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看完《八角笼中》,才知道王宝强都最对了什么?

2023-07-20 20:00 作者:莫生MOTALK  | 我要投稿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暑期档电影《八角笼中》。导演和主演都是王宝强。其实电影在宣传之初,已经有很多部暑期电影轮番上演,而且口碑和票房都还不错。今天去看《八角笼中》也是临时的决定。

原本计划去看《长安三万里》,因为最近在读余秋雨先生的《中国文脉》,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古诗词有一种新的理解和认识。所以,首选《长安三万里》,想给自己普及一些传统文化的知识。但是在进影院之前,还是决定将这部影片放在后面去看,于是改选了《八角笼中》。好在电影并没有留下遗憾―居然《八角笼中》也有一段李白的《将进酒》。(纯属巧合)看完之后,对于王宝强有了新的认识。或者说对于自己也有了新的认识。如果一部影片看完之后,可以让观众去思考其实也算合格了。具体的影片内容,大家可以去影院观看。这里就记录一下自己看完之后的一些感受,且作为一次观影体验的随笔记录吧!啰嗦了这么多,接下来还是继续看下去吧…… (一)对王宝强的认识

王宝强就是电影《天下无贼》中的“傻根”,就是电视剧《士兵突击》的许三多,就是很多搞笑电影的“主角”。这些都是对于王宝强的初认识。最近,看到王宝强六年前还因为现身“金扫帚🧹”奖颁奖典礼而成为热搜。主持人说他是第一位现场领奖的导演,而王宝强获奖感言的真实和真挚可以说圈粉无数。这个镜头,和电影《八角笼中》的采访对话环节很像。有时候,当想讲真话的时候,却无人理睬。而有时候,说的都是糊涂话,却信以为真。这次的电影《八角笼中》可以说王宝强用六年的时间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至少金扫帚奖肯定是无缘了。六年的时间如一场高考,从零开始,备考,复习,提升,巩固,模拟,上映……也许,我们会经历挫折和失败,也许会得不到肯定和支持,但只要自己不认命,命运总会在自己的手里。看到这里,她哭了…… (二)做擅长的事,要趁早

电影中有一句台词:趁早,做你擅长的事情。听到这句台词,感觉一下子击中了自己的灵魂。对于电影中的王宝强来说,他擅长的事情其实就是格斗,而不是去开沙场。从故事的开篇就知道,如果继续在那片沙地里挣扎,其实也就平淡无奇,毫无生气。而“格斗”才是他唯一的出路。

回到我们的现实生活,有没有趁着年轻在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或者做着自己“不太擅长”的事情只是维持生计。对于这群山里的孩子的孩子来说,他们没有爹娘,没有家园,没有土地,没有粮食,没有学校,没有孩子该有的“童年”。在那个时候,最好的出路可能就是去“格斗”―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和未来。 其实有时候也在想,自己如果没有把自己最“拿手”的东西拿出来去共享,去学习,去交流,又如何去创造一个不一样的结果呢?看着这些找到方向的“战士们”,他们用自己的拳头努力争取一切,她哭了…… (三)结果很重要,过程更重要

电影中王宝强所扮演的主角是一个社会的缩影。面对贫穷,不能放弃。面对孩子,不放弃。面对窘境,不放弃。所以电影《八角笼中》的英文名为“Never Say Never”(永不说不)。有意思的是,在电视剧《士兵突击》中许三多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话就是“不抛弃,不放弃”(Never Give Up)。在这部电影中看到了很多熟悉的影子。也许这就叫传承和延续。(一个导演的自我修养)

自从开始教他的孩子们练习“格斗”以来,他就没有“马虎”过。虽然说是打假拳,但是练习的功夫都是真本事。结果也许就是一场游戏的规则,但是努力的成分却一点都不能少。认真研习格斗的教材,用沙子做的真实沙袋,在山坡上来回奔跑,还有一碗碗用心熬制的骨头汤……

写到这里,想到回来的路山所探讨的教育话题其实和电影很像吗?作为老师,我们其实就是格斗教练,希望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而学生也就是“八角笼中”的格斗员,终有一天自己要踏上属于自己的舞台去独立面对一切。有兴奋,有期盼,有恐惧,有退缩……无论是怎样的认识,都只能勇敢地面对,去拼搏。作为老师,应该教会学生什么样的“本事”才能立于丛林之中,难道只是一个技巧,或只是几个考点? 也许那时候的他也在思考……​看电影的时候,我家杰里居然为电影哭了不止五次。看到这群孩子们因为无依无靠,找到了的定所而哭泣。看到了一路颠簸翻山越岭,却找不到回家的路而哭泣。看到训练之后取得成绩的喜悦而哭泣。看到社会的不公,因为受到种种劫难的委屈而哭泣。看到台下的观众只看事情的片面而谩骂,她却义愤填膺说“为什么”。(嘘,这是电影。)一些终将回归平静。走出电影院,内心是火热的。而未来的路需要继续前行,希望这份力量可以给你最大的支持!

看完《八角笼中》,才知道王宝强都最对了什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