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精神,不断滋养着乳山,还有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位于马石山下的乳山市诸往镇下石硼村,是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游客流连于这里的山清水秀和古朴厚重,更让他们印象深刻的,是一处处狭小院落中存放的那些堪称原始的工具,这些工具竟然能用来制药、印钞、造武器。

下石硼村被称为“红色密营”,村里有新华制药厂、北海银行印钞厂、党员秘密联络站,以及胶东军区的被服厂、兵工厂、枪械维修所等七处红色遗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武器弹药、药品器械、被服等补给从这里源源不断地供应到了胶东、山东,乃至华东、华北的战场上。
马石山见证了党和群众的情深义重
从下石硼村北眺,马石山主峰和矗立在主峰上的革命烈士纪念塔清晰可见。马石山见证了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党和群众的情深义重。
1942年,日军集结2万兵力,对胶东抗日根据地分区进行拉网合围式大扫荡。仅11月23日和24日,日军在马石山周边多个村庄烧杀抢掠,残杀抗日军民503人,制造了惨绝人寰的马石山惨案。

惨案发生的同时,还有数千名群众和八路军数支小分队被困在日军包围圈内。11月23日傍晚,八路军五旅十三团七连六班的10名战士途经马石山下,见有群众被困,他们在没有上级命令的情况下,帮助群众突围。这一夜,他们四进三出包围圈,救出了1000多名群众,4名战士牺牲。为了给群众争取转移时间,6名战士向着与群众突围相反的方向且战且退,最终于24日上午在马石山峰顶全部壮烈牺牲。10名战士中,有3名没有留下姓名,他们赢得了一个共同的光辉名字——马石山十勇士。
这场反扫荡中共牺牲了400多名官兵,救出被困群众6000多人。1942年7月起,中共胶东区党委在牟海县(今乳山市)组建胶东育儿所,选当地哺乳期妇女作为乳娘哺育党政军干部子女和烈士遗孤。

乳娘初典英为了把乳汁给乳儿“八一”吃,先用芋头把自己的孩子喂饱再给“八一”喂奶。乳娘邓素云在抚养乳儿“小正子”到4岁后病逝,“小正子”又交给了妹妹邓素珍继续抚养。乳娘矫曰志哺育乳儿“生儿”四年,十几次为“生儿”献血,以命保命……至1952年7月的10年间里,300多名乳娘和保育员养育了1223名革命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