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列宁《哲学笔记》总结②

2023-02-03 20:43 作者:专栏区布尔什维克  | 我要投稿


关于质的规定性


104页

黑格尔:规定的、有限的存在,是和其他某物有关系的存在;这是这样一种内容,它跟其他的内容、跟整个世界处于必然性的关系中。就整体的互相规定的联系来看,形而上学是可以做出这样一个论断的(实质是同语反复):如果一粒微尘破坏了,整个宇宙就会崩溃。

列宁语:“整个世界的必然联系”......“一切事物的相互规定的联系”


黑格尔:“在科学上是最初的东西,也一定是历史上最初的东西。”

列宁语:注意,听起来很像是唯物主义!


黑格尔:“变易既是存在的、也是非存在的现实。”......“转化也就是变易”

列宁语 :  “巴门尼德和斯宾诺莎一样,认为不可能从存在或绝对实体向否定的、有限的东西转化”,而黑格尔认为“存在”和“无”的统一或不分性提供转化与变易。

绝对和相对,有限和无限=同一个世界的部分、阶段。不是这样吗?

列宁:据说,黑暗就是没有光明,但是“在纯粹光明中就像在纯粹黑暗中一样,看不清什么东西”

黑格尔:“没有什么东西不是在存在和无之间的中间状态。”

列宁:注意这句话,另外,如果无和存在是相互排斥的话,就有“开端的不可理解性”,但这不是辩证法,而是诡辩。

黑格尔:“因为诡辩是依据未加批判和反复思考的毫无根据的前提而发的议论,而我们称之为辩证法的是高级的理性运动,在这种运动中,那些看起来似乎是完全分开的规定通过自己,通过它们本身而相互转化,前提则被扬弃。”


黑格尔:变易,它的环节即产生和消灭。变易的扬弃——现有的存在。

列宁语:具体的、规定的存在?

扬弃=结束=保持(同时保存)

黑格尔:现有的存在是规定的存在,与他物有分别的质,可变的和有限的。“规定性,作为存在着的规定性而单独就其本身来看,就是质。作为存在的东西而被区别开来的质,就是实在性。”

列宁语:注意黑格尔这句话,另外,在斯宾诺莎那里,任何规定都是否定,这个原理有无限重要的意义。

黑格尔:“某物是第一个对否定的否定”......

列宁语:这里的叙述断断续续,而且非常模糊。

恩格斯:抽象的和晦涩的黑格尔主义


黑格尔:两对规定:①“某物和他物”②“为他的存在和自在的存在”。自在之物是“非常简单而抽象的”,我们不知道什么是自在之物,这句话似乎是明智的。自在之物是摆脱了一切规定为他的存在的抽象,即无。因此,自在之物“无非是不真实的、空洞的抽象”。

列宁语:好极了!如果我们问什么是自在之物,那么本身就已经不知不觉地包含着不可能回答的成分了......这是非常深刻的:自在之物及其转化成为他之物(参看恩格斯)。自在之物一般是空洞无生命的抽象。在生活中,在运动中,一切的一切总是既“自在”,又在对他物的关系上“为他”,从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

列宁语:辩证法是一种学说,它研究对立面怎样才能够同一,是怎样成为同一的,以及在什么条件下它们是相互转化而同一的,——为什么人的头脑不应该把这些对立面看做是僵死的、禁锢的东西,而应该看做是活生生的、有条件的、互相转化的东西。在读黑格尔时......

黑格尔:界限是简单的或最初的否定,任何某物都有自己的界限,而他物则同时是否定的否定......当人们说事物是有限的,他们的意思就是承认:事物的非存在是它们的本性(非存在即是它们的存在)。某物存在着,可是这个存在的真理就是它们的终结。

列宁语:在读黑格尔时,关于辩证法的思想:(黑格尔的论述)机智而且聪明!对通常看起来似乎是僵死的概念,黑格尔作了分析并指出:它们之中有着运动。有限的?就是说,向着终极运动着的!某物?就是说,是这样的不规定性,以致存在=非存在。概念的全面的、普遍的灵活性,达到了对立面同一的灵活性,这就是实质所在。主观地运用这种灵活性=折中主义与诡辩。客观地运用灵活性,即反映物质过程的全面性及其统一的灵活性,就是辩证法,就是世界永恒发展的正确反映。

黑格尔:“有限自身的本性,就是超越自己,否定自己的否定,并成为无限”......使有限转化为无限的不是外在的力量,而是它有限的本性。

列宁语:事物本身、自然界本身、事件进程本身的辩证法


黑格尔:“有限和无限的统一,不是它们的外在的并列,也不是不适合的、与他们的规定相对立的结合,在这种结合中,联在一起的东西都是分开的和对立的、彼此不相干的、因而也是不相容的,相反地,这个统一中的每一个自身都是这种统一,每一个只是自身的扬弃,而且无论哪一个对另一个而言都没有自在的存在和肯定的现有的存在的优越性。如前面已经指出的,有限性只不过是自身的超出,因此,在有限性中包含着无限性即有限性自身的他者”......

列宁语:应用于原子和电子的关系。总之就是物质的深远的无限性......

黑格尔:但是,无限的前进表现着某种更多的东西,其中并设定了被区别者的联系......

列宁语:无限的前进的(一切部分的)联系


黑格尔:“关于其他的对象,也需要有一定的修养才能提出问题,关于哲学的对象尤其如此,因为不然的话就可能得到这样的回答:问题是毫无意义的。”

列宁语:说得好!(对他者的关系消失了,剩下的是对自己的关系)


黑格尔:自为的存在=无限的存在=完成了质的存在,质达到顶点就成为量。康德和费希特的唯心主义停留在现有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的二元论......

列宁语:就是说,没有自在之物过渡?没有客体到主体的过渡?为什么自为的存在是一,我不明白。依我看来,在这里黑格尔是非常晦涩难懂的。

黑格尔:“一”是原子和虚空的古老的原则。虚空之被认为是运动的源泉,不仅在于地方空着的意思,而且还包含有更深一层的思想:在否定的东西中一般都包含着生成的根据,自己运动的不安的根据。

列宁语:注意!自己运动。

黑格尔:“作为总体的自为的存在的观念性就这样首先变为实在性,而且变为最抽象、最牢固、作为的实在性。”

列宁语:高深莫测......观念的东西转化为实在东西,这个思想是深刻的:对于历史是很重要的。并且从个人生活也可看到,那里有许多真理。反对庸俗唯物主义。注意!观念的东西同物质的东西的区别也不是无条件的、不是过分的。

黑格尔:有一句古代格言:一即多,特别是多即一。一和多的差别被规定为两者的互相关系的差别,这种相互关系又分为两种关系:排斥和吸引......

列宁语:一般说来,黑格尔之所以用得着自为的存在这一套东西,部分地想必也是为了引申出“质如何转化出量的”——质是规定性,自为的规定性、设定的东西,是单位,——这些东西给人一种非常勉强而又空洞的印象。














列宁《哲学笔记》总结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