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个人,适度引导,自省为主
(1)对学生只需要适度提醒,要以自悟为主。我感觉不管怎么劝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和科研,都没有什么用,根本听不进去。他们会感觉我在怂恿他们跳坑,仕途改变他们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我怎么劝他们快点写论文,对评奖评优有用,对顺利毕业、读博士、找工作有用,里面道理很简单,他们也都知道,但是,我劝没有用,只有他们自己意识到才是能有用。
(2)道理简单,不宜过多劝告,实不明智。以后要尽量不要管这些破事儿,显得好像是我多想拿奖学金,多想读博士一样,其实,这些与我关系并不大。过去这个学期,我深切地体会到,研究生根本劝不起来,怎么劝都没有用,浪费了我大量时间,其实,只要大致提醒一下就行了。研究生积极主动做研究,这需要他们内心觉醒才行,特别是自己遇到事情,遇到挫折与打击,发生发自内心觉悟才行。别人可以点拨一下,但不宜过多提醒。感觉过去我说的太多了,任何作用都没有。
(3)过度劝告,有害无益,增加负担。我过多的劝告,遇到懂事的学生,心里知道我苦口婆心、用心良苦,为了他们能有个很好的发展;但是,遇到不懂事的学生,还以为我起早贪黑的给他们画饼,利用他们,怂恿他们作恶,只是对我有好处,而对他们有害,迫害他们,因此,对我充满了厌烦和怨恨。
(4)流畅配合需要态度与能力。就像足球上每位球员,都有各自的职责,需要相互配合才能进球。我在枪林弹雨里给前锋送子弹,或者像教练一样给建议。如果前锋不拼搏、不射门,也无法进球。我可以大喊几次,快点跑,快点冲,但毕竟我代替不了学生。学生在球场上的作用与价值,取决于学生的态度、基本功、悟性,态度与能力都是重要的。