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可以学到中国武术的「最高境界」吗?
2010年10月25日结束了「净影传统武学观摩研讨会」,我们一行人落脚河南郑州市旅馆,等待明天一早飞回台北。
与我同房的是一位以色列学者孙少游(David Goldberger)先生(以下简称「孙」),他的博士论文是研究「易筋经」,也练中国武术,中文能力不错,他想问我一些问题,因为明天早上四、五点就要起床,所以我们干脆不睡觉,彻夜长谈到天亮。
孙比较关心「武术文化」的问题而不讨论门派与技术,我长久以来都是把中国武术当做「文化」而不是「技术」进行学习与推广,可说与孙不谋而合。
在所有的问题中,我觉得孙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如果西方人不学中文,不深入中华文化,能不能得到中国武术的最高境界?」
中国武术是中华文化下的产物,尤其许多「柔」与「不争」的武术观念直接与道家文化有关,如果思想上不能「信仰」(只是「知道」是不够的)「柔」与「不争」,为人处世不能实践「柔」与「不争」,身体与技术就一定达不到这个要求,所以若要学习中国武术的这个部分,不但要「深入」,更要「信仰」而身体力行这种文化。
但这不仅仅是「西方人」的问题,大多数的「东方人」因为接受西方式的教育以及西方文化的熏陶,也成为广义的「西方人」,他们学习传统中华文化的障碍不但与西方人相同,有时甚至面临更多的迷障~他们不知道自己已经是「西方人」了。
孙所提出的问题就是问题所在:「西方人可以学到中国武术的最高境界吗?」,许多东方人在学习传统文化之前,也会问这种问题。
不同种族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语言代表不同的思考逻辑,这是一个文化的根底特色。
比方中文说:「好好用功读书,将来才会出人头地」,英文是说:「You will be outstanding in the future if you study hard now」,中文的逻辑是「先因后果」,英文的逻辑是「先果后因」,前者可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后者则要「先问收获,才肯耕耘」,前者是享受当下的生活艺术,后者是期望未来的商业计算。
当今世界是一个超强的商业时代,人们习惯于计算「投资报酬率」,绝不投资报酬不明确的目标,付出之前一定先考虑回收,不幸的是,真正的中国武术是一种「生活艺术」,中国武术没有「最高境界」,中国武术的境界不是「练」出来的,而是「活」出来的。
我跟孙谈到「感悟」这件事,习武跟修道一样需要「悟」,我师父强调四个阶段:「教、学、练、悟」,「教、学、练」的目的只在得「悟」,而每个人的「悟点」不同, 学生的聪明才智各异, 所以老师「教无定法」, 有时严,有时松,有时多,有时少,有时走,有时停,而学生自我练习的专注与强度,更影响「得悟」的快慢,此所以真正的教学无法「量化」。
更重要的是「悟」由「感」来,苦练而无感,永不得悟,那么「感」由何来?「感」是「艺」与「人」融合之后的自然反应,「艺」要「熟」,「人」要「空」,如果心里一直带着目的,一直想着「最高境界」,学者将一直要求学习新的进度而不会有耐心把眼前的艺练熟,就算勉强练熟,但因心中充满「得」的欲望,熟练的艺将仅止于技术层面,不会与人合一,所以我一直告诫学生:「不要苦练」,「苦练」者不得放松,也不得「感悟」。
孙问:「得悟就是最高境界吗?」,他以为修行的目的就是「开悟」,「开悟」就是「得道」了。
我不知道他为什么有这种想法,但是许多西方人也都这么认为,我告诉他「悟后起修」,「得悟」只是「入门」,差别在于得悟前靠老师,得悟后靠自己。
凌晨四点多,我问孙明白吗?他说听懂了,但要做到很难。
当然难,因为这不仅是学习方法的差异,生活哲学的差异,价值取向的差异,更是中西两种文明的基本差异呀。
by 何静寒 老师 Facebook 201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