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现有公交调整模式对乘客的影响》调查报告(一):问卷的设置

2020-04-15 16:42 作者:夜莺夜影  | 我要投稿

    2017年8月,我们向大家发送了一份调查问卷:《北京市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及发展情况调查》。经过几个月的回收和调查,我们撰写了一份调查报告。现将报告向大家分享。

    未经原作者允许,禁止擅自使用报告及附录中的任何内容。

    全文约7200字。为了防止文章过长影响阅读体验,我将报告切割成每段1000-2000字的部分。


摘要

   本文对北京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利用了调查问卷的方式采集市民的看法并进行宏观分析。重点研究了现有的线网优化方式对乘客的影响。我们认为北京公交现有的线网优化模式对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和发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部分线网优化方式需要进行适当的转变。

 

关键词  公共交通;城市规划;宏观评价


(一)前言

       2016年,北京市拥有常住人口2172.9万人[1],北京市地面公交日均客运量1063万人次[2],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也超过了1000万人次。对于一座拥有数千万人口的大城市来说,公共交通系统是使这座城市正常运转的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公交线路的优化调整也无不影响着乘客的出行。2010年起,随着北京市越来越多新轨道交通线路的开通与道路交通状况的日渐恶化,北京公交集团逐渐加快了公交线路优化调整的速度。2015年,北京公交集团以“缓解道路拥堵,增强市民出行便利”为理由,以“快、普、支、微”四级线网结构为目标,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减重复、增覆盖、便接驳、提运速、完善微循环等方案,加强线网顶层设计,全年共优化线路165条。其中,新开线路16条,调整线路99条,撤销线路25条,削减重复线路长度878.7公里,减少重复设站1490个,削减三环路重复线路长度223.26公里[2]。2017年,北京公交集团实施新一轮线网重塑计划,按照“一街一骨干”的思路,从2017年7月开始,进行大范围、多批次的线路调整,减少市区重复线路[3]。可以看出来,无论是前几年还是现今,北京公交集团的线网优化模式都以削减重复线路、距离过长线路、增加微循环线路为主。近几个月,北京公交集团发布的线路调整计划在社交网络上收到了很多负面评价,很多人认为其结果与方便市民出行的初衷不符。为了解北京公交现有的线网优化方式对市民出行的影响,本小组自2017年8月起,进行了一系列的考察和调研。

 

(二)问卷调查

       为了解市民的主要出行方式,与市民对北京公交现有优化方式的看法,本小组编制了一份社会调查问卷。


2.1问题设置

        这个调查问卷的目的是明确人们对北京公交调整思路及北京市轨道交通的看法,和北京公交调整以及轨道交通发展对自己的影响。首先我们会通过第1题将住所、学校和工作单位均不在北京市境内的人排除。然后通过第2题分出人们的职业,以便在之后将学生和有工作的人分开,进行单独分析,并且在这道题居家办公和退休/无业人士的受访者可以直接跳过关于出行的第3至8题,回答自己对北京公交现有优化调整方式的看法即可。

        我们的结果分析不仅会按照人们的职业,还会按照人们的通勤方式、通勤距离来分类单独分析。通过对人们的通勤方式的调查,也能了解人们的出行结构,所以我们设置了第3题至第8题。

        之后的问题是我们主要想要通过这份问卷了解的内容。我们针对在北京生活了不同时间的人,在第10题至13题特地设置了关于受访者对现今的出行便捷程度与之前的对比的问题。最近几年北京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除了地铁之外,还有利用既有铁路线开行通勤旅客列车的趋势,我们在第15题至16题询问了受访者对北京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看法。经过前期分析,北京公交集团近年的调整线路以削减重复线路,削减重复线路、接驳地铁和主干线路为主,并新开通了大量定位较为高端的快速直达专线,第18题至21题均是围绕这些设置的。

        问卷共22题,回收有效答卷397份,其中,受访者的住所与工作单位/学校都在北京市境内,以及受访者的住所与工作单位/学校之一在北京市境内的有377人,这377人中有370人处于上学或工作状态。之后的结果都围绕着这370份答卷进行。


下一部分:


《现有公交调整模式对乘客的影响》调查报告(一):问卷的设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