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神仙湖畔 | 为一个句号争辩不休:驻校艺术家邓康延专访

2023-07-21 10:55 作者: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 我要投稿


主编、制片人、媒体人……邓康延的许多身份具备“创作者”和“接收者”双重角色:作为《凤凰周刊》的前主编,他曾接收作者来稿,又通过制定主题、甄选侧重对文章进行再创造;作为制片人,他既是中国教育的观察者,又在影片剪辑、内容选择等方面进行创作。我们希望通过与他交谈,呈现他“创作者”“接收者”双重身份的特征,同时获取他的双重观察。

 

一、作为主编


记者:作为编辑,在审阅一部作品时,您是通过何种标准来衡量一个作品的好坏?这与您作为独立的个人受众时,对一部作品的评判标准有区别吗?

邓康延:当然有。

一份刊物是一个公共媒体,它负有公正、客观地对社会进行观察的职能,同时也需要有一种先进的理念,一种美好的情愫,以及贴合读者的语言、版式和插图。

我是对文字有洁癖的。在《红树林》当副主编的时候,我为一篇文章中该用逗号还是句号,和我的主编从上午11点多一直争辩到黄昏,把旁人弄的都哭笑不得,我至今还记得这件事情。

 

记者:我们常说:是编辑和作者共同创作了一部作品。您认为编辑在这样的创作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

邓康延:编辑和作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很多时候,作者投来一篇很好的稿子,但是里面又有一些文字缺陷,或者有些地方没有写到,需要补充或者删减。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优秀的编辑去与作者沟通,说明有些拖沓地方杂志会做删减,缺漏的地方请作者再加些素材。最后形成一份稿件,既能言辞通畅,又能充分表达内容。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共同创作的过程。当然,署名权一定属于作者,因为这是一个编辑的本职工作。

 

二、作为纪录片制片人


记者:采访之前,我们观看了您制作的纪录片《盗火者》。我们认为,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材料”的创作。作为一个制片人,一个教育观察者,您怎么看待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在中国教育中的位置?

邓康延:我总能看到启动区图书馆上面写着,“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还有一个没写,是“文理融合”。我认为,这样的教育使命能够让国内的教育理念变得更加丰富、多元。

为什么要“结合传统与现代”呢?我们几千年来积淀下许多美好事物,唐诗宋词,《春江花月夜》和《二泉映月》,还有《梁山伯与祝英台》,都是传统中美好的东西。我认为它和现代的摇滚并不冲突,我也很喜欢听摇滚。“燃点”音乐节上,我也喜欢混到人群里一起摇摆。我觉得摇滚就是青春的。有人说秦腔就是古代的一种摇滚,我觉得挺有意思。它里面既有情感的宣泄,又有对听众的感染力,其中的一些词甚至还有教化的作用。很多时候,如果人们能通过音乐“和平地”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就没必要诉诸暴力了。

我的英语远远不及你们。但我觉得学好英语太重要了。因为从教育、从社会、从文学上说,近代以来东方做出的贡献并不多。

 

三、作为媒体人


记者:真实自有千钧之力。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谁都可以传递消息,有时,同一家媒体报道的新闻也会出现前后不一的情况。网络信息真假难辨,正负面的新闻层出不穷。您作为一名媒体人,怎么看待当今社会信息的交流碰撞?

邓康延:我想,从社会层面来说,只有把整个社会发生的所有事进行总结和梳理,用一种现代机制惩恶扬善,这个社会才能不断进步,才能杜绝不幸,张扬美好。从个人层面来说,我觉得每个人都要有一个成长的过程。每一代人只有摸了烫的炉子,他才知道这个是可以烫出泡来的。一个人必须要亲身体验生活。你们这代人的生活肯定和我们的不一样。

社会进步的一种指标就是其多元化的程度。我始终认为一个符合人性的社会,就是给民众提供更多选择。

我下乡的时候,供销社里各种商品都只有一种:一种肥皂,一种饼干,一种酱油,一种酒,一种火柴,一种雨靴,一种手电筒,一种挂面,一种米、面、油。各种商品都只有一种品牌,完全不存在市场竞争,也不允许私营的资本和私营的企业去生产。当没有竞争的时候,饼干硬得一口能把牙咬掉,酱油越来越越淡,醋越来越不酸,糖里面也会掺杂糖精。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的动力。这个时候,饼干和个人是一样的,都一点点变得劣质起来了。正是改革开放焕发了国人在各方面的积极性,造成了社会产品的富足和人心的饱满,精神的肆意。此后,我们要出国,要去世界看看;我们去要去挖掘历史,要寻找真相;我们要写一些与未来有关的科幻小说,来充分发挥想象力;我们要去寻找到一种新的美学,新的人生,新的理想生活。

人生最美好的事情就是拥有选择的权利;而我们在选择的同时,自己也要给别人、给我们的后代创造更多选择的机会。另外,在众生喧嚣之中很容易失掉自我。现在,抖音、小红书里的内容就像洪水一样涌过来了,鱼龙混杂,真正优秀的内容还是相对偏少的。因为它们会被很多经济的、商业的喧嚣淹没。

在实践中,如果你希望进步,你必须能够在沙里淘金。也许你不是金,但是你在沙里淘着淘着,和金混得久了,你也能镀一层金。



浏 览 更 多



神仙湖畔 | 王丛:全人教育理念下的正向价值观引导实践

神仙湖畔 | 顾阳教授:谈书院教育

神仙湖畔 | 陈永勤教授:家校携手,共育未来

神仙湖畔 | 叶立新教授:融院训、书院特色和全人教育理念为一体的书院文化的探索

神仙湖畔丨熊伟:搭建金融领域中外学术交流的桥梁

神仙湖畔 | 田朗邑:早上打猎,下午钓鱼,晚上养牛,吃完晚饭后讨论哲学

神仙湖畔 | An interview with Dr. Stavroula Tsirogianni

神仙湖畔 | 为一个句号争辩不休:驻校艺术家邓康延专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