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活动设计考点

●
第一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概述
1.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含义(识记)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是由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核心概念:
1.“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2.以教师为主导、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活动过程;
3.“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2、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理解记忆)
(一)发展适宜性原则
1、充分观察、了解幼儿 2、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3、关注个体差异
(二)科学性原则
1、活动内容科学 2、活动时间、活动强度科学
3、注意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三)主体性原则
1、善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2、要为幼儿提供更多自主性的活动内容
3、活动中教师要给予适时的指导
(四)渗透性原则
1、活动内容的相互渗透和整合 2、教育活动形式的相互渗透和整合
3、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类型(识记会判断)
(一)按一日生活的内容分类
生活活动 区域活动 教育活动
(二)按教育内容分类
分学科式教学活动 综合主题式活动 按领域分类的活动
(三)按组织形式分类
集体活动 小组活动 个体活动
(四)按学习方式分类
接受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 合作式学习
(五)其他形式的活动:
全园活动 亲子活动
1、全园活动:全园活动是指根据某一主题、某一类的教育内容而开展的全园性的集体活动。
2、亲子活动:亲子活动是指对婴儿及家长实施亲子同乐、亲子互动的活动。一般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为主。亲子教育是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一种早教模式。
4、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理解记忆)
(一)生活性 (二)趣味性 (三)启蒙性 (四)综合性
●
第二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要素
1、 《指南》五大领域目标框架(识记)
一、健康 (一)身心状况 (二)动作发展 (三)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
二、语言 (一)倾听与表达 (二)阅读与书写准备
三、社会 (一)人际交往 (二)社会适应
4、 科学 (一)科学探究 (二)数学认知
5、 艺术 (一)感受与欣赏 (二)表现与创造
2、 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层次和基本要素(理解)
一、
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层次及其关系
(一)按时间的维度划分
幼儿园教育目标(国家规定的总目标) 幼儿园各年龄班目标(小中大班)
幼儿园各年龄班学期目标(上学期、下学期) 月计划或周计划的目标 具体活动目标
(二)按目标的层次维度划分
幼儿园课程总目标(某领域的课程目标) 年龄目标(小中大班各领域活动目标)
单元目标(学期计划、主题活动目标等) 教育行为目标(具体的教育活动目标)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表述的基本要素
三个基本要素:1、
核心行为
2、行为产生的
条件
3、行为表现的
标准
1、 核心行为:
·期待孩子能够做到的某种行为,往往要用一个操作性动词表示。
如 说出、比较、区分” 如 能够表达自己的意见”
2、行为产生的条件 核心行为发生的条件或背景。
如“能够在团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意见。”
3、行为表现的标准: 核心行为表现可接受的程度。
如“能够在集体面前声音洪亮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3、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理解会运用)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表述的形式
·按目标类型:行为目标和表现性目标
·按活动主体:教师和幼儿
·按三维目标:认知、情感态度、能力
行为目标:
是以儿童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来设计目标
它指向的是通过教育活动儿童所发生的行为变化,目标设计中关注的是可观察到的行为结果
行为目标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表现性目标
与行为目标相对,表现性目标描述的是幼儿身心的一般变化,关注的是幼儿学习过程中各种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而非某种特定行为。
·如 学会保护自己” “喜欢参加……活动” “有求知欲,情绪愉快”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方案的撰写 一般格式
活动名称:xx班××活动:……
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2.情感态度目标3.能力目标
1、(认知目标,一定要具体)学会、掌握、理解、知道……
2、(情感态度的目标)喜欢、乐意、愿意、主动……、体验……的乐趣
3、(能力目标)能够、提高 能力、促进、养成……习惯
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2.经验准备
活动过程:一、(猜谜、讲故事)导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二、主体部分(参考认知目标)1、 2、 3、
三、游戏、表演
四、结束部分:教师总结、结束
活动延伸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表述的要求
·具有可操作性,避免过于笼统、概括和抽象
·要清晰、准确、可检测,不能用活动的过程或方法来取代
·从统一的角度表述目标
·一个目标要通过多种活动实现,一个活动要指向多种目标
4、幼儿园教育内容选择的原则(理解会运用)
1、科学性和启蒙性; 2、时代性和传统性;
3、广泛性、多样性和代表性 4、地方性和季节性;
5、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方法(理解会判断)
教育活动内容的设计
1、从幼儿的兴趣入手 2、从幼儿的发展需要入手
3、从现有的教材入手 4、从园本、乡土资源入手
螺旋式编排 直线式编排 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方法
直观类方法
观察法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方法
演示法 教师向幼儿出示各种实物、教具、模型或做实验
示范法 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所做的教学表演,为幼儿提供具体模仿的范例法 给幼儿提供可模仿的榜样
语言法 使用最早、应用最广的教学方法
讲述法 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叙述说明讲解教学内容、教材
讲解法 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幼儿解释说明知识、材料、规定、要求等
谈话法 用提问、答问、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故事法 运用故事
讨论法 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某个问题交换看法、共同商讨、相互启发和补充,从而获得正确、统一的认识的方法 两人、小组、全班讨论
实践法 练习法---多次重复练习 操作法---亲自动手操作
游戏法
角色扮演法 幼儿扮演社会角色,表现角色对应的社会行为
移情训练法 通过故事、情境表演、生活情景体验、主题游戏等形式使幼儿理解和分享别人的情绪体验
(1) 健康领域
内容范围 基本动作发展、生活卫生习惯、自我保护能力和自理能力、良好情绪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二)语言领域
内容范围 学习普通话、语言交往能力、学习文学作品、早期阅读、日常生活渗透语言教育
(三)社会领域
内容范围 爱老师、爱朋友、爱集体与遵守规则、爱幼儿园、爱家庭、爱家乡、爱国家、爱人民、良好个性的培养
(四)科学领域
1、内容范围 认识自然环境、认识常见物品和材料及自身器官、认识常见的科学现象、形成初步的数学概念、探索发现
2、设计类型
观察认识活动、实验操作活动、科学游戏活动、科学小制作活动、讨论探究活动、种植饲养活动
(五)艺术领域
内容范围 绘画、手工、美术欣赏、唱歌、韵律、舞蹈、音乐游戏、音乐欣赏、打击乐器、识谱
●
第三章 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1、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目标(识记)
(1) 幼儿园健康教育
总目标
纲要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健康领域目标 (1)身心状况 (2)动作发展 (3)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 (1)身心状况 具有健康的体态 情绪安定愉快 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2)动作发展 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 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 手的动作灵活协调 (3)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 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具有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类型(掌握、理解)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内容(类型) (一)安全教育(交通、消防、玩具、水电、食品卫生安全) (二)身体保护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器官保护、生活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 (三)饮食营养教育(食物的营养、饮食习惯) (四)心理健康教育(学会表达和调节情绪、常见心理问题)
(五)环境教育 (六)体育
3、幼儿园健康教育的方法(理解记忆)
(一)身心保健教育活动常用的方法
1.行为练习法 2.讲解演示法
3.情景表演法 4.讨论评议法
5.感知体验法
(二)体育活动常用的方法
1.讲解示范法 2.练习法
3.语言提示和具体帮助法 4.游戏法
4、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会撰写教案)
●
第四章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1、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识记)
《纲要》总目标
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态度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倾听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表达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前阅读
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推广普通话
《指南》总目标
1、倾听与表达
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 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
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
2、阅读与书写准备
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
2、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基本类型(掌握、理解)
谈话活动 讲述活动 语言游戏活动
早期阅读活动 文学活动
(一)谈话活动
是教师启发引导幼儿围绕一定话题,以交谈为主要形式展开的语言教育活动。
(二)讲述活动
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独白言语能力的教育活动。
特点
1、讲述活动有一定的凭借物 2、着重锻炼幼儿的独白语言
3、讲述活动的语境较为正式 4、培养儿童的多种能力
(三)语言游戏活动
将语音元素纳入游戏中,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组织幼儿进行倾听与表达的语言教学游戏。
特点:
语言教育目标内隐于游戏之中 游戏规则是语言学习的重点内容
活动过程中逐步扩大游戏的成分
(四)早期阅读活动
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教育活动。
特点:
1、良好的阅读环境 2、丰富的阅读材料
3、多样的阅读形式 4、整合的阅读活动
5、鲜明的文化背景
(五)文学活动
是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0-6岁儿童为对象,围绕幼儿文学作品而展开的,适合幼儿认知特点和接受能力的系列语言教育活动。
特点
围绕文学作品开展系列活动 提供多种与文学作品相互作用的途径
整合相关领域的学习内容
分类 作品欣赏活动 作品表现活动 作品创编活动
3、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会撰写教案)
(一)谈话活动设计与组织
1.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 2.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
3.教师引导幼儿逐步拓展谈话范围
(二)讲述活动设计与组织
1.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2.运用已用经验讲述
3.引进新的讲述经验 4.巩固和迁移新的讲述经验
(三)听说游戏(语言游戏)活动设计与组织
1.设置游戏情景 2.交待游戏规则,明确游戏玩法
3.教师指导幼儿游戏 4.幼儿自主游戏
(四)文学活动设计与组织
1.学习文学作品 2.理解体验作品
3.迁移作品经验 4.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达
(五)早期阅读设计与组织
1.幼儿自由阅读 2.教师与幼儿一起阅读
3.围绕阅读重点开展活动 4.归纳阅读内容
●
第五、六章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1、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识记)
《纲要》总目标
(1)
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物、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指南》目标
(1)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
2、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掌握、理解)
(一)自然生态环境 自然科学现象 科学技术教育
1、自然生态环境
(1)常见动植物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常见动植物的生活及特征;动植物和环境的关系)
(2)无生命物质及其与人、动植物的关系(沙、石、土、水、空气;太阳、月亮和星星)
(3)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自然科学现象
(1)气候和季节现象 (2)物理现象(力、光、电、热、磁、颜色等)
(3)化学现象(碘酒、淀粉产生的变色反应)
3、科学技术教育
(1)科技产品的发展 (2)简单的科技小制作
(3)熟悉的科学家的故事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要求
科学性和启蒙性(首要要求) 广泛性和代表性
地方性和季节性 时代性和民族性
生活性和整合性
(三)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类型与基本方法
类型 1、集体教学活动 2、区角科学学习活动
3、一日生活中进行的科学活动
基本方法 1、观察法 2、科学小实验 3、测量法
4、分类法 5、早期科学阅读 6、科学游戏
3、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会撰写教案)
(一)活动目标的设计
1.结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具体特点
2.涉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
3.表述应明确,尽量体现行为化和可操作性
(二)活动过程的设计
1、……导入,激发兴趣
2、幼儿操作,学习⋯⋯或发现⋯⋯
1.教师提供材料交代要求 2.幼儿操作,探究
3.交流讨论 4.教师梳理小结
3、进一步学习或探究……
4、结束活动
4、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掌握、理解)
《指南》目标
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2、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3、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数学教育的具体内容
1、感知集合
(1)分类 (2)感知1和许多 (3)比较两组物体
2、10以内初步数概念
10以内基数 10以内序数和相邻数
10以内数的组成 10以内加减运算
自编应用题 ?
3、量的概念
·量的概念 ·排序能力
4、空间和时间概念
·几何形体的教育 ·认识等分的教育 ?
·空间方位 ·时间
5、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会撰写教案)
●
第七章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1、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识记)
《纲要》总目标
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指南》目标
人际交往
目标1愿意与人交往 目标2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目标3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 目标4关心尊重他人
社会适应
目标1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 目标2 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目标3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2、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掌握、理解)
●自我意识 ●人际交往 ●社会环境与社会规范认知
●多元文化
(一)自我意识
1.帮助幼儿认识和接纳自己,增进幼儿的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
2.帮助幼儿学习认识、理解和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行为。
3.帮助幼儿学习自由选择、自我决断,培养其独立性、自主性和自己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意识。
4.支持、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意志、想法和态度。
5.帮助幼儿主动参与各项活动,能体验到与同伴交往的快乐。
6.帮助幼儿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二)人际交往
亲子交往 师幼交往 同伴交往 与社会其他成员交往
(三)社会环境和社会规范认知
1.社会环境的认知。(家庭、幼儿园、社区及公共场所等)
2.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的认知。(公德意识、环保意识、文明礼貌用语、文明行为规范、日常卫生习惯等)
3.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
4.理解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培养其爱护、保护环境的意识,逐渐萌发社会小公民意识。
(四)多元文化
1.民族文化 2.世界文化
三、社会教育活动的方法
1、情境讨论法 2、社会认知冲突训练法 3、价值澄清法
4、移情训练法 5、角色扮演法
3、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会撰写教案)
●
第八、九章 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1、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目标(识记)
《纲要》总目标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感受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欣赏、表现美)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创造美)
《指南》总目标
(一)感受与欣赏
目标1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
目标2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二)表现与创造
目标1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
目标2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和创造能力
2、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基本类型(掌握、理解)
(一)歌唱活动 (二)韵律活动 (三)打击乐演奏活动
(四)音乐欣赏活动
3、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基本类型(理解记忆)
绘画活动 欣赏活动 手工活动
(二)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方法
1、观察法 2、讲解法 3、示范法(演示法)
4、范例法 5、游戏练习法
绘画教育活动的设计:
(一)创作引导(主要采用全班集体活动的形式)
1、导入活动:注意简练、游戏化,最好能在短时间内调动幼儿的积极思维,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
2、出示各种各样的范例:讲解语言简练,还要为幼儿留下宝贵的思维空间
3、交代本次活动的具体要求。一般是指交代绘画程序
(二)绘画辅导:
针对每位幼儿的特点采用分层指导法,让每位幼儿在自己原有发展水平上前进一步。
(三)作品评价
●
主题活动的设计流程
选择主题
确定主题目标
选择活动内容、确定具体活动目标
编制预设的主题网络图
编写具体活动
组织与实施
整理、完善主题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