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塔纳居然还有“4000”车型?你所不知道的历史!


桑塔纳在国内算得上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车型,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到如今的街上都会时不时的看到它的身影。桑塔纳怎么来的?这些年间都有哪些故事?本期文章我们就聊一聊桑塔纳的那些事儿。


在1978年年底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正式拉开,就在当年11月,时任中共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的邓小平同志,就同意以中外合资的形式,在上海实施汽车项目。而当时负责这一项目对外洽谈的就是有“桑塔纳之父”之称的时任上海机电一局局长蒋涛。

在项目确定了之后不少海外公司都提出了合作意向,但为什么最终选择了大众呢?按照我们的原则当时美国通用公司给出的回复是:中方生产部分汽车零部件,再由他们提供其余的零部件在中国装配,纳入他们的世界生产体系;当时日本汽车公司奉行的是“只卖商品,不卖技术”,这些显然是谈不拢的;此外,尽管法国雷诺和雪铁龙积极性都很高,但后来标致选择了与广州汽车合作,并生产了经典的标致505轿车。最后,上海选定了唯一既愿意提供最新技术又肯投入资金的德国大众汽车公司。

在与德国大众谈判引进车型时,中国代表团提出了两条选型原则:一是中级轿车,而且是具有现代技术水平的中级轿车;二是这个车适用范围要宽,既可作公务用车、商务用车,还可用作出租车。德国大众按照要求提供了当时正在研制、还没有上市的一款中级轿车-Passat B2,这款车型完全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而在引进到中国之后,被命名为了桑塔纳。

确定了品牌、确定了车型,接下来就是如何生产,由于当时上海汽车没有技术也没有设备,更别说零部件的生产线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时德方推出的方案就是先CKD一批轿车,何为CKD,就是直接进口整车零部件到国内组装。而当时的中方欣然接受。

1984年10月10日,由中德双方各出资50%组建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合资协议在人民大会堂签署,最初的期限定为25年,合同包括有关生产项目和至90年代初期合作第一步生产能力的具体约定。1985年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最早国产的三厢桑塔纳轿车长×宽×高(mm)分别为4546×1690×1427,轴距长2548mm,采用1.6L直列4缸8气门化油器汽油发动机,最大功率为87马力(64千瓦)/5200转,最大扭矩为128牛米/3000转,变速器采用4挡手动变速器。此后,上海大众又推出了排量更大、动力更为强劲的1.8L车型(直列4缸8气门汽油发动机),最大功率为95马力(70千瓦)。

其实桑塔纳的国产化之路走得并不顺利,由于中国资源匮乏,中外员工曾出现过各执己见的现象,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设施和技术的偏差,有一批冲压零部件表面有缺陷,不符合质量标准,在场的德国专家二话不说,就把锃亮的零部件扔进了报废箱。此时,中方员工见后却认为弃之可惜,把废品悄悄拿回来,想打磨后重新利用。德方技术专家知道后,找回这些冲压件,拿起榔头奋力砸坏再次扔进废品箱。中方一些老职工当时心痛不已,双方为此僵持不下。
不过很快,上海大众的中方员工便完全接受了德方对质量的严格要求,再也没人为“节约”资源而本末倒置了,努力把控质量。
车下线,同年4月,桑塔纳旅行车上市。桑塔纳旅行车的出现让国内人初次接触到了旅行车这一新名词。它将国外的“旅行车”概念带到国内,也让国人开始接触国外生活方式和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在1999年和2000年,上海大众还基于普通版桑塔纳推出了99新秀和世纪新秀两款车型,1999年推出的“99新秀”,安装了AFE电喷发动机、五速手动变速器、液压助力离合器、侧面转向灯、14英寸制动盘、助力转向、电动车窗、铝合金轮圈等。


在90年代初,上海大众并不满足于桑塔纳国产化的成功。在此基础上,它开始尝试走联合开发的道路。1992年,上海大众和德国大众联合开发桑塔纳2000的工程正式启动。其实所谓联合研发,就是在巴西版的Quantum“宽腾”原型车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底盘轴距,比普通桑塔纳增长了108mm,同时还加大车身离地间隙和加大了后座的空间而得来。

在配置方面,当时的桑塔纳2000配备了真皮座椅、车内中控锁、电动车窗等,在那时代这些已经算是比较豪华的配置了,相比普通桑塔纳有了很大的提升。在整个90年代,桑塔纳2000作为一款高品质商务轿车,迅速占领了国内中级公务及商务车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在1995年桑塔纳2000推出之后的8年中,上海大众不断推陈出新,先后推出了“时代超人”、“自由沸点”、“俊杰”、“时代骄子”、“时代阳光”等系列改进车型。
其实看到这里,桑塔纳推陈出新的速度已经让我们眼花缭乱,虽然在现在看来,就和那些每年换个灯、换个轮毂的小改款车型一样没有新意,但是在当年这种方式却屡试不爽,截止至2003年,桑塔纳在中国的保有量已经超过了200万台,这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这种营销方式确实有足有的诱惑力。


2004年1月31日桑塔纳2000系列车型停产之后,在2004年2月1日,桑塔纳2000的继任者桑塔纳3000正式上市,从桑塔纳3000项目起,上海大众就开始了自主开发探索之路。这宣告上海大众完成了从技术引进到技术创新的改变,开启了中国现代汽车工业发展自主开发的新篇章。
其实桑塔纳3000的整个设计都是在桑塔纳2000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外观上,桑塔纳3000超越者继承了前任桑塔纳2000的整体风格,不过在车头、车身、车尾处都进行了全新的设计,车头部分主要就是一体式的大灯、中网变得更加宽大和厚实,而车身主要就是饰条的改变,车尾则采用了新的造型,看上去更加沉稳。最重要的是桑塔纳3000相比桑塔纳2000车长再次加长了100毫米。


可能你还会耳熟能详这样一款车,那就是桑塔纳4000,在2005年的时候,各大媒体曾曾经疯狂报道过这款车,当时这款车型上海大众内部代号为Model Y,对外宣传是桑塔纳4000。
这款车型是专门针对中国市场开发的全新车型,并且与大众桑塔纳之前的B2平台没有任何关系,由于生产平台及车身设计上与之前桑塔纳有了天壤之别,这也引发了当时的媒体各种猜想。
最终在2008年的北京车展上,所以疑问都引刃而解,这款车型被定名为Lavida,就是朗逸,其实朗逸无论从哪个方面都和桑塔纳没有什么关系,而桑塔纳4000也只是上海大众曾今在研发过程中对外使用过的一个代号而已。


在2007年桑塔纳3000停产之后,2008年上海大众又推出了3000的继任车型-桑塔纳志俊,与桑塔纳3000一样,桑塔纳志俊外观上的改变依然是在车灯、前保险杠、进气格栅、车身饰条等地方。
其实从车型更新的情况来看,桑塔纳志俊可以说从桑塔纳到桑塔纳2000,再到桑塔纳3000这几次升级中,变化最小的一次改款,不过虽然车型老旧,但是推出之后每个月的销量依然可以达到万台左右,这对于一款生产了4年没做改变的车型来说,真的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如今的桑塔纳,也经历过了一次改款,其实现在的桑塔纳是基于POLO平台打造的入门级紧凑型车,和此前的桑塔纳相比其实一点关系都没有,只是延续了桑塔纳这个名字而已。
总的来说,我们记忆中的桑塔纳主要分为普通型桑塔纳、桑塔纳2000和桑塔纳3000三大类型。这三种车型的差别很明显,从外观上一眼就可以辨认。而这三个车系又被分成了十多款细分车型,像桑塔纳99新秀、世纪新秀、桑塔纳2000、桑塔纳2000时代超人等等。
正是这些车型帮助桑塔纳在20多年中完成了近300万台的销量神话,当然也正因如此桑塔纳在国人心中才变得更加经典,其实在国人心目中,桑塔纳代表的更多的是一种情结,一种对上世纪80年代纯真岁月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