808—1873年),拿破仑第一的侄子,又叫拿破仑第三,法兰西第二帝国的皇帝。
路易·波拿巴曾跟着他母亲在瑞士生活了十六年。他处处想模仿他的伯父拿破仑第一。他野心勃勃,总想复辟帝制,自己当皇帝。1836年,他在斯特拉斯堡曾举行过一次政变,结果遭到失败。1840年,路易·波拿巴带着一部分人攻进布伦,自立为帝,但又一次遭到失败。
1848年革命失败后,路易·波拿巴利用农民怀恋他的伯父拿破仑第一统治时代所获得的利益而抱有天真的幻想;利用小资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不满;利用大资产阶级、大地主阶级企图复辟帝制的希望,从一个普通军官一跃而当选为总统。
“波拿巴是一个浪荡人,是一个骄横的流氓无产者,他比资产阶级的骟子有一个长处,这就是他能用下流手段进行斗争。”【1】他当了总统以后,依靠秩序党内阁打败了资产阶级共和派,摧垮了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加强了自己的统治。随后,波拿巴同秩序党的矛盾日益加剧。他一方面成立反动组织“十二月十日会”。这个组织“是由巴黎流氓无产阶级组成的一些秘密团体,每一个团体都由波拿巴的走狗们领导,总领导人是一个波拿巴派的将军”。而“波拿巴是流氓无产阶级的首领”【2】,他到处搜罗流氓、骗子、扒手等社会渣滓,到处开展笼络人心的煽动宣传。另一方面竭力削弱秩序党。他当总统后就掌握了行政权力,但军权还不在手。1850年5月后,他把注意力集中在掌握军权方面。他强迫议会拿出大批的钱,用来买腊肠、香槟酒、雪茄烟来收买军队中的官兵。所以,后来一部分军队就叫喊“拿破仑万岁!腊肠万岁!”军队被波拿巴收买了,波拿巴掌握了军权,他把政府和军队的主要职务都安排给波拿巴分子。随后,波拿巴就在议会中把秩序党搞垮了。1851年10月间,立法议会开会时,波拿巴要求恢复普选权,以欺骗群众,并且要求修改宪法中总统不能连任的条文。遭到了立法议会的否决后,波拿巴就在12月1日夜间调集七万军队,发动政变,解散了立法议会,把秩序党分子和一切反对波拿巴的议员都逮捕监禁。
政变后,波拿巴独揽大权。1852年1月14日新宪法公布,规定总统任期十年。但是波拿巴当皇帝的野心还没实现。于是在1852年11月,就强迫人民投票恢复帝制。12月2日正式宣布法国改为帝国,这就是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年)。路易·波拿巴当了皇帝,称拿破仑第三。
第二帝国是资产阶级的反革命统治。它使大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而使工农群众的经济状况更加恶化。因此,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波拿巴残酷镇压各地的革命斗争。同时,为了转移视线,波拿巴连续发动对外侵略战争。1870年7月,他发动了普法战争。法军连连战败。9月,色当战役,法军大败,路易·波拿巴也当了俘虏。
色当的消息传到巴黎,巴黎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立即起来革命,推翻了第二帝国。路易·波拿巴这个历史小丑从此结束了他一生的政治生涯。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61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52页
俾斯麦
奥托·俾斯麦(1815—1898年),德国的反动容克地主阶级的政治家,曾任普鲁士首相和外交大臣、德意志帝国宰相等职。
俾斯麦出身于普鲁士的一个容克地主家庭。1847年的时候,他已经是德意志邦联议会议员。他极力维护容克地主阶级的利益,狂热地拥护当时的君主政治,激烈地反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极端仇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对于共产主义思想更是看做不共戴天的仇敌了。因此,普鲁士的统治者看中了俾斯麦。他参与了镇压1848年革命的阴谋活动。1851年担任了普鲁士驻德意志邦联议会的代表。1859—1862年任普鲁士驻俄国大使。1862年任驻法国大使。1862年9月,普鲁士国王把他从巴黎召回,让他担任普鲁士的首相和外交大臣。
俾斯麦担任首相和外交大臣以后,在内政外交方面都推行了一整套容克地主阶级的反动路线。在国内,疯狂地镇压工人运动,为了实现以普鲁士为中心的德意志统一,执行铁血政策。在外交上大耍手腕。他发动了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全德意志的统一。1871年1月,威廉第一当了德意志帝国的皇帝,俾斯麦当了宰相。从此以后,他的内政外交政策更加反动。在国内,强使波兹南、西里西亚的波兰人德意志化,镇压民族解放运动;宣布德国社会民主党为非法,颁布了“反社会主义非常法”(1878—1890年),残酷地迫害共产主义者,镇压工人运动。在国际上,他和法国的反动头目、刽子手梯也尔互相勾结,狼狈为奸,对伟大的巴黎公社进行残暴的镇压。1879年,德奥建立了军事同盟。这个同盟成为后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同盟国军事集团。
但是,在德国国内外无产阶级和广大革命人民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和坚强不屈的斗争下,俾斯麦的统治处于内外交困,到处碰壁,遭到了失败。1890年3月,新上台的威廉二世撤了他的职。在撤职之前,威廉二世先封他为公爵,给了他领地。俾斯麦在他的领地里过了他的最后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