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也过“七夕”?日版“牛郎织女”的故事你听说过吗?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哈娜比

みなさん、こんにちは!
7月7日是日本的传统节日——七夕节。与我国七夕是农历七月初七不同,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把七夕节由农历改为新历的7月7日。


日本七夕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乞巧节”,后随遣唐使传播回日本之时,与日本古代独特的风俗习惯「棚機(たなばた)」融合后,演变成了如今日本的七夕节。

传说中,统治天空的天帝有一个女儿「織姫」,即“织女”,她在天河的西岸天天沉迷于织布,对象也不找。于是,担心女儿的天帝便给织女介绍了一位同样沉迷工作的天河对岸的小伙「彦星」即“牛郎”(彦星负责喂养天牛)。

结婚后的这对小夫妻感情和睦,生活美满。但,却倦怠了工作。对此,愤怒的天帝把两人分隔开来,让他们分居在天河的两岸…

天帝与牛郎织女约定好:如果他们能认真工作的话,那每年就能见面一次。所以,为了这每年一次的约会,牛郎和织女便又回到了之前拼命工作的状态了。(社畜既视感)


①七夕装饰
在日本,过七夕的时候,人们会摆放7种饰品来祈求不同的愿望。
燕尾旗:裁缝和织女祈求技术精进。
网类装饰:渔网之意,祈求渔业丰收。
纸鹤:祈愿家人安全和长寿。

废纸篓:清洁、节俭之意。
荷包:祈求赚钱、储蓄。
纸衣:裁缝祈祷技术精进;并且有替代疾病和灾难之意。
长条笺:在上面写上愿望,祈祷顺利达成。

②吃「素面」
相传七夕节从中国传入日本之时,人们会在度过七夕节时,献上供品“索饼”(形似麻花)。
由于很像挂面,并且能联想到织女的织线,所以现在演变为在七夕当天吃挂面的习俗。

③人偶
在七夕这天,人们会把人偶挂在自己的门前,寓意希望“能缝制出越来越漂亮的和服”、“能够将孩子顺利地抚养成人”(下图胆小慎点!)。


随着疫情的开放,日本各地的七夕祭也逐渐恢复了活力,除了常规的舞蹈唱歌举办庆典外,各地还陆续举办了七夕祭-花火大会活动~

豆知识:日本传统五节「五節句」
五节是指从中国传入日本的节日中,由日本最后一个幕府——江户幕府作为节日制定的五个传统节日。并且都被设定在寓意大吉大利的奇数日,有祈求福气、祛除邪气之意。
这五个节日分别是:
1月7日人日节:亦称「人の日」,庆祝人类的诞生;习俗:喝七草粥。
3月3日上巳节:亦称「桃の節句」,祝福女孩健康成长的“女儿节”。习俗:吃菱饼、糖米糕,摆放人偶等。

5月5日端午节:原是祝福男孩健康成长、现为「子供の日」儿童节。习俗:挂鲤鱼旗,摆放菖蒲,吃粽子等。
7月7日七夕节:亦称「七夕祭り、乞巧奠」。
9月9日重阳节:亦称「菊の節句」、「栗の節句」,驱邪避灾祈求长寿。习俗:喝菊花酒、吃栗子饭、佩戴茱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