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梦回宋朝,感受酒器的美与雅 | 酒器大观⑤

2022-11-23 15:01 作者:长江酒道  | 我要投稿



宋朝是陶瓷生产鼎盛时期,是中国瓷器艺术的辉煌时期,汝窑、官窑、钧窑、哥窑、定窑 “五大名窑”并称于世。


瓷器方面登峰造极的造诣,不仅养成了文人雅士收藏酒器的爱好,更为后世留下一件又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极大丰富了宋代的酒文化,也让人们透过酒器,感受到了宋代的文化繁荣。


与盛唐风格完全不同的是,宋朝是一个把极简婉约做到极致的审美风格的时代,这也影响着酒器的风格。


宋代酒器整体形制秀雅端庄、简洁大方,精致而有韵味,但不同的窑有着不同的工艺、造型、釉色和装饰,使得酒器也各有千秋。


由于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了社会总体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酿酒业的不断发展和饮酒风气的盛行,在饮酒器具上也彰显出创造力,不仅在器型方面大放异彩,还构成了梅瓶、注子、温碗、台盏的酒器组合,即梅瓶用来储藏酒,宴饮时倒入注子,经温碗温热后,再斟入台盏饮用。


按功能分,可以分为储酒器、盛酒器、饮酒器三类。


1

储酒器


储酒器,是长期深埋地下发酵或短期储藏酒水而用的酒器。


除了流行于唐代的罐、瓮,还有适用于储酒、量酒的新酒具梅瓶。


梅瓶的形制为小口、短颈、溜肩、长腹、小足,储酒时以荷叶、竹壳等封口,防止酒液挥发。据说梅瓶的由来与宋朝当时的皇帝宋徽宗有关。


“醉乡酒海”经瓶为上海博物馆珍藏的一件宋代磁州窑系著名瓷质酒瓶,是典型的梅瓶。整个造型挺拔俊秀,风格古拙淳厚,器体以粗线条的墨笔,勾画出五组纹饰。其中主题纹饰带有四个圆形开光,写有“醉、乡、酒、海”四字,书体遒劲豪放,意境深邃广阔。


(“醉乡酒海”经瓶)


下面这件是磁州窑白釉黑彩唐草纹梅瓶(北宋),造型为梯形口,溜肩,长腹,圈足。器身以弦纹分五层:口沿处点划草叶纹;肩、腹及腰身处满绘唐草纹,画师有意忽略了唐草的枝干,而用夸张的手法表现花叶的柔软舒展。


 (磁州窑白釉黑彩唐草纹梅瓶)


2

盛酒器


宋朝的盛酒器形制多样:有便于把持、酒水不易洒出的玉壶春瓶;有便于执拿、同时能防止酒香挥发的葫芦瓶;还有集温酒、斟酒于一身的执壶、温碗等。


玉壶春瓶是最受文人墨客喜爱。此瓶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是宋代大文豪苏轼为它所作的诗句“玉壶先春,冰心可鉴。”其造型上的独特之处是:颈较细,颈部中央微微收束,颈部向下逐渐加宽过渡为杏圆状下垂腹,曲线变化圆缓,圈足相对较大,或内敛或外撇。


(黑釉刻花玉壶春瓶)


倒流壶的壶盖是虚设的,不能打开。在壶底中央有一小孔,壶底向上,酒从小孔注入。小孔与中心隔水管相通,而中心隔水管上孔高于最高酒面,当正置酒壶时,下孔不漏酒。壶嘴下也是隔水管,入酒时酒可不溢出,设计颇为巧妙。


 (宋越窑龙头倒流壶)


 (景德镇窑青白釉倒流壶)


执壶是一种常见的器型,宋代的青白瓷执壶在当时独树一帜,釉色尤为淡雅温润,白中见青,表面刻有花草纹,这一造型几乎奠定了宋代以后酒器执壶的基本样式。


 (青白釉执壶)


宋代人喜欢将酒温热后饮用,故发明了注子和温碗配套组合,使用时将盛有酒的注子置于注碗中,往温碗(注碗)中注入热水用来温酒,是当时最普遍的一种温酒器。


温碗的造型均依注子的尺寸形式而定,多为广口,碗壁直而深,多为莲花状,注壶盖合紧密,防止酒香挥发和倾倒时酒液溢出。器盖多堆塑动物形态的盖钮,既美观,又便于拿取,有别于专用的温酒器注子。


 (景德镇窑影青釉莲瓣纹注子注碗)


3

饮酒器


饮酒器,杯和盏也常作为饮酒器具,盏较杯体量小,且杯类造型丰富多彩,类型包括圆口杯、花口杯、带把杯、高足杯等。


 (白釉花口高足杯)


 (龙泉窑青釉菱口杯)


( 静志寺地宫出土白釉北宋“官”字款花式口托盏)


 (耀州窑花口青瓷台盏)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在各地博物馆可以感受到宋代瓷器的韵味,位于河南开封的万岁山景区的大宋酒文化博物馆,是中原地区首座以宋代酒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对宋代酒器感兴趣的朋友,有时间可以去逛一逛,来一场宋代酒文化之旅。


梦回宋朝,感受酒器的美与雅 | 酒器大观⑤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