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Z 复制原理 应用案例
复制原理(copying),就是用简单而便宜的复制品或模型代替昂贵的、易损坏的物体。

天行健TRIZ顾问举例解析如下:
复制原理可以说是我们平常所见、所闻、所用的最多的TRIZ理论之一了,你的每一次复制、粘贴都是对该原理的有效利用。从古至今,复制原理从未缺席难题化解。那我们也跟着时间,从古代“望梅止渴”和“画饼充饥”开始,深入地认识复制原理。

望梅止渴所写“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曹操利用了人对酸梅子的条件反射,用士兵脑海中无形的、虚幻的梅子来代替从军中难以得到的梅子来鼓舞士气,既解决了士兵们口渴难耐的问题,又加快了行军的速度。

但并非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通过简单的复制和替换来解决。就拿画饼充饥的故事来说,即使画成千上万个饼,也不可能真的填饱肚子。如果不经思考,复制原理也可能被误用。丘吉尔说“最容易通向惨败之路的莫过于模仿以往英雄们的计划,把它用于新的情况中。”所以我们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复制原理来进行创新。
TRIZ的复制原理除了复制对象的整体概念以外,还包括仅复制能够满足目的的最小限度的特征。如在各种模仿秀中,有些复制长相、有些复制行为举止、有些复制声音甚至有复制背影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利用数字模拟、数字仿真等复制的手段正在帮助人类拓展更大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